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州耕牛堂主
-
2 # 抱庸詩書
顏魯公所創的顏楷無疑是唐楷的典範,顏楷所特有的準確分明的折與鉤,與行草隔了一道樊籬,但顏楷的方正敦厚,為行草單字的風勁骨正大有裨益,而於書法而言,風與骨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學習顏楷的朋友轉寫行書,要自信,顏楷的底子是有用的。
抱庸建議,既然是學行書,就要正視楷與行在筆法技法的不同,首先厚實行書技法技巧的理論。從二王入手,依然還是要從臨帖開始。在學行書的前期,重點是適應行草的點畫、節奏、速度、行氣。就風味而言,楷書是端正典雅,行書則行雲流水,草書是龍飛鳳舞。行書之關鍵,就是蓄而待發、含威不露、不急不緩。漂亮的結字是結礎,行氣與佈局是關鍵。
顏魯公《祭侄文稿》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常寫顏楷的朋友習行草,這篇大作本身就是顏楷大手寫行書的經典,也必然包含著楷書與行書的內在關聯,是值得重點去反覆臨寫揣摩的。
抱庸淺見,一家之言,僅供參考。(附圖為抱庸學寫的硬筆行書祭侄文稿全文)
-
3 # 如石書藝
你好。你的顏字沒有寫死,而且入帖還很淺,所以不存在出帖的問題,至於你說的如何過渡到行草,選何種行書字帖。我的觀點是,首先你自己要對書法水平有一個理性的分析,然後再考慮如何走下去。
一、顏體要真正入帖,達到每一筆、每一字都要合法,你還須下苦功夫。如果真正把顏體寫死了,倒是好事,對行書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二、如果你感覺顏體很難進步了,想選擇行書穿插臨習,也可以,但我以為,楷書還是要堅持下去,因為你的楷書基礎還不夠,而且學楷書與學行書比不矛盾,只會相互相成。
三、行書字帖,舉不勝舉,如何選擇,應以自己喜歡為前提,有因人而異,不必都擠著學二王。當年,才智過人的米芾,雖然崇尚二王,但他學書就是從顏字入手,包括宋蘇軾、黃庭堅都對顏字下過很深功夫。米芾學顏,開自己書風,還極力批評顏字平淡無味,俗透了。可見,書法之路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選擇適合自己學書之路就是正確的。以我之見,你具有顏體基礎,筆力不弱,筆勢開張,不妨選米芾的行書入門,一方面適合你的筆性,另一方面也可汲取米芾八面出鋒的靈動,也為你的顏體豐富筆法。謝謝。
感覺顏楷被我寫死了,斷斷續續寫顏體字多年了,中間因為各種原因基本處於封筆狀態。今年條件允許,偶爾練習練習,感覺問題很多,把顏體給寫死了,需要技術上的求新或者換個行書/草書帖學習,又不知換什麼帖,不敢輕易換,怕誤入歧途。
回覆列表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從顏楷過渡到行草這個說法本身就不妥!試問:楷書和行草有直接關係嗎?楷書與行草書是沒有任何關係的,何來過渡?!楷書的用筆和結體與行書是完全不一樣的,怎麼過渡啊?
若學行書,就要撇開楷書,專心致志的從零開始學行書。記住,楷書不是一切書體的基礎。楷書就是楷書。
學行書,建議題主從《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以下簡稱《聖教序》)入手。至於為什麼要從《聖教序》入手,前天我已回答過網友,如果題主感興趣的話,請到我的個人主頁《問答》中查詢並瀏覽。
學書法,應以碑為上,帖為下。關於有網友提出的碑不如帖好學的問題,我認為是沒有道理的。學碑,要“透過刀鋒看筆鋒”,這個一定要記牢。
其實,學顏真卿楷書也是很好的,既然題主已經下了幾年功夫,而且臨摹的也有幾分形似和神韻,不如一直學下去的好,我的意見是,把顏楷臨摹到七分像時,再加上三分自己的東西,就可以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了。形成自己的書法風格,那你就是書法家啦!盧中南和田英章、田蘊章都是學歐陽詢楷書的,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們不都成當代書壇上的“歐楷”精英了!
學書貴在專。古人不也說過“術業有專攻”的話嗎。當然,我倒不是反對題主學行書,我的意思是,先把顏楷學精悟透,之後再轉學行書。這不矛盾。
如果題主喜歡王羲之行書《蘭亭序》,亦可學之。如果題主喜歡顏真卿 行書《祭侄文稿》,也是可以學的。還有就是蘇軾的《黃州寒食帖》,亦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