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育兒手繪嘟嘟

    最好不要盲目的獎勵孩子,對孩子的獎勵要有度。如果孩子做什麼都給於獎勵?這將會造就孩子極大的虛榮心,也會讓孩子心裡誤認為做什麼事情都是給別人做的。如果停止獎勵的話就會出現消極的心理,因為居然沒有獎勵,我為什麼要做呢,還不如不做。

  • 2 # 焦慮老母之歌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聽說出自《哈佛家訓》,故事是這樣的:

    有幾個調皮的小男孩以踢小區裡的垃圾桶為樂趣,他們每天一起把垃圾桶踢得呯呯響。家住旁邊的一位老人不堪其擾,於是就對那幾個男孩說,“我很喜歡聽踢垃圾桶的聲音,很熱鬧!你們每天都來踢垃圾桶吧,我給你們每人十元錢!”男孩們很高興,這下踢得更起勁了,過了幾天,這老人對男孩們說,“我的養老金還沒發下來,錢不夠用了,我就每人給你們五元錢吧!”男孩們勉為其難地繼續踢。又過了一段時間,老人對男孩們說,“哎呀,我家人聽說我給錢請你們踢垃圾桶,很生氣,我不能再給你們錢了!”男孩們很生氣,說“不給錢,還想讓我們給你踢垃圾桶?沒門!”他們就這樣氣沖沖走了,從此再也不來踢垃圾桶了。

    這個故事有幾個版本,我知道的另一個版本是把踢垃圾桶改為爬樹。

    我常想,一個不需要任何獎勵的樂趣,怎麼會因為意外多得的錢財就變得寡然無味了呢?我們是否也把孩子的主動性變成了為獲某種利益的任務?

    孩子天性是向善向上的。他做好了,做對了,這不是應該的嗎?應該的事需要獎勵嗎?我們沒有遺棄孩子,是否應得獎勵?如果加入了獎勵,就意味著孩子可以做不好,做不對,只是因為我們要求他,所以要給獎勵。尹健莉老師說過,“考好了不獎勵,考差了不懲罰。”誰都想考出好成績,考差了都會難過。這時人為地給予獎勵或懲罰,就扭曲了孩子的心態:考不好就算了,反正我不稀罕你的100塊錢!考差就差唄,反正你已懲罰我了,還能說我什麼?

    所以,我想說,不是盲目的獎勵有危害,而是任何時候都要慎用獎勵手段。應多用鼓勵、精神獎勵的方式激勵孩子。激勵,不是告訴孩子“你很棒,你值得”,而是激起孩子的自我價值,自我肯定:你的努力使你更加優秀,你的存在使別人更幸福!

    李鎮西老師對女兒的教育就是讓女兒時刻記得“讓別人因為我的存在而幸福”。

    陳美玲教育兒子看到校工打掃時要表示“謝謝您!您辛苦了!”我一度覺得難以認同:校工打掃衛生不是他的本職工作嗎?他不是為此獲得報酬了嗎?為什麼還要去感謝他?後來我想通了,工作獲得報酬,這僅僅可能是為了謀生而不得不為之的忍耐。而工作獲得別人的認可和感謝,則表示他的工作(勞動)有意義,他活得也就有了價值。無論是馬雲還是愛因斯坦,亦或別的優秀人才,他們的工作從來就不是為了錢或別的什麼獎勵,而是興趣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錢則是隨之而來的贈品。

  • 3 # 拉拉的美麗人生

    深受其苦。

    之前鼓勵孩子學習什麼的總是用嘴說,比如:“加油啊!你是最棒的!學習好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

    孩子也比較爭氣,非常用功學習。

    後來慢慢效果差了。

    於是乎,口頭鼓勵變成了口頭支票:“等五一帶你去海底世界啊!這次考試一百分的話,週末我們去吃大餐!這次測試透過的話,過年我們去北京!”

    孩子更加爭氣,連續拿了好幾個雙百回家。

    可我的承諾因為各種原因擱淺了幾個。

    口頭支票失效了。

    於是乎,口頭支票變成了真金白銀:“這次期末考試滿分的話獎勵一百元!明天的測試透過給你50元!”

    孩子信心滿滿。

    孩子慾望就這麼被我拉動起來了。

    後來,孩子學做家務,掃完低說:“爸爸,給我20元掃底錢!"

    我想,是我誤導了孩子的價值觀。

    所以,我要改變。

    就從現在開始……

    希望你也要改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OL你最討厭隊友選什麼英雄?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