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東北的小豆包

    是不行的,即使是項羽也不行。

    歷史上劉邦在洛陽稱帝建立漢朝後,非常注意山西也就是當時的代地的對匈奴的防禦,先是封自己的二哥劉仲為代王,但是劉仲是個草包,面對著匈奴的進攻,居然逃回了長安。

    而後劉邦有獎韓王信遷徙到代地防禦匈奴,結果韓王信自知受到劉邦猜忌,而且自己也幹不過匈奴,於是索性就投降匈奴。於是匈奴在代地的侵擾就越來越嚴重了,而後劉邦準備一舉解決掉匈奴問題,於是他帶領大軍30多萬,去代地找匈奴血拼。

    然而此時的匈奴可不是秦始皇的時代的匈奴了,此時匈奴單于是匈奴歷史上最偉大單于冒頓,他鳴鏑射父幹掉老爹頭曼單于,然後東擊東胡,西打月氏,成為了整個草原的霸主,而且在他統治下,匈奴完成了統一。

    在楚漢之爭的同時,冒頓單于已經將匈奴實力推向頂峰

    結果劉邦與冒頓單于在白登山大戰,漢軍32萬大部分都是步兵,被匈奴騎兵40萬團團包圍,40萬騎兵是什麼概念,在當時漢人步兵完全沒有剋制大規模騎兵的有效方法,而且匈奴的擁有的騎兵數量還是40萬,或者即使是匈奴騎兵數量有水分,那即使是20萬騎兵,10萬騎兵,恐怕也是當時條件下的步兵能夠匹敵的。

    所以劉邦敗了,慫了,服了,之後西漢開始70年的和親政策,不斷將宗室女嫁入匈奴,並奉上大筆的錢財糧草,來與匈奴搞好關係,不讓匈奴大規模侵擾,而這樣的情況直到漢武帝時期,西漢有了大規模的騎兵才有徹底的改觀。

    白登山之戰,劉邦最後慘淡收場

    而項羽雖然算得上是秦漢時期第一猛將,而且他也是使用騎兵的行家,曾經在楚漢之爭之初,以三萬騎兵大敗漢軍56萬,但是項羽的騎兵數量還是太少,而且除了勇猛之外,項羽的戰略方法也不多,這也是他為何最終輸給了劉邦的主要原因,所以面對著40萬的匈奴騎兵,項羽是必然不敵的。

    但是西漢還有一個人是能夠戰勝匈奴的,他就是韓信,看韓信指揮的戰役,無不是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如果韓信指揮這場對匈奴的戰爭,他必然回充分發揮漢軍主場作戰的優勢,誘敵深入,消耗匈奴的後勤補給,然後利用地理優勢抵消掉騎兵優勢,再對匈奴致命一擊,可惜劉邦被圍在白登山之時,韓信已經被呂后和蕭何滿門抄斬了。

    項羽雖然勇武,但是顯然無法對付數十萬騎兵

  • 2 # 大漢英華

    項羽會滅亡匈奴,然後就不會有匈奴遠遁漠北,西遷東歐,也就沒有現在的匈牙利,歐洲也不會有上帝之鞭,而後羅馬帝國不會滅亡,直到羅馬帝國一統歐洲,建立歐羅巴帝國,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大航海時代,一直這樣與中華帝國比肩,中歐劃烏拉爾山而治。

  • 3 # 靜夜思160519196

    項羽是秦末將騎兵優勢發揮到了極致的梟雄,在正面戰場上,大家擺開陣勢來打,沒有人是項羽的對手。項羽和老流氓作戰的時候,老流氓深溝高壘,避而不戰,哪怕項羽想把他的生父“煮了”,也以一句不要臉的“分我一杯羹”懟了回去。項羽吃虧在後勤保障,所以速戰速決一直都是項羽作戰的先決條件,這是項羽大力發展騎兵的原因,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摧毀敵軍意志,搗毀敵軍指揮中樞是項羽作戰的不二法門。但要項羽像霍去病一樣捨棄後勤,輕騎出擊,深入不毛,直搗黃龍,項羽就不行了,因為他缺少這方面的耐心,總而言之,他的打法就是簡單粗暴,壓上去打。

  • 4 # 鷹擊越長空

    問這樣問題的,基本上是被文娛界大咖,類似司馬遷這樣的,給洗腦了的。項羽要是得了天下,華夏還能存在,那就是個很大的問號了。項羽搞遊牧民族,得先算算,中原還有幾匹馬?馬都沒有,你讓項羽開蘭博基尼去幹仗?太多的了,想得通的人,自然不會問這樣的問題。

  • 5 # 炎黃是我的祖先

    那是能擊敗匈奴的只有項羽。看看項羽的優勢,就在騎兵機動,所有他能三萬擊敗50多萬的劉邦,同樣他20幾多萬,卻打不下幾萬個的滎陽城。在草原上打仗,只有勇猛還有機動,計謀用不上。還有那是沒有騎射,基本是騎馬近戰,匈奴護甲幾近沒有。結果很情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接受另一半對自己善意的謊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