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且弄浮文論古今
-
2 # Longoe
荀子,被誤解千年的大儒,總與儒家正統對著幹,不受待見,卻能堅守己見,性善論與性惡看似對立,其實不相矛盾,強調的重點都是人總是要透過學習來擯棄氣質之性中的善,擴大天命之性中的惡
-
3 # 古樓殘卷
個人還是喜歡荀子多一點可以做個簡單對比。
第一,他們兩個都是學識淵博這個不容置疑。韓非精通法家,在知識面上可能不及荀子寬。荀子能教出韓非,李斯這樣的徒弟,說明荀子在知識理論方面還是比較強的。
第二,荀子作為一個教育家,培養了很多的學生,從這個角度講,這個老師為人處世,閱歷肯定也很厲害,而縱觀韓非的一生,不太懂得變通,有點憤青的感覺!
-
4 # 白鉛華
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韓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兩者倡導的思想不同,但是各有利弊。且聽我來分析。
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荀子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理論就是“性惡論”,看著是和孔孟的“性善論”對著幹,其實不然,只是出發點不同罷了。
“性善論”大意是說,人剛一出生,沒有盜竊的思想,不會去罵人,也不會去嫉妒人,是沒有“惡”的任何影子,於是沒有“惡”,自然就是“善”了,這就是“性本善”。而“性惡論”
是說,人剛一生下來,就像白紙,但是他餓了,拿到食物就會自己先吃;冷了,會爭先恐後地去尋找溫暖的地方,這就是自私,人一呱呱墜地,就有自私之心存在。“自私”不是“善”,自然就是“惡”,也就是“性本惡”。
這裡看來好像是對立的兩種思想,其實不是。“性善論”如此說,但是要透過學習,要繼續保留自己“善”的本質,不能受外界“惡”的行為的侵擾,而獨善其身。“性惡論”如此說,也是要透過學習,要克服自身“惡”的本質,學習外界“善”的行為準則,進而獨善其身。這兩者的出發點是不同,但是他的過程和結果都是相同的。儒家倡導的目的是相同的,是唯一的。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子。一直不理解其他諸子百家都是姓+子,而獨獨韓非是“姓名+子”,雖然也稱“韓子”,但總覺得沒有“韓非子”上口。哈哈。
韓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講求“以法治國”,而且是“嚴法”。這裡的“以法治國”與我們現在的“依法治國”很不同。法家倡導的“以法治國”是透過“法”來限制民,是一種愚民政策,使民“畏法”,而不敢作惡,有點矯枉過正的意味。
“嚴法”就是“嚴格法律條文”,必須透過“嚴格的法”去促使、迫使、逼使民服從封建統治者的管理,而不敢反抗。顯然這與我們現在的“依法治國”大不相同。
兩者讚賞哪方?都讚賞,都反對。為什麼這樣來說?因為不論當初的哪家的思維是否超前,是否正確,但唯一的目的,都是為了滿足封面統治者愚民的政策,便於封建統治者的管理。儒家倡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顯然這與我們現在的治國理論不相同,這理論還是為了愚民,不要讓民反對封建統治者的統治,要準守“綱常紀律”。同樣,法家的倡導的“以法治國”,以所謂的“嚴法”控制民眾,教化民眾,嚴刑酷法約束民眾,還是一種愚民思想,讓民眾方便封建統治者的統治。
對於這兩方,自然有過人之理論,這就得拿我們中華文化的“中庸”思想來說,比如儒家的“尊師重道”“知書達理”等,法家的“以法治國”中的對迫害民眾的一些處罰,自然是我們應該學習的,而其他都是應該摒棄的。
回覆列表
荀子,官方的評價是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先秦儒學的最高峰,僅“天行有常,不以堯存,不以桀亡”一句,唯物主義,科學主義的基礎便已構建了,更何況荀子是韓非子的老師。
韓非子的法術勢思想,五蠹思想,雖然合於當時大勢,但也荼毒深遠,也是近代封建君主思想根深蒂固,權力鬥爭慘烈血腥的重要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