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小護喵喵媽

    寶寶一歲四個月,能說的話尚不多,不能夠用語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思,大多數情況還是用情緒式表達法,比如哭鬧,咬人,打人,抓人等。寶寶在出牙期或者敏感期的時候會有啃咬,抓人的現象。

    出牙期的寶寶,有時候會因為牙齒癢痛,而出現流口水,啃咬等現象,也有的寶寶在出牙期間會有輕微發熱的症狀。

    一般寶寶們七個月的時候會長出第一顆牙齒。

    6-8個月:下齒槽長出兩顆中間的門牙,跟著上齒槽又長出兩顆門牙。8-12個月:上齒槽長出外面兩顆門牙,然後下齒槽的兩顆外側門牙冒出牙齦。12-16個月:先後在上下齒槽出現第一乳磨牙。16-20個月:先後在上下齒槽長出犬牙。20-30個月:長出下齒槽的兩顆第二乳磨牙,上齒槽的兩顆第二乳磨牙,至此20顆乳牙長齊了。

    寶寶從6個月開始出牙,到2歲半左右乳牙基本出齊,長齊20顆乳牙。

    寶寶因為出牙而發生啃咬現象,寶媽注意幫助寶寶清潔口腔,比如幼兒牙刷,手指牙套,或者用煮熟的胡蘿蔔,給寶寶當做磨牙棒。當然如果寶寶出牙比較緩慢要注意鈣物質的補充,這點,最好諮詢醫師後再行補充,千萬不可自作主張。

    寶寶啃咬爸爸媽媽的身體,或者抓頭髮、抓臉,甚至動手打人,都是敏感期的一種表象。

    幼兒聽覺、視覺、嗅覺、觸覺都是寶寶們用來探索世界的工具。寶媽們會發現,不管寶寶是否餓了,不論把什麼東西遞到幼兒的嘴邊,寶寶都會張嘴接著。寶寶口欲期,和飢餓無關,只是想知道看得見,摸得到的所有一切物品是什麼味道的。而且寶寶並不在意味道,只是用嘴巴去感受這個東西的存在,當然包括爸爸媽媽的身體。

    對爸爸媽媽用啃咬或者手抓的方式,是寶寶對爸媽表達親暱和愛意的一種方式,如果寶寶不喜歡爸爸媽媽,他怎麼會理你呢。爸爸媽媽的存在,讓寶寶倍感安全,讓寶寶感到開心,但是寶寶又無法透過語言充分表達出來,只能用啃咬、手抓的方式表達寶寶對大人們的依戀和喜悅之情。

    當寶寶出現啃咬抓人的行為時,不要呵斥寶寶,那會讓寶寶感覺的恐慌不安,即使不能夠接受寶寶這樣的行為,但你不能忽視寶寶該種行為的意義所在。我們可以用溫柔的語氣對寶寶說,寶寶是不是不舒服啊,不舒服可以慢慢的告訴媽媽,不要咬人或者抓人好不好,媽媽會很疼的哦,等等。

  • 2 # 棒棒糖說育兒

    寶寶一歲四個月,不應該是因為長牙的問題,想咬東西的。我希望你們多多觀察。

    推測原因

    1、寶寶單純咬人

    2、因為生氣想咬人

    3、遇到問題了想咬人

    4、自己有壓力了想咬人

    寶寶咬人,爸媽一定要進行制止,告訴他咬人是不對的行為。要動之以情,以道理來述說,而不是過多責罵。現在的孩子聰明的很,都會察言觀色的。

    孩子有時會感到不開心,想要生氣但不知道怎麼表達,心裡一急就會抓起身邊的人來咬。這樣他的心裡會覺得舒坦一些,因為能夠幫助他發洩心裡的不滿。

    改變咬人行為

    1、找替代品

    可以給寶寶買一些可以咬的東西,例如香蕉牙膠、磨牙棒、等一些矽膠材質的玩具,這些乾淨,衛生些,孩子可以暫時性使用,切記不可再讓他繼續咬人。

    2、補鈣鐵鋅

    寶寶可能是缺少鈣鐵鋅,建議到兒童醫院檢查下,根據醫生的診斷,再看具體補那個。

    家長的作用

    這時家長一定要耐心的引導,讓寶寶知道咬東西是不對的行為,而且還有很多壞處,比如細菌會被吃到肚子裡,可能會生病。

    當孩子意識到咬東西的後果,就會慢慢的克服咬東西,家長的教育還是要嚴厲之後再給點溫暖,不能一直打罵責怪,要和孩子一起克服這個壞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年春節回家都被父母逼婚,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