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彌月晨光

      東漢時期是隸書發展的鼎盛時期,給後人留下了大量優秀的隸書碑刻。這些隸書,風格獨特,各具風範,如一朵朵奇葩競放異彩。其風格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以《曹全碑》為代表,點畫精美,結構嚴謹,秀美端莊,飄逸俊俏,以 秀雅 為基調;一類以《西狹頌》為代表,寬博壯美,粗獷豪放,古樸沉厚,以 渾拙 為主旋律。這是兩種不同的美,個人感覺不太好相容!

  • 2 # 中州耕牛堂主

    《曹全碑》是漢代碑刻作品,《西狹頌》是漢代的摩崖石刻作品,《曹全碑》和《西狹頌》雖然都是漢隸,但風格卻不相同。如果想把這種風格不同的漢隸相容在一起,著實有點困難,但並不是絕對的不能相容,若相容,須找出這兩種風格漢隸的共同點。

    上圖為東漢時期的《曹全碑》區域性

    首先,要弄清《曹全碑》和《西狹頌》的用筆和結字特點。《曹全碑》和《西狹頌》的用筆是相同的,都是逆入平出,橫平豎直,蠶頭雁尾,主筆突出。

    《曹全碑》的結字特點是內收外放,體勢開張,重心穩健,飄逸靈秀,正大氣象。

    《西狹頌》的結字特點是中收中放,厚健雄強,安若泰山,疏宕平整,氣勢磅礴,瑰麗迷人,耐人尋味。

    上圖為漢代摩崖《西狹頌》區域性

    根據我的學書經驗,在書法創作時,若想把《曹全碑》和《西狹頌》相容一起,其辦法是:

    (一)以《曹全碑》為主,《曹全碑》的用筆和結字特點須佔作整幅作品的百分之六及以上,《西狹頌》的元素和影子只能佔百分之三十及以下,用這種方法創作出來的隸書作品,方家一看就知道是師法《曹全碑》,並融入(相容)有《西狹頌》的元素。

    (二)以《西狹頌》為主,《西狹頌》的用筆和結字特點須佔整幅作品的百分之六十及以上,《曹全碑》的元素和影子,只能有百分之三十及以下顯露在作品中。

    另外,凡學漢隸者,完全可以用我說的辦法創作隸書作品。

  • 3 # 如石書藝

    漢隸一般指東漢時期的成熟隸書,多以碑刻呈現。雖然各碑風格有別,然精神相通。

    曹全碑與西狹頌能否相容,可作如下分析。

    就筆性(指用筆的本性)而言,漢隸都沒有本質區別。何為筆性,我以為正如趙孟頫所言“用筆千古不易”。這裡的“用筆”就是筆性的本質,而非具體的筆法。例如,隸書的共性特點,改良了篆書的圓轉,加入了方圓、提按、輕重、粗細、起伏和節奏的變化,更加適合書寫的便捷。點畫橫平豎直,逆入平出,或蠶頭燕尾,或藏頭護尾。撇、捺的舒張和左右開張,“點”或圓厚或方整等。這是隸書的基本筆性。從這個層面理解,兩者完全可以相容。

    就具體的點畫筆法看,又有明顯不同。曹全碑具有隸書的共性之外,也極具個性特點,有人認為曹全碑是飄逸秀麗,雖說沒有錯,但我以為不夠準確。其實她的筆法精氣內斂、含蓄,沉著而流暢,撇捺極其舒展,用筆以圓勢為主,尤其“點”以“米點”著稱。這些特點,並非飄逸,而是典雅。

    而西狹頌是摩崖石刻。隸書的一些共性特徵,被刀筆以及石頭的大自然氣質所淹沒。許多書法大家說,要透過刀鋒看筆鋒,就是這理。當然,西狹頌也具有典型的個性書風。經常看到有人評論西狹頌時,總是有用筆方圓之說。我以為,隸書的筆性相通,各碑筆法不同,方圓只是筆法表現的不同形貌,每碑都有不同呈現。而西狹頌字大、點畫渾厚、蒼茫有力,不完全是方圓所致。

    從以上具體筆法來說,不能互相相容。

    就筆勢和結體而言,也完全不同。曹全碑似大雁展翅,左右筆勢氣足神通,隨字的結構而呈現方扁不同的字形,錯落有致,非常活潑靈動。而西狹頌方整著稱,字型外部飽滿,內部疏密有致,變化多端,似有古老文字,如金文、篆書之遺風。這看似平淡無奇的書體,經過大自然的洗禮,變得更加拙樸風神。注意,這並不是筆法的故意雕琢而成,。

    因此而言,筆勢和結體也是不能相容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在中年,如何面對婚姻中的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