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heeseQ
-
2 # 小西西搞機
我覺得小米最吸引人的是價效比,在滿足使用者需求的情況下,把價格壓到最低,同層次沒有對手。這恰恰抓住了使用者的心,大眾要求並沒有那麼高,大部分手機都能滿足,這個時候價格就是關鍵,價效比擺在那,想不大賣都難。
-
3 # 東風高揚
懂得使用者需求才是成功關鍵,論小米是如何“深入人心”的?小米確實懂得使用者的需求,但又有些懂不起使用者的需求。
不可否認小米正是因為懂得使用者需求,才站在了風口上飛了起來。在外來智慧手機品牌橫行國內市場,動輒4、5千元的價格讓當時我們只能望智慧手機而卻步。而小米的橫空出世,把價格拉到1999元而且配置還相當牛,小米手機正式充分抓住了市場使用者想要低價、功能效能高的需求。這讓眾多極度想擁有智慧機的使用者立刻找到了家一樣的興奮,所以小米才快速的擁有了“米粉”。
並且迅速提出以小米手機為控制中心,連線家庭所有裝置的所謂智慧家居,也立刻聲名鵲起。走的同樣是高性價比的路線,電視機、洗衣機、淨水器、筆記本、吸塵器、掃地機器人等等,與其它品牌相比甚至低到高達一半的價格,迅速把智慧家居的圈子給建立了起來。實現了手拿手機指揮萬物的智慧家庭生活,相當吸粉。
然而才沒有幾年,風向卻很快有了變化。到如今小米好像又不懂得使用者的需求了,特別是小米的手機業務,固守高性價比的路線卻又在國內遭遇了困難,目前看起來好像還沒有多少脫困的辦法。
在中興和華為遭遇美國極力打壓之後,市場風向突然轉向了自主核心技術上來了,而且形成了一分錢一分貨的購買理念。而小米恰恰在這一點上被眾多的使用者所質疑:沒有自主核心技術,全靠供應商。當然質疑雖然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小米在手機上還是有自己的技術所在。
高性價比卻被打成了便宜貨,在消費水平和層次已經提升的這幾年,消費理念的變化讓小米曾經的高性價比成為了負擔。看看華為Mate、P系列的熱銷,甚至被人所詬病的“高價低配”的OV,在國內賣得是火熱,而小米的高性價比手機卻逐漸滑落到了將近Other的位置,要不是國外還有高性價比市場,小米手機會遇到更大的困難。
靠現在供應商的硬體堆積、無線充電不足以支撐小米扭轉局面。也許小米還在臥薪嚐膽,不知道擁有最大分量的“澎湃”晶片何時能夠重出江湖呢?何時自己能夠有讓人更加耳目一新的技術亮相呢?米粉們正翹首等待著的。
-
4 # 科學線粒體
除了價效比,小米的成功很重要的是把握住了機會。移動網際網路的起步,小米就已經成功的切入這個點。透過飢餓營銷,網際網路社群與粉絲實時互動,將小米從一個生產商打造成使用者需求的代理加工商形象。讓粉絲認為小米真的是按照自己需要的樣子製造手機和開發應用。這直接拉近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距離,減少中間環節產生的費用。這也為後面的高性價比做了背書。與此同時,蘋果手機的高昂價格,也讓小米有了非常大的空間。用發燒友的精神去做平民價格的產品,深入人心就水到渠成了。
回覆列表
我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雷軍在微博看到一個使用者的投訴說“電池用了兩個星期以後充不進去電”,正當雷軍打算回覆時,卻發現已經有同事回答了他的問題。第二天雷軍發現這個使用者貼了一條微博,說他“已經收到小米免費寄的一個新電池”。
大量製造的工業品不可能不出一點差錯,但使用者投訴時,一般人只會建議返修,而小米的員工卻給他寄了一個新的電池,最後那個使用者是挺感激的。
又比如雙十一,凌晨一點多鐘下的單,第二天早晨六點就送到了。使用者說小米的物流喪心病狂,剛買完幾個小時以後,貨就已經送到了,這個就是一個能夠打動使用者的小細節。
認真琢磨產品和服務怎麼能夠打動消費者,我覺得這是關鍵。讓使用者感受到超預期的服務,是小米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