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王鳳舞

    俗傳四月初八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生日。是日僧人以名香泡水灌洗佛像,購龜、魚放生,佛寺舉行大規模誦經活動。

    《武林舊事》記載:四月初八為佛誕日,諸寺院各有浴佛會,僧尼輩競以小盆貯銅像,浸以糖水,覆以花棚,饒鈸交迎,遍往邸第富室,以小杓澆灌,以求施利。 是日西湖作放生會,舟楫甚盛,略如春時小舟,競買龜魚螺蚌放生。

    舊時,農家還以此日風向佔谷價。謠曰:“南風吹佛面,有收也不賤;北風吹佛面,無收也不貴。”

    在藏族地區,浴佛節日喇嘛們群集唸誦“沐浴經”,為佛像除塵保潔灌水。

    釋迦牟尼,被佛教徒稱為“如來”(意思就是“成正覺”),佛(意思是“覺悟者”),奉為佛祖。

    而在我的老家——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高作鎮,每年的四月初八,早已被演變成的最有趣的傳統風俗習慣莫過於“面兔節”了。因為免子是生肖中最可愛的動物,它們可以活蹦亂跳,也可以安靜呆萌,受到很多女生的喜歡,許多女孩子都喜歡養兔子,兔在生肖中排在第四位。所以以兔為名叫面兔節。至於其節日的具體由來,早已無從考證,現代人不論什麼傳統節日大多聚餐娛樂以為紀念。面兔節也不例外。

    每到這一天,鄉鎮逢會趕集,人群如潮,大街上擺了各種栩栩如生的十二屬相手工麵食,每家大人都會給孩子挑選買上幾個,孩子的屬相面食必不可少。孩子即當玩具又作飲食滿滿的童趣和節日氣氛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和心上。現代人忙於生計崇尚簡單生活,一般不喜歡自制面兔,當然也由於其屬相品類較多比較費時費力,有時間的家庭可簡單嘗試下以下製作工序。

    1、溫水把酵母融化,倒入準備好的麵粉中活成麵糰醒面。將發好的麵糰放在案板上排氣揉勻。

    2、準備好製作小兔子的食材,火腿腸,綠豆和小塊麵糰。麵糰搓成圓柱形,切成大小均勻的小麵糰。

    3、火腿去皮,一分為二。小麵糰搓成一長條,然後對齊。火腿腸放置上方。

    4、長條的頂端竄入交叉位置,兔子形態已經很明顯了。按上兔子的眼睛,可愛的兔子就出現了。依照以上步驟做完所有的麵糰即可。

    5、鍋中放入清水,放入蒸屜和蒸布大火把水燒開,放入兔子胚,改溫火醒面5分鐘後改大活燒15分鐘即可。

    6、蒸熟後起鍋放涼就可以食用了。

    今年的四月八回老家,虧得侄女提醒,方在老哥帶領下去街上找到一家麵食店,花了二十塊錢買了幾十個面兔,隨後分給了家裡的幾個小朋友,讓他們感受下節日的快樂。

  • 2 # 茉茉mo

    自打小時記事起,我就知道在我們這裡每年都會過一個二月二龍抬頭的節日,傳說中,農曆二月初二是萬物復甦的日子,人們都習慣於在這一天理髮,剃頭,之前一正月是不能剃頭理髮的,因為我們這裡一直有這樣一種傳說,那就是“正月裡剃頭死舅舅”……所以大多數人會避諱正月裡去理髮,只有過個完整個正月,從二月二那天才開始出去理髮,而很多理髮店也是會在二月二那天才開始開門營業。

