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主治醫師周主任

    記憶是人腦對資訊的編碼、儲存和提取的過程。

    首先介紹個概念,題目中所說的“關於自己的回憶”,是自傳體記憶。

    自傳體記憶是個人儲存的事件記憶,基於個人在特定時間地點經歷經驗的情景記憶與總體知識的語義記憶的綜合。

    自傳體記憶有很好玩的分類方式。

    比如,根據記憶真實性分為複製 Copies或重建 Reconstructions。複製是比較確切的鮮活的記憶,包括大量視覺感知資訊。重建則並不是原經驗的影像複製,而是後期加入了新的重新整合的資訊。

    根據細節資訊量分為精確記憶 Specific和總體記憶 Generic。前者包含大量細節,而後者更為模糊籠統。

    這裡,重點來了!

    自傳體記憶根據感知視角分為 場景記憶Field 和觀察者視角記憶Observer。

    人們在回憶事件時,自傳體記憶可以有不同的感知角度。

    場景記憶是從第一視角記錄(親身經歷,親眼所見),並從第一視角提取(即回憶時仍然採用原來的視角),通常是上面提到的複製記憶,更為鮮活清晰,細節量較多,能更真實的反映原本的事件情景。

    相對應的, 觀察者視角記憶,顧名思義是第三視角記憶。在這種回憶中,我們能夠看到場景中的自己(其實也並不清楚對不對,比如自己的後背是什麼樣的,一片模糊吧)。有時,該類記憶加入新資訊較多,比如父母對我們童年糗事的描述,可能我們自己都記不清了,但是這些資訊整合起來,就被當做自己的記憶,整合成一個第三視角的場景:一個模糊的小小的自己又出糗了。所以有時為了讓觀察者視角記憶更有鮮活感,我們可能會有心或無意地加入錯誤的或非親身經歷的細節進去。

    記憶的時間、情感、自我意識等因素影響我們回憶時採用的視角。

    1.記憶的年限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通常,我們回憶較近的事件經驗採用第一視角,而隨著記憶內容越來越久遠,人們更易採用第三視角記憶,而且通常是重建記憶。(現在逛著知乎的你回憶起童年往事,基本上是觀察者視角,即便花很多腦力切到第一視角,也只是一廂情願的模擬,而且細節仍然無法豐富,分分鐘打回更為模糊籠統的觀察者視角。)

    2. 情感指的是記憶內容編碼儲存時的情感狀態。在情緒水平較低時,錄入的記憶在提取時通常是第一視角,如開車去上班。情緒高漲或強烈時的錄入的記憶通常以觀察者視角提取再現,如士兵對戰爭的記憶,可能這種遠距離的視角,更易於壓抑或迴避個人感受,而提取其其它有用資訊,既是一種保護自己心理健康的防護方式,也是使資訊不受情感因素扭曲而得到有效提取的保證。

    創傷後應激綜合徵(PTSD)的患者在回憶創傷事件時,絕大多數採用觀察者視角。然而也有學者認為不能直面創傷記憶不利於PTSD患者的康復。

    3. 自我意識強的人更易有觀察者視角記憶(翻譯這句的時候,我也不太能理解)。

    4.文化:文化也會影響視角啊,東方人比西方人採用觀察者視角記憶較多。可能是東方文化更強調集體感,不強調個性。

    5.性別:女性觀察者視角記憶較多。可能是因為女性對個體經驗的意識較強,回憶事件時比男性更追求客觀。女性更樂於從別人的角度看自己或回憶自己經歷的事件,可能也比較在意別人看自己的眼光。而且女性在回憶重要的社交事件時也更傾向於採用觀察者視角。男性回憶事件的角度受事情型別或重要性的影響較小。

    6.人格認知的完整性:這裡對觀察者視角記憶有兩個完全相反的假說,一說是"冷靜的觀察者",自我認知分離,把自己不當自己回憶。一說是"突出的自我",自己認知連貫,記憶中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是同一個個體。有點暈,都是假說,看看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哪種武術實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