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忘初心兮

    本來很喜歡看一些網路小說,前一段時間看了一個調查問卷,發現大部分人認為看傳統文學作品是陶冶情操,看網路文學作品是不務正業,網上查了一些這方面的話題,發現了文學鄙視鏈的存在,大部分人認為網路文學不如傳統文學。近年來,中國網路文學不斷走向世界,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大眾文藝樣式。現代文明大國通常是文化輸出大國,而大眾文藝的輸出,是以滿足人類基礎性情感需求為主旨,透過市場化途徑來實現的。

    對於網文,大致可以分為熱捧、鄙視、路人三種態度。愛它的人對之如痴如醉,絲毫不吝惜溢美之辭,而討厭它的人對之口誅筆伐,視為面目醜陋的文字垃圾。這兩類人,其實都有失偏頗。網文有明顯的短板,捧殺毫無意義,但它也有明顯優點,抹殺絕無可能。

    那麼什麼是網文?網文,即網路文學。從廣義來說,只要是在網際網路上釋出的文學作品都叫網文。而一般來說,網文是特指釋出在各個網路平臺的網路小說;與網路文學對應的是傳統文學,後者不由網路發表,而是是直接和出版社合作,印刷出版。但就門檻而言,傳統文學遠高於網路文學。網文迄今為止走過了20年左右的歷史,具體發軔於哪一年還有爭議。目前普遍認為痞子蔡(蔡智恆)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是最早在網路連載的小說。不過在這一點上,有人持不同意見,目前暫無定論。網文的發展,得益於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網路的包容和多元,讓小說創作不再是屬於少數人的遊戲。它的低門檻,讓無數文字愛好者躍躍欲試,用鍵盤敲下一個個通俗易懂、腦洞開啟的作品。網文作品過於龐雜和良莠不齊,因此在文學鄙視鏈裡,網路文學一直處於傳統文學的下游。

    然而只論商業價值,二者則位置互換。二者若要一較高下,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文學一直是個偏主觀的問題,沒有權威,唯一的辦法就是交給時間來檢驗,然而具體要多長時間,則沒有定則。而且,按照之前的定義,其實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之間的界限並不是那麼清楚,不少傳統文學作家開始在網上發表自己的小說,很多網路作家和紙媒、出版社等也有合作。

    最後,如果回到作品本身來討論,網路小說和傳統小說則有極其鮮明的區別。第一,網文更加商業化,注重讀者的閱讀體驗,更著重讓人看得爽,看得開心,在精神上滿足讀者的慾望。第二,網文更加大眾化,它的內容更加淺白,敘事偏套路化,閱讀門檻很低,能看懂小學作文就能看懂大多數網文。第三,網文更加多樣化,題材新穎,腦洞大開,包羅永珍,這些不是網文特有的標籤,但是網文把它們玩到了極致。而對比之下,傳統小說更有深度,注重人性挖掘和批判,引人深思。更精雕細琢,更具思想性和文學價值,值得反覆品味和把玩。

    當然,除此之外,網文還有篇幅巨大的特點。傳統文學,七萬字以上就算長篇,而網路文學,七十萬字才算長篇,差異可見一斑。從根本上而言,網路小說和傳統小說並不是完全剝離開來的,它們的基本核心其實都是講故事,只是網文更加劍走偏鋒,在敘事套路和爽點打造方面開發得更加徹底。而整體而言,傳統文學敘事方式更加穩健,水平更勝一籌。二者都有需要向對方借鑑的地方。一名優秀的網文作家不可能不學習傳統文學,而傳統文學想更好的發展,同樣需要虛心學習網路文學的長處。傳統文學源遠流長,網路文學仍然在前者的空白處異軍突起,必然有它的道理。二者看似兩相對立,其實互為補充。與其鄙視,不如攜手,與其攻訐,不如共進。

    所以,人們應該尊重世界大眾文藝發展的趨勢,認識到以受眾為中心的創作機制對提升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的積極作用,讓億萬讀者的閱讀需求,繼續成為網路文學發展的強勁驅動力。而應有鄙視鏈的存在,應該相互發展。

  • 2 # 駱芷蝶

    主要是沒有一個嚴格的質量標準吧!不是說真的不好,而是魚龍混雜。就拿網路音樂和90年代的香港樂壇音樂來說,為什麼網路音樂很以出經典,因為很少人會去聽第二遍,第三遍……而以前一張一張光碟買回家,重複聽一遍又一遍,好的作品就在第二遍聽出來,而網路大多就是一個快餐文化,很少有人會做到深度去閱讀,去品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時候愛吵架,長大了,不吵架了,卻連見個面都不容易了,是不是越長大越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