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足常樂0724

    中國產工業機器人如何衝出重圍?

    這裡首先用中國的“速途研究院”的一份關於2019年上半年工業機器人市場研究統計分析報告來說吧!

    大資料時代,只有資料能夠說明問題;其他都是道聽途說。

    速途研究院立足於北京,透過國家相關統計機構資料和速途研究院利用速途網、速途微博矩陣以及線下調研等多渠道資料樣本,形成客觀、全面的行業資料報告,並透過多家權威媒體平臺、速途網使用者資料庫、藍海沙龍等線下論壇、沙龍活動等進行立體式傳播。同時擁有眾多資深的報告研究員進行評估。

    現在的工業機器人時代也不是風生水起的那樣,有錢大家賺,蓬勃發展的機器人生產廠家如雨後春筍;都想分一杯羹,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用廣東拓思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豐禮的話來概括過去一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整體狀況:“市場很冷,賺錢很難,從業者很拼。”

    要衝出突圍則需要相當一段時間,因為大中型企事業單位,也只是剛剛嚐到甜頭;他們也不想急於求成功名;中國的國情擺在面前,人多勢眾複雜的關係網讓公司老總不得不考慮。

    耍嘴皮子的培訓基地多,全心研發部門少,急功近利、唯利是圖者多,實體經濟寥寥無幾。沒有形成規模化的私企,都是短期行為,喜歡小打小鬧過日子。

    雖然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但目前銷售形式來看,2014年至2015年是一個上升速度最快的時期;從2015年底至今呈現出逐年下降趨勢。

    在國內的外資企業佔比仍很高。發那科、庫卡、ABB、安川四大家族佔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在2019年上半年市場份額分別為16.5%、13.4%、12.9%、11.7%。其中發那科是一家日本數控公司,機器人產品系列多達240種,廣泛應用在裝配、搬運、焊接、鑄造、噴塗、碼垛等不同生產環節,其也是世界唯一一家由機器人做機器人的公司。

    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制造還處於一個本土品牌低端過剩,高階產品供給不足的階段,外資品牌長期佔據了主導力量。其次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仍然是中國企業的短板所在,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等高階產品均需要進口,而這些核心零部件又決定了機器人的整體效能,是中國機器人制造的一個瓶頸與軟肋。

    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中國產品牌佔比35.8%,其中廣州起帆佔有率為10.2%,為中國產機器人品牌最大份額,廣州起帆主要從事直角、關節機器人及周邊配套裝置的研發與製造,涵蓋噴塗、碼垛、搬運、機床上下料、切割、焊接、拋磨、鐳射等多拋磨、鐳射等多個行業。其次埃夫特和新松分別佔比5.8%和5.4%。

    速途研究院的2019年上半年工業機器人市場研究報告分析:今後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快速發展,根本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援。2015年5月,《中國製造2025》檔案裡提到,要突破機器人本體、減速器、伺服電機、控制器、感測器和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及系統整合設計製造等技術瓶頸。2016年3月,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三部門聯合印發《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檔案提到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要年產10萬臺以上,六軸及以上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5萬臺以上,並打造5個以上機器人產業叢集。國家政策非常好,但必須靠科技來逐步提升,關鍵性的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國家手中。

    這些核心零部件又決定了機器人的整體效能,提高核心零部件中國產化水平,成為中國工業機器人快速發展的關鍵。當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價格一直是中國產品牌的優勢所在,未來可以依靠價格戰在市場上繼續爭得一席之地。

    以上圖片和資料來自於速途研究院和伏羲工業機器人的影片中。在此表示感謝!

    知足常樂於上海2019.7.19日

  • 2 # 非股東股民

    找對市場很關鍵!

    要先在服裝製造領域發力。這裡不需要太高的技術難度,容易形成規模優勢。一旦規模優勢發揮出來,降低成本到能與越南菲律賓競爭,這事兒就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是外賣配送員,送餐過程中客戶催我快點送,結果路上發生意外事故,客戶需不需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