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韶華傾夢

    “陛下問臣欲誰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無子,非邀福者。”

    這一句話是包拯在公元1058年的時候對宋仁宗說的。當時宋仁宗問已有七十歲的包拯,他的皇子中有誰能夠成為東宮太子。而官員一般都不敢插手皇家事,包拯膝下無子正好可以用這套說辭來拒絕宋仁宗。

    所以,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之下,就算是清官的包拯也不例外。更為關鍵的是,包拯已有七十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這樣的年紀在古代已算是高壽了。而在一般的情況之下,七十歲的人家或許已是兒孫滿堂,抱子弄孫了。

    董氏似乎有旺夫之象,他來到包家不久,便為包拯生下了一個兒子,叫包繶。包繶出生的時候,包拯已經有35歲了。對於已經35歲的包拯來說,這也算得上是老來得子了。包繶長大後,娶了崔氏,而崔氏是北宋三朝丞相呂蒙正的外孫女。

    但好在,媵妾孫氏為包拯誕下了一子,正是這一子才得以延續包家的血脈。

    但在當時,因為孫氏犯了罪,被包拯掃出家門,包拯並不知曉孫氏懷了孕。畢竟,清官難斷家務事,而且作為御史大夫,包拯對自家的情況是有著嚴格的要求。就好比曹操尊崇漢律一樣,當時曹操可是把違反漢律的兒媳婦給殺掉了。而包拯,還只是把犯了錯的孫氏趕出家門而已。

  • 2 # 尋根拜祖

    宋仁宗嘉佑三年,御史中丞包拯迎來自己的六十歲生日(59週歲)。六十年一甲子,這個生日在古人眼中非常重要,一般都要盡所能操辦宴席,親朋好友來祝壽。不過,包拯的這個生日顯得很淒涼。

    五年間,唯一的兒子和孫子相繼離世,一生清廉,剛正不阿的包大人慾哭無淚。六十大壽雖可賀,但他已經沒有心情做壽了。

    讓包拯心理暖乎乎的是,兒媳崔氏卻極力主張給公爹操辦生日宴。這個崔氏,是真宗朝宰相呂蒙正的外孫女,知書達理,賢惠有大節。包繶、包文輔去世後,包拯不忍心看著兒媳守寡,勸崔氏乘著年輕改嫁。崔氏一口拒絕,願代夫盡孝,不離包門。

    宴席間,崔氏突然抱來一個不足週歲的男嬰,撲通跪倒在包拯面前說,這孩子是您老的骨血,我的小叔子!

    一句話把包拯震得幾乎坐不住,一時目瞪口呆,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好在包拯的夫人董氏深知丈夫的品性,追問之下,才真相大白,這裡面竟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原來,董夫人並非包拯原配,包拯的髮妻姓李,不幸早逝,董夫人是包拯的續房夫人。董夫人嫁給包拯時,按照習俗,會隨嫁媵妾。所謂媵妾,一般是小姐出嫁前的貼身丫鬟,或族裡的姐妹,到夫家後,作為男主人的妾室,可以隨侍小姐。

    這件事被崔氏得知,一面她怕公爹生氣,不敢說破,另一面自己的丈夫已經過世,孫氏懷的是公公的唯一骨血,她不能不管。於是,崔氏瞞著公婆,悄悄讓人不斷給孫家送錢財米糧,僱人伺候孫氏。

    不久,孫氏產下一子。也就在此前後,崔氏自己唯一的兒子包文輔卻不幸夭折。這個偉大的女人,沒有被丈夫和兒子的死擊倒,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剛出生的小叔子。

    一時間,包拯老淚縱橫,他沒想到自己在遭遇了喪子失孫的重大打擊後,上天竟然這麼眷顧自己,又給了他一個小兒子。

    包拯給孩子起名包綖,綖,古字通“延”,包拯的意思很明白,這孩子延續了他包家的血脈。唯一讓包拯遺憾的是,他已經年過花甲,時日無多。四年後,名垂青史的包拯包青天病逝,小包綖才五歲。

    鑑於包拯的清譽,宋仁宗親臨葬禮。當宋仁宗到包家一看,忍不住鼻子發酸,包家根本沒有值錢的東西,完全不像一位代理樞密使(樞密使為副宰相)高官的家,家裡唯一的男丁才五歲。

