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吳起時,我覺得消滅五十萬秦軍後進攻咸陽,秦王100%求救,五國伐魏的可能性很大,魏國相對於齊國,楚國兵員上都不佔優勢,特種兵的近戰能力在攻守城中無法體現,魏國能否透過外交,各種手段蠶食或滅掉秦國?
11
回覆列表
  • 1 # 小弟木村

    完全有可能!!!

    1。軍事:魏國是戰國初期的第一大國,基本上打遍天下無敵手的,魏自前413年至前408年五年的時間裡,連續攻秦,盡得秦河西之地,逼迫秦國退守洛水,夾河對峙。前408年至406年魏國遣大將樂羊越趙境滅中山。前404 年至前373年連續十一年伐齊,破齊長城,使齊內地震恐。前375年伐楚之榆關,前371 年攻佔楚之魯陽。而此時的秦國,內部紛爭不斷,外部又有入侵,需要軍隊抵禦,導致防禦東部的軍事能力極其弱小!!!

    2。經濟:魏所處的中原地區,開發較早,生產力先進,人口眾多、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由於路網縱橫、交通便利所以天下物產雲集從而使商業繁榮、製作業發達。戰國時期最大的商業城市除了宋國定陶外,就數魏國大梁了。戰國時,鐵器以逐漸推廣使用。當時天下的冶金中心均在韓魏。魏國經過變法,經濟實力也得到很大的增加,而且四處擴張,得到的財富太多了,所以魏國經濟發展上就得到一次飛躍。而反觀秦國,本來地處西戎,還在遵循舊制,發展又發展不起來的空空浪費時間,又浪費國力!!!

    3。人才:三家分晉,魏得晉國上地,且又地處中原,物華天寶、人才濟濟。法家李俚;兵家吳起;政治家西門豹、公孫座;大將樂羊、龐涓、犀首皆一時之人傑也。魏文侯、魏武侯是素有聲望的賢明之主,頗有王霸之志,縱覽英雄、量才使用、思賢若渴。魏之強大是得人和也。而再反觀秦國初期,天啦,老秦人把持朝政,不準其他人進駐秦庭,又不思悔改,要不然嬴渠梁大刀闊斧的改革,哪裡會有秦朝一統天下的事情啊!!!

    4。外交:戰國初期,魏聯趙和韓並三晉之力,向外擴張。三晉合力,其人力物力佔絕對優勢且又佔天下之樞,故所向披靡。諸侯莫甘當其鋒。以至於後來得魏惠王追惜以往的強大發出了“晉國天下莫強焉”的感嘆。綜合以上幾點,戰國初年,魏持人和,得物饒,仗變法之威,軍力之盛、連三晉之勢,兼弱攻昧,橫行天下,終於在魏武侯時期,坐了中原霸主的寶座。

    如果魏國能一直保持和趙,韓兩國永結盟好,那麼腹背受敵的情況就不會出現,趙可擋齊,韓可擋楚,就算擋不住,魏國也完全可以在短時間給剛剛新敗的秦國致命打擊,特別是軍事天才吳起親自帶兵,而且齊,楚本就是勢力之國,如果加以許地,那麼楚,齊不攻,或者挑起齊楚戰爭,再不斷重視人才,像犀首,商鞅,不流失到秦國,那麼魏國完全有實力,也完全有機會滅掉秦國,然後再騰出手來,領三晉之兵,討伐齊,楚,燕,最後再攻韓伐趙,天下何不一統,大業何愁不成啊!!!

  • 2 # 歷史人物故事會

    我覺得可能性不大,我的理由有以下幾點:

    1、吳起的五萬魏武卒打敗了五十萬秦軍是沒錯,但也僅僅是打敗了,並沒能有效殲滅。

    2、另外秦人好戰不怕死是聞名列國的,你想要滅他的國,人人都會跟你拼命,而且秦國當時也還頗具實力,並守住了魏國的進攻,俗話說“困獸猶鬥”,這也是魏國有所顧慮的原因。

    3、魏國畢竟是戰國初期的國家,雖然坐擁百年霸業,但是其國策還是和春秋時期的君主一樣想以稱霸為主,後來處於四戰之地的魏國四面出擊各國就是最好的證明,它把周邊所有的國家都打了一遍,魏武卒在中原橫行無阻,其主力根本就沒有放在和秦國有爭端的河西地區,意思就是沒有消滅秦國的意願,只求守住河西之地。

    4、秦國和楚國曆來有通婚的傳統,這個傳統之前主要是因為秦國交好楚國來牽制晉國。三家分晉以後,秦楚聯姻就變成了牽制強大的魏國,事實證明,這一招也很有效果,因為正當魏國向秦國步步緊逼的時候,每次秦國向楚國求救時,楚國都有迴應,出兵騷擾魏國的後方,用以牽制魏國的兵力。

    綜上所述,魏國想要徹底吞併秦國可能性還是很小的,當年晉國都和秦國撕了那麼多年,何況現在晉國已經分裂成了三個國家呢?而且這三個國家並不同心,不同心則不同力,不同力則容易內訌,內訌則無法繼續向外誇張。而且秦國自秦穆公稱霸西戎以後,一躍成為西方大國,魏國想吞併他還是非常困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會有文學鄙視鏈的存在,網路文學真的難登大雅之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