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歌遼亮001
-
2 # 明倫
新年春聯寄予人們美好願望是":辭舊、迎新、接財、納福,預百事順遂,兆閤家大歡。
人們常記於心的春聯"國盛民昌辭舊歲;家興業旺賀新春"。"安邦興國九州瑞;居福迎財百姓甜"。"樂居特色畫圖裡;業旺春光錦繡間"。這些春聯充分反
,映了人們對生活寄予美好的願望。
春聯是我們華夏民族的一種獨門的文化現象和文學形式。因為春聯有對稱和諧之美,只有我們華夏民族能感受它,表現它,讚頌它,運用它。這就是我們語文天然具有內在對稱質素,從遠古以來就朝著對稱美這個特色的方向不斷髮展。這樣把人們寄予的美好願望用對稱的文學形式放射奇異光彩。
但是,中國春聯這種藝術形式的生生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時間,這樣才總結出了辭舊歲、迎新、接財、納福,這些型別,來預示我們百事順利、閤家歡樂!
-
3 # 梅亦風清
春聯”表達了人們在新的一年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嚮往。人們心中的祝願和願景用工整、對偶、精巧、簡潔的文字抒寫出來。描繪時代大好前景,抒發心中美好願望,春聯用中國的文學特有的形式,表達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寄託。
春聯是對聯的一種,探究春聯的起源,相傳是五代後蜀主孟昶首創,公元964年除夕孟昶題寫了中國第一幅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
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詩中寫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那麼,“新桃”和“舊符”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就是現在的“春聯”。春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早在秦漢以前,過年就有在大門兩側懸掛桃符的習俗。後漢書·禮儀志》所載,桃符長六寸,寬三寸,上書降鬼“神荼”、“鬱壘”的字樣。“正月初一,桃符著戶,為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記載:“春聯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國宮廷中,就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古人稱春聯為“桃符”。
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春節貼對聯,明朝建國後,下令春節期間。傳說他在過年時微服私訪,發現有一家沒有貼對聯,就進門問主人為何不貼對聯,主人說;我們家沒有會寫字的人,又錯過了領取官府發放的對聯,所以就沒貼上。最喜愛對聯的朱元璋,馬上表示要給這屠戶寫副對聯,於是命令左右備紙筆,揮毫落墨,落筆有句曰:“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於是這就成了後來所有屠戶家的對聯了。當時的文人也把題寫對聯當成雅事,寫春聯便成為一時的社會風尚。
入清以後,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對聯猶如唐詩一般興盛 ,出現很多膾炙人口的名聯佳對。
隨著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春聯也在歷史變遷中,輾轉傳入越南、新加坡、北韓、日本等國家。如今這些國家依舊保持著貼對聯的習俗。
1、細雨一堤煙柳綠
春風十里桃花紅
2、爆竹一聲辭舊歲
梅花萬朵報春歸
3、玉燕銜春風拂柳
金豬拱福鵲登梅
4、四海五湖同賀歲
千門萬戶共迎春
5、盛世家業盛
華庭亥春興
6、福到神州萬戶
春滿華夏千家
7、紅日蒸蒸處處染畫意
春風暖暖縷縷送詩情
第一圖為:桃符鍾馗
回覆列表
春聯是中國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用簡潔、精緻的語言描繪美麗的形象,表達美好的祝願。
春聯繁榮喜慶,象徵好運和好運。春節期間,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每個家庭都必須選擇一副紅色的對聯貼在門上,告別舊的,迎接新的,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
當人們把春聯和祝福貼在門前上時,這意味著春節正式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