    也就是從這一年起,崔氏替包綖請來開蒙老師,並給他改名包綬。又一年後,嫡母董氏病故。

    包綬是不幸的,自幼失去雙親。包綬又是幸運的,他受到父親陰德的庇護,從皇帝到地方官府,以及父親的生前親朋故舊,都對包家伸出了溫暖的雙手。最讓他暖心一輩子的是,他有個好嫂子,崔氏長嫂如母,將他一手養大。

    到這時候,我們才知道,民間故事裡包拯由寡嫂養大,稱嫂嫂為嫂孃的故事,原來是發生在他兒子身上的真事。

    宋哲宗紹聖元年,六十二歲的崔氏病故,包綬從國子監返鄉,以對待母親的禮節,安葬了崔氏。

    在呵護中長大的包綬,完全繼承了父親的偉大品格,雖然一輩子品級不高,處處嚴以律己,清正廉潔,公正無私,儼然包青天再世。

    宋徽宗崇寧四年,四十八歲的包綬被調任譚州通判。從汝陽離任時,鄉親扶老攜幼相送,並給他送上祝福:“請公善歸,臺閣今待公矣!”希望他能比他父親更上一層樓,做到臺閣(宰相)。

    然而,讓人想不到的是,身體一向健康的包綬,在赴任途中突然染病,病逝於離黃州十里的舟船上。

    人們在包綬的行囊裡,除了公文書籍意外,“無毫髮所積為後日計者”!原來,他是在病餓交加中離世的!

    包綬的離世,讓鄉里大為嘆息,他們都說“善人去世,良可哀也。”由於包家太窮,包綬的靈柩,直到十一年後宋徽宗政和六年,才運回老家,與夫人文氏安葬在一起。

    胡適說:“包拯是一個箭垛式的人物。古來有許多精巧的折獄故事,或載在史書,或流傳民間,一般人不知道他們的來歷,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兩個人身上。在這些偵探式的清官之中,民間的傳說不知怎樣選出了宋朝的包拯來做一個箭垛,把許多折獄的奇案都射在他身上。”

  • 3 # 中孚鑑

    提到包拯,就會想到為民請民、不畏強權、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包青天。畢竟有關包青天的影視作品很多。當然在歷史上,包拯亦是宋朝名臣,其廉潔公正、不附權貴、英明決斷、鐵面無私,有包青天、包公之名。他可謂是古代清官的代表人物,包拯之名。亦成為了廉潔的象徵。

    包拯一生有兩個妻子。一是包拯元配。一是包拯的繼室。回到問題上,包拯有兩妻,為什麼年近六十才知道自己有個所以呢?

    問題上所說的包拯之子,其實為包拯次子。包拯的長子,雖曾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然而他卻先於包拯離開人世,也就是說,包拯在不知道有次子的情況下,他是不知道自己還有一個兒子。

    至於為什麼包拯六十歲才知道自己還有個兒子,這是有原因的。包拯的次子名為包綬,是母為包公身旁侍妾。

    包綬出後生,崔氏又偷偷的將他到自己屋裡。如此其雖然名義是包綬之嫂,但其實是養母。

    後來道包拯六十歲大壽日子,這天是喜慶的日子。崔氏就把還在襁褓中的包綬抱到包拯面前。

    包拯自長子去世後,膝下無子悲傷之情總是有的。但沒想到在他六十歲大壽之際,他卻知道自己有孩子,如此老年得子,自然是件大喜事。所以包拯看到這個孩子很高興,於是就為這個孩子取名為包綖(包綬)。

