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chanshilam

    和珅和張廷玉有本質區別。

    區別不在於二人地位如何,也不在於清或貪,而在於二人走上巔峰的背景不同。

    張廷玉在雍正時期走上政壇巔峰,成為雍正的膀臂,但雍正並不只仰仗和信任張廷玉,包括馬奇、鄂爾泰等人也是雍正很仰仗和信任的,而且還有怡親王幫襯,所以張廷玉只是重臣之一,並沒有大包大攬的權力。張廷玉本人也比較低調,並未有僭越之舉,因此為雍正所放心。後來乾隆朝張廷玉各種討要自己的名分更像是在乾隆面前自汙以避大禍,好在乾隆也聰明,並未因其前朝勢力而胡亂加害,終得善終,成為人所津津樂道的三朝元老。

    和珅則不同。和珅的崛起本身就是能力出眾,而不是因為謹小慎微。但在乾隆退位之前,和珅一直政敵不斷,包括阿桂、福康安、劉墉等人均是其對頭。到乾隆退位後,福康安和阿桂相繼死去,劉墉領銜的反對派也只能忍氣吞聲。乾隆死後,嘉慶即刻賜死和珅。

    看和珅的命運,決不能只看他與乾隆的關係,要看嘉慶。嘉慶是乾隆立下的第三任太子,前兩任都是病死的。乾隆25年嘉慶出生,38年被秘密立儲,大約在45年左右,嘉慶開始大範圍涉及政事,54年封嘉親王。乾隆44年,和珅在御前大臣(可比清前期領侍衛內大臣)上履職,這個時間其實很可疑。此時太子壯年,乾隆也身體康健,潛在的皇權危機已經存在了。雖然阿桂、福康安和劉墉等人與太子並不親密使太子勢力並無可能實質增長,但阿桂和福康安作為在外軍人,難以對京中局勢有臨機應對的可能,劉墉是御史,有口無權,乾隆此時就需要扶持實權派來對沖太子年壯帶來的衝擊。這就是和珅後期一直受重用的重要原因。這種情況到乾隆退位後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和珅在乾隆面前可以與嘉慶平起平坐。但這種情況本身就不穩定,畢竟皇權不可分割,所以乾隆死和珅也活不了。不過嘉慶也很明白裡面的道道,所以死的只是和珅,並未過多禍及和珅的家人,只是有懲處而已。

    歷史上與此類似的故事發生在唐代。玄宗中後期,太子李亨視事,逐漸掌握了唐西北一帶的軍政大權。玄宗為了平衡太子權力,扶持東北面的安祿山,結果安祿山起兵反唐,馬嵬坡太子還是成功架空玄宗北上靈武(靈武正是李亨的勢力範圍)遙尊玄宗為太上皇。從這個反面案例看,乾隆還是用和珅實現了對太子的有效制衡。

    一句話,和珅再能耐,也是乾隆的槍,皇權的槍,說被滅就被滅。張廷玉是典型的官僚體系高官,與皇權並不衝突,相反也並不親密(只是雍正賞識而已),因此也不存在被皇帝當槍使的情況。這樣的人只要自己不亂來,是可以留美名於後世的。

  • 2 # 山的那邊shuidezhebia

    張廷玉能夠做到三朝元老,在於他功高而不震主,凡事對事不對人、且善於挑選事做,還有一點他是一名漢臣!

    1.張廷玉一生勞苦功高,但從來謹小慎微,從未有逾越皇權之事!該皇上親自處理的事情均能做到請示,始終把自己當做臣子!而和珅更多的時候特別在處理政務時,時常把自己當做是乾隆的朋友,有時善自揣摩聖意後私自處理,不管揣摩的對不對,作為皇上對他的這種作為肯定是心存芥蒂的!再遇到個嘉慶這種沒有胸懷而又想擺脫前朝陰影的主子,和珅就是最大的絆腳石和鍊金石!

    2.張廷玉在表面上能夠做到對事不對人,讓各方都能對他刮目相看,最起碼不謀私利,一心為公,而又不主動挑事,讓人人都能接受!而和珅不然,他最大的事是侍候皇上,他最大的心願是自己在朝廷除了皇上外永遠傲視群雄,為討一人開心勢必得罪很多人,為討一人歡心勢必會做很多錯事,長期以往,他既失掉了人心、又丟掉了自己的自尊。一旦失去寵信,便一無是處!

    3.張廷玉是一名漢臣,漢臣做到軍機大臣必然有漢人勢力在背後支撐,雖然張廷玉從未結黨,但他也是滿漢關係得一根標杆,如若沒有讓天下都唾棄的罪過,哪個皇帝會傻到跟他作對呢!他平安就是天下滿漢平安!而和珅這就沒法和他比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煮玉米才能香甜糯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