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玲瓏心理諮詢

    一般不會是矯情,過了青春期就要進入成人期了,這是最後的機會給予一個孩子,完成對自我的認定,他需要想清楚自己是誰、想要成為誰的人生大問題,並把自己心中的自己和他人眼中的自己整合起來,形成對自己的確定認知。

    當孩子們這些問題遇到阻礙的時候,對自我評價很糟糕,或是對自己的未來不確定,或是對自己的認定很模糊時,會覺得喪失生存的意義,可能出現抑鬱的狀態。

  • 2 # 風清月朗之樂園

    青春期的抑鬱,不是矯情,要正視孩子的青春期,正確地加以引導。

    孩子的青春期一般從小學高段開始,有的孩子症狀明顯,有的孩子比較平穩,沒有明顯變化,這要因人而異,不能一概而論。

    所以,孩子出現青春期叛逆,要及時和孩子進行溝通,不要一味地壓制、比較、對孩子進行言語傷害。時間久了,孩子的情緒無處宣洩,便會導致孩子不願交流,長期的壓抑導致心理問題,最嚴重的甚至抑鬱。

    青春期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身體、心理的變化,都會帶來心理上的一些不適應。比如孩子的身體變化,對孩子的性教育缺失,孩子又恐懼這些變化,常常會感到羞於啟齒,父母常常會忽略孩子的變化,別以為這是小事。其實,成人們眼中的小事,就是孩子眼中的大事、比天還大的事。如果父母、老師幫助解惑了,孩子的心理很顯然就放輕鬆了。比如女孩的月經,男孩的變聲,要讓孩子知道這是正常的發育過程,每個人都會經歷,不要感到難為情。

    這一時期,孩子的思想波動也很大。他會以為自己什麼都懂,不接受別人的批評、指責。家長要和學校密切配合,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要允許孩子傾訴,要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要平視不要俯視,走進孩子心理做孩子的朋友,不要高高在上做智者做長者。

    由於社會原因、家庭原因、集體原因,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致使孩子敏感、多疑,甚至用離家出走、輕生等極端方式逃離現實,一定要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否則,悔之晚矣。

  • 3 # 離島island
    一、自我意識漸強

    青春期,個體的自我意識崛起。會比較敏感地感知自我、他人與世界。

    向內,青少年會關注自己的所思所想及身體變化;向外,青少年會格外關注他人對自身的評價,以及自己處在這世界當中與世界所產生的互動。

    這時的青少年開始變得敏感,彷彿開啟了感知雷達。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青少年們開始提出愛與歸屬、成長等需求。

    二、抑鬱不是矯情

    產生抑鬱,是情緒調節失靈。處在抑鬱中的青少年很可能存在三個方面的灰心喪氣:消極地看待自我、環境與未來。

    他們不是矯情、無病呻吟,是因為他們在心理上有了一場“小感冒”,所以會在情緒上感到不舒服。

    由於抑鬱而產生的一系列負面情緒會影響自身的信心,所以要及時發現及時走出迷茫,不要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垂頭喪氣。

    三、合理疏導情緒

    正視抑鬱,一是不要小瞧它,覺得無所謂;二是不要過分誇大它的負面影響,覺得抑鬱了就是被縛住了手腳,什麼也做不了。

    要明白抑鬱是可以戰勝的,不要破罐破摔,要積極起來,動起來,讓自己從垂頭喪氣的低迷氣氛裡站起來。關注內心的需求,及時地向周圍的老師、同學,自己的家長尋求幫助。

    要合理疏導情緒,切記不可壓抑在自己內心,疏匯出來了,內心和諧了就會有一個良性運轉。

    青春期是每個人都會度過的時光,遇到問題不要害怕、迷茫,正視內心、積極樂觀,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 4 # 心理諮詢師王建芳博士

    青春期的抑鬱當然不是矯情,要正確對待青春期抑鬱症。孩子已經出現精神問題,家長仍然處在無知甚至忽視狀態,不但不主動去幫助孩子,反而經常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

    認為孩子是“無病呻吟”“懶惰自私”“敏感玻璃心”“裝病”等等。

    父母錯誤做法的背後存在不理性的認知,對抑鬱症這類病症有著偏頗的理解。

    想盡量避免刺激孩子,父母首先應該摒除刻板印象,最好科學有效的學習精神心理知識,提升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家庭教育層次,並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多方位的行動練習和語言練習,成為有智慧的父母,加快孩子的康復!

    如何才能有效的幫助孩子走出抑鬱?

    ①、促進健康

    一切能夠促進健康的行為,比如:健康的飲食、充足的睡眠、鍛鍊,以及保持與家人和同學間積極的聯絡,鼓勵與朋友或家人進行體育活動和娛樂活動。

    增加和孩子獨處的時間,鼓勵孩子尋求關懷,建立良好的親子紐帶。

    學會和孩子做朋友,像朋友一樣瞭解孩子的在校生活,有沒有受到霸凌,有沒有和同學相處不愉快,及時瞭解,為他們提供安全保障。

    減輕孩子的精神壓力,功課時間安排要合理有序。

    ②、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

    正確認識瞭解抑鬱症的病發原理和正確的治療方式。

    不去避諱隱瞞病情,和孩子主動探討,不再談抑鬱色變,不再指責孩子“故意”“懶”“自私”等。

    帶著愛和支援去傾聽、交談。鼓勵孩子分享他們的感受,甚至死亡或自殺的想法;讓他們不要過於擔心,告訴他們這些情況在抑鬱時很常見,父母會一起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幫助孩子從不同的、更積極的角度看待問題。

    ④、制定安全計劃

    謹遵醫囑。避免孩子單獨出現在危險的地方,外出時要有家長陪伴;給孩子一份安全清單(包括家人,醫生和社會志願者),可以在情緒不好時尋求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容模組怎麼建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