  • 4 # 挖第一桶金

    包拯的第一任妻子為李氏。兩人雖感情不錯,但由李氏出身不好,再加上包拯也還沒混出名堂,因此在陳年舊疾的積累下很早過世。第二任妻子為董氏,她是官宦人家之女,自幼錦衣玉食,而在高等教育之下,她不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還賢惠懂事。對包拯更是無微不至,因為董氏,包拯全無後顧之憂,也能更好的去追求功名,此後包拯考中進士,被朝廷任命為縣令,董氏成為縣令夫人。再加上宋朝時薪不低,因此兩人的日子還算滋潤,然而作為孝子的包拯卻放心不下二老,猶豫任職過遠,為了他們,包拯毅然辭去工作,回鄉照顧父母,直到他們去世,董氏也是無怨無悔,其實在這段時間裡董氏,還是為包拯生下了男丁包繶。兒子還爭氣,他簽字充盈腎的包裝換新,此外褒義19歲時還去了淮陽,崔氏為他留下孫子包文普了了他一樁心願。然而令人難過的是,兒子年紀輕輕就病逝,孫子則五歲夭折。包拯60歲大壽心情憤懣,正在此時,兒媳崔氏卻突然跪下,您還有一個兒子都兩歲了,原來包拯一生共兩妻一妾,兩妻之前已提到,而妾室孫氏曾是包家的丫頭戶,後嫁入包家,不過由於孫氏曾經令包拯不快,因此沒多久就被趕回孃家,直到孫氏十月懷胎生下孩子後,由於摸不清包拯心思。不敢輕易上門,而時常接濟孫氏的崔氏,便得知了這個情況。遂與孫氏精心撫養。並在大壽這天才壯著膽子說出來。此事一出,包拯當機喜上眉梢,將其命名為包綬,也完成了他的心願。

  • 5 # 一汪山泉

    包拯一生娶了兩妻一妾,為何到六十歲才知道自已有個兒子?

    這主要還是因為包拯的性格造成的。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及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知諫院時,多次論劾權貴。再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包拯28歲入仕,仕途從監察御史(相當於現代的紀檢幹部)起,後在戶部任職,再轉任地方,50歲進諫查院,史書上記載其每個任上都彈劾同僚或上司,可謂一個眼裡揉不得沙子的清官。

    不論史書還是影視作品都說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

    包拯這樣的性格,可想而知,他的家人對他的畏怕。

    像《鍘美案》中描述包公折包勉,雖經考證包公並無侄子,但也側面說明了包公對家人也是鐵面無私,眼中揉不得沙子。

    也是因為這樣的性格,包公才有趕懷孕小妾回孃家的事。

    包拯晚年,唯一的兒子二十歲病逝,孫子也在五歲時死去。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包拯至孝呀,年輕時曾為了照顧孃親,辭官十年在家伺奉。

    夫人董氏心焦不已,以不孝之名誘逼包拯納自已丫環為妾。

    丫環雖晉升為妾,但包拯只為生育而生育,與妾只有魚水之歡,並無魚水之情,加上兩人年齡相差太大,有代溝,小妾的某些做為觸怒了包拯,包拯將她趕回了孃家。

    離家之前,小妾已有身孕,但她不敢言,只得告知與自已年齡相仿,包拯那喪夫喪子寡居的長媳崔氏。

    崔氏熟知包拯剛愎的性格,也不敢言,私下使銀將小妾養著。

    一直等到包拯六十歲生日那天,包拯憶起父母養育之恩,自已卻斷了血脈,悲從中來,崔氏趁機把小妾生的兒子抱到包拯面前,陳明來歷。

    包拯大喜,給孩子取名包誕!

    文中多有臆測和自由發揮,但性格決定命運,決然不假。

    我親姑父,土改時期的老土改幹部,沒多少文化,卻一副臭脾氣。

    兒女年少時,不聽話就軍用皮帶伺候,一個個被教育得唯唯諾諾,上大學了,連朋友都不敢談,也不會談。

    工作後,單位上有人做媒,我姑父又說門當戶對,別人家裡成分不好之類的話,搞得兩個有正式工作的小孩,三十多都沒結婚。

    直到,我姑父撒手歸去,兩人才解決了婚姻大事。

    有時……

  • 6 # 寧靜致遠PAN

    包拯的這個兒子並不是他六十歲的時候才生的,而是包拯六十歲的時候才發現的。包拯的這個 兒子是他的小妾生的,只是他六十歲的時候才發現而已。

  • 7 # 三十又三學歷史

    這個孩子應該是包綬,生母是包公身旁侍妾媵孫氏,但未出世,生母孫氏便被包公打發回孃家,多虧大嫂崔氏知悉孫氏懷有身孕,便揹著包公夫婦,私底下不斷派人送錢財衣物等到孫家,孫氏生下一名男孩,崔氏又偷偷將男孩抱養在自己房裡,名為長嫂,實為養母,翌年,在包公六十歲大壽之際崔氏將還在襁褓之中的孩子送到包公面前,包公夫婦大喜,遂將此子取名包綖。

    包拯的長子僅僅活了二十歲。老來得子當然高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戀有女朋友了還每天看我空間,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