    其實這只是個誤傳,話說1644年清軍入關,滿族人開始了對於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為了加強滿族政權,清政府下令,強制全國各民族改剃滿族髮型,穿著滿族服飾。執行的口號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對於接受“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能隨便損傷的漢族人來說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事情,所以清政府對此進行了暴力鎮壓。這場鬥爭最後以清朝政府勝利為結束,經歷了三十七年。漢族大部分男子都遵循了清朝剃髮結辮的規定,不願意的就出家為僧,帶髮修行,或者逃亡海外。但出於對明朝的思念,很多人雖然剃髮,但私底下約定,正月裡不剃頭,用這種行為表達對前朝的“思舊”。後來隨著時間推移,以訛傳訛,就演變成了“思舊”的諧音“死舅”,所以才會有“正月裡剃頭死舅舅”的這一說法。

  • 3 # yourande三葉草

    《輩分的故事》

    我是北京土著,從小在姥姥家長大。姥姥家祖居在北京西郊頤和園至玉泉山之間的一個叫“後營”的村子裡。

    村裡的老住戶大概有二三十家都是祖居於此的老居民,也夾雜著幾戶農民。老住戶們的謀生手段五花八門,各有名號。

    記得有“上鞋”王家,拉駱駝吳家,吹鼓手崔家,轎子王家,“四合義”王家(御用廚子)等等都是在海淀區“三山五園”周邊混事由的。

    經年累月老鄰居住在一村各有宅院,日子過的吃喝不愁有條不紊的也沒啥特殊風俗,就是老北京的老傳統,過年過節走親訪友掛對聯貼門神什麼的。不過有一個習慣叫我記憶猶新。雖是街坊走的很親近但不知鄰里間從什麼時候起論起了輩分,我們家的“街坊輩”居然很低!平時姥姥領著我串門聊個天還憑空認了好多位“街坊老祖”就連早晚經常追著我屁股後頭一塊玩的小屁孩輪起來我也得叫他們“小姥爺兒”這常使處在青少年的我心中憤憤不平!我怎麼這麼倒黴。都說姥姥村舅舅甸,我怎麼就掉進了

    莫名其妙的孫子坑裡!我經常踢那些“跟屁蟲”小姥爺的屁股強迫他們叫我舅舅。以此發洩心中不滿。

    時光荏苒,告別兒時的村莊,夥伴好幾十年了。往事還記得但村莊已隨著城市規劃建設的需要從人們的視野中遠去了。

  • 4 # 一手茶農小普愛茶尋茶

    家鄉是幸福的

    家鄉是美好的

    家鄉對於在外的遊子是觸控不到的溫柔

    我的家鄉是一個叫江城的地方,江城屬於邊境,鄰國是寮國和越南,所以有一腳踏三國的美譽!三國也有個共同的節日,就是三國丟包狂歡節!這個地方,神祕,淳樸,富有色彩!現在我們就來講講丟包的故事!

    丟包是江城,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其他少數名族啊哥啊妹傳情示愛的信物。丟包以菱形包最為常見,色彩繽紛,裡面裝著苦蕎籽或者香料。一條主線吊著包的一個角,其它的三個角繫著彩色得絲帶。在江城的大街小巷,到七八處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丟包作裝飾,他們會把丟包掛在酒店和土特產店的門口,有的會縫上自己的招牌和logo來展現自己的特色!

    每年正月初二和正月十五,十六的這幾天,是江城約定然後成為當地特色的“情人節”也是情竇初開的啊哥啊妹最愉快的節日。只要到這個時候,打扮好的啊哥啊妹就會相約在寨邊空地的丟包場上,男女分成兩邊,看到喜歡就相互丟包。而且丟包一般都是啊妹先丟,看見自己喜歡的啊哥,就直接丟給人家,喜歡就是勇敢表現出來,丟包一投,愛人就來!通過丟包一來二去就瞭解相互的心意❤,接著再相互約會。簡單,通俗,直接,我喜歡你,你也喜歡我。

    現在,江城不僅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其他少數名族愛丟包,“丟包傳情,山歌定情”也成了中老越三國交界地區民族共有的傳統習俗。

    丟包傳達著愛情,也傳達著親情,友情等世間真摯,美好情感!

    本文圖片來自於江城釋出和江城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故事讓人聽了一身冷汗,夜不敢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