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閒看秋風999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古詩詞賴以生存社會基礎、經濟基礎、政治基礎已經不復存在,如果非要“振興”古詩詞,豈非痴人說夢?

    一個黃鸝鳴翠柳,兩行白鷺上青天。現在在哪兒能夠看到“黃鸝”和“白鷺”呢?恐怕一般的動物園也少見!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現在還有人穿著媽媽做的衣服?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現在還有人寫信嗎?有家書嗎?

    人們常說古詩詞孕育著的“意境”。意境是什麼?是文學作品藉助某一種形象所表達的情調、意蘊和境界。獨自莫憑欄? 哪裡有“欄”你憑?

    抬頭看明月,低頭思故鄉。十幾歲出來打工掙錢,四海為家,漂泊不定,會思故鄉嗎?現在的人還有故鄉可以去“思”嗎?

    將進酒,杯莫停!喝酒莫開車,開車莫喝酒。少喝一點為健康!日長似歲閒方覺,事大如天醉亦休。 舉杯澆愁愁更愁。

    除了意境早已難覓以外,古詩詞的韻律掌握起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因為現代漢語的讀音都與古人有了很大的區別。

    所以,與其死死抱著古詩詞不放,到不如記住其中的精華,生活的哲理,古為今用;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 2 # 層城鵷雛

    我覺得古詩詞不會走向沒落,反而會呈現復興之勢,說不定不久的將來,還會一片輝煌呢。我個人的看法如下:

    第一,國家會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尤其對詩詞格外重視。這些年來,國家一直都很重視傳統文化的迴歸,央視先後舉辦了漢字、成語和詩詞大會,社會上掀起了一陣國學熱。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傳統文化,他們透過不斷的學習,走上了風雅之路,不但喜歡對對聯,而且能夠寫一些打油的詩詞了。大多數人的水平雖然不高,但是形成了燎原之勢。沒有數量的基礎,是不會出現高水平詩詞的。

    第二,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一些人根本不瞭解詩詞行業,圈子外面的人根本就不懂詩詞。唱衰詩詞的人,大多數都是那些喜歡娛樂、隨波逐流的平庸之人。古詩詞刊物、雜誌也不少,只不過你沒見過而已。尤其是,隨著新興媒體的興起,詩詞越來越繁榮。自媒體上愛好詩詞的人,少說也有幾千萬吧。擁有這麼龐大的群眾基礎,想衰落下去都很難。對於古詩詞的復興來說,簡直輕而易舉。

    第三,隨著網路的發達,現代人學習詩詞越來越容易。關於古詩詞的平仄、押韻、對仗、意境等知識應有盡有,只要你用心學習,不出半年,你也可以成為詩人。《紅樓夢》裡的丫鬟香菱,儘管零基礎,不也學會詩詞了嗎?尤其是當代,國家又推出了《中華新韻》,大大降低了詩詞的寫作難度。一部分人愛用新韻寫詩,也是很好的,無形中增加了詩詞的市場和影響力。

    雖然如此,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詩詞並不景氣,但不景氣並不意味著衰落,只不過不溫不火而已。隨著傳統文化的迴歸,以及人民群眾精神文明的不斷提高,相信不久的將來,詩詞定會隨著祖國的偉大復興而崛起,甚至有可能重現昔日的輝煌。

  • 3 # 狼主1970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積澱與傳承,似大浪淘沙,去糟粕而留精華。古人哲學思想,凝結智慧之經典,璀璨之華章。無不語言精練,言簡意賅。無韻離騷之史記,太史公述千年之史,尚惜字如金,無復贅述。鬼狐妖戀之屬,妙語盡出聊齋。古文歎為觀止;今猶拍案驚奇。

    且看唐詩之雄渾,宋詞之雅緻。登高覽勝舒襟懷而納四海;尋奇探幽著妙文而撫三山。漱玉集中賞佳人芳韻,求凰曲裡奏才子風流。菜根談閒情拾偶;鏡花緣文心雕龍。

    值網路時代,古詩詞復其自然之旅,潤澤于山水之間。草樹承珠而幻彩;平民展筆而風流。古詩詞妙境之高峰,欲攀探者眾,試看凌絕頂之高,覽眾山皆小。

    詩詞發展已現蓬勃之勢,何為衰也?

    莫道詩情在碧霄

    珠璣納腹起心潮

    文成漱玉千層浪

    賦就銀河萬里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為什麼用家用電烤箱烤出來的披薩,餅底很硬發乾,是溫度的問題,還是面沒有發酵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