-
1 # 我主沉浮vlog
-
2 # 不夠豐富交接班
貓咪和狗狗相同點,都是被人類長期馴養的動物。我們人類甘心情願淪為奴才。
筆者本人家有3只貓和3只狗,並與其生活多年。本人作為貓奴15年和狗奴5年,貓咪和狗狗看似不同但是相同的還是很多的,列舉以下幾點。
觀點一;作為寵物貓咪和狗狗都是優秀的伴侶,人類歷史上都有相當長久的馴養史。家貓的身體結構跟它們的祖先野生貓相比,已有輕微改變。跟其他馴養的種類相似,家貓的大腦比其祖先非洲野生貓的大腦大約縮小了1/4。當家庭區域相對縮小,食物變得容易獲得時,大腦中有關獨立生存的重要區域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同樣,腸道縮短了,並且身體中產生荷爾蒙的腺體縮小了。家貓比它的親戚野生貓更加吵鬧。這些變化反映出動物對新的生活環境的適應我們透過選擇性育種使一些無法在野外環境中存活的品種生存下來,永不消亡,正如我們對狗所做的那樣,而這也給貓埋下了危險的伏筆。同時科學家們用線粒體DNA研究狗的歷史,並發現狗和狼在10萬年前分成兩個不同的物種,但是人類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起到作用,沒有人能夠準確地回答。在過去,人們發現的犬的化石通常只有7千餘年的歷史,因此人們推測狗的馴化也是在這段時間內發生的。不過隨著新的化石證據不斷被發現,狗的馴化時間正不斷地向更久遠的年代挺進。
觀點二;這兩種動物都是高度社會化的動物。貓和狗能夠進入人類環境,這得益於比野生貓溫順的個性。如果能夠儘早接觸人類,所有它們都能順利地與人類共同生活,只是其中一些可能更受人類寵愛。儘管根據所謂的強化社交性,某些新品種在這方面有所進步,但目前還沒有研究表明,選擇性育種是否能有效地延續這種行為特徵。
觀點三;我們心甘情願淪為它們的鏟屎官。對許多人來說,寵物可以彌補他們缺失的親密關係。比如,一些老年人喜歡養寵物,就是系因為子女很忙碌,自己又沒有什麼愛好和消遣。怎麼辦呢?於是,選擇了養花養鳥、更多地選擇了養貓養狗,甚至給小貓小狗取了名字,親暱的稱為“兒子”“女兒”。
總結
善待我們的寵物,既然養了就不要拋棄,守護它們一生。
回覆列表
生理
狗狗的聽力是人類的4倍,可以捕捉到7萬Hz以上的頻率。貓咪的聽力比狗狗還要更勝一籌,它們的耳朵還能像雷達一樣轉動。不過狗狗的嗅覺卻要比貓咪更靈敏,就算如此,貓咪的嗅覺靈敏度也是人類的2倍。
貓咪的舌頭粗糙帶有倒刺,能夠輕易舔下骨頭上的肉;另外貓咪也會吐舌頭,不過它們吐舌頭是因為興奮或疲憊。狗狗的舌頭沒有那麼粗糙,所以它們吃東西是囫圇吞下;吐舌頭則是為了調節溫度。
貓和狗的生理及性格差別有哪些
狗狗的耐力很好,能夠長時間奔跑,但它們的關節比較僵硬,導致狗狗跳躍能力差。貓咪的爆發力更好,耐力不足,它們勝在關節靈活,肌肉強韌,跳躍能力強。
爪子是貓咪有力的攻擊武器,平時藏在趾墊內。狗狗的爪子僅僅起到保護腳趾的作用。(像不像妹子的指甲可以抓人,但漢子的指甲不能撓人的感覺?
此外貓咪和狗狗的發情、生育的次數、時間也不相同。貓咪每年發情1-2次,妊娠期約82天,每次可生3-5只;狗狗每年發情2次,妊娠期約為63天,一胎可生3-8只。
性格
貓咪更“內向”,獨立性強,它們對主人的愛更加隱晦;狗狗性格外向,對主人更具有忠誠心,愛的表現也非常直接。
在惡劣環境下,貓咪會選擇逃避,狗狗則會默默忍受。
貓咪和狗狗一樣能夠聽懂人類的語言、命令,不同的是,狗狗會執行主人的命令,迅速回應;貓咪只會打個哈欠,“你說什麼?風太大,我聽不見。”
總而言之,貓和狗不管在生理還是心理上同樣有著相當大的差別,所以,你們一定要全面瞭解它們的不同之處再下決定,這也是為了你們飼養之後都不會後悔、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