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722053351242
-
2 # 冀南七里
初次接觸《平凡的世界》是在1993年,那是一個全民閱讀的時代,從大學到中學,閱讀蔚然成風,那也是一個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城市鄉村,整個社會面貌都煥然一新。這一年《平凡的世界》拔得第三屆矛盾文學獎頭籌,文章開篇便是主人公孫少平在原西縣中學上學的情景,艱苦的歲月,快樂的生活,一下子便把我們拉回到了那個難忘的時代。從少平、少安的不懈努力到田福軍的銳意改革,從鄉村的包田到戶到城市變革的大刀闊斧,衝破思想的藩籬,改革開放已深入人心,觀念轉變中帶動了城鄉的繁榮進步。奮鬥中少平的命運跌宕起伏,發展中少安的事業起起伏伏,交織中潤葉、曉霞衝破世俗的障礙,演繹了悽美的愛情故事。一幅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城鄉改革的波瀾畫卷躍然紙上,這是新中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值得推薦的一部長篇鉅著,她的魅力在於用真實記錄了歲月,她的偉大在於用平凡書寫不平凡的人生。
-
3 # 歸真的書畫與文字
首先,必須肯定《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文學作品,從當時那個時代來看,這部作品反應的是現實,有一種觸底,引發共鳴的時代旋律。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這部作品不僅有很強的現實文學性,也是一部帶有載入現當代文學史,併兼具文獻性的著作。
為什麼總有人貶低《平凡的世界》呢?這主要體現在這部作品,沒有像一些文學作品那樣別出心裁,也沒有什麼精巧可言,也談不上文筆優美,更沒有多少小說技術含量吧。貶低者,多半是文學圈內的人士,也有從較高層面來閱讀的讀者,也就是說,貶低者們的文學價值觀與認知,與《平凡的世界》表現出來的敦厚朴實不匹配,所以就認為這部作品被虛高了。
從整個文學歷史來看,分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有的文學作品,只供給士大夫與讀書人閱讀,一般民眾都不喜歡,也理解不了。而有的文學作品,被士大夫們嫌棄,民眾卻很喜歡。《平凡的世界》,就如從農村土壤里長出來的一棵歪脖子樹,廣大群眾看著都很喜歡,挨著樹撓撓癢,拍拍樹,很親切。但是從大城市來的專家一瞧,這樹木,既不能做成房梁,也不能做成傢俱,完全沒用。專家問樹木的事,有的群眾才說,這樹,我爺爺那輩就這麼大了。專家立即改口,這是古樹啊,必須保護起來……
很多時候,好的文學作品,都是先在民間流行起來,然後才成為神壇中的一員的。《平凡的世界》,就是一部被圈內人否定,群眾們卻大呼精彩,而後再度被認可,這麼一波三折才成為現當代的名著的。
感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著名作家阿來的作品《塵埃落定》,也是經歷了不看好,甚至遭到退稿,差點衰落進歷史的河底,後來才閃光,成為名著的。
因此,隨著時代的前進,時間的延長,《平凡的世界》將會更加可貴。
-
4 # 曾經聰粉還有誰
那些刻意貶低這部鉅著的人只能有兩個特點:第一,他不是正經農村出身的人,對土地陌生,對農村中的一切生產生活狀態完全不瞭解,對七零八零年代的農村變革沒有體會;對農村知識青年的心裡狀態沒有研究,對曾經那個年代的特產品“窮”字根本不認識。第二個特點:能貶低這部鉅著的人肚子里根本沒有墨水可言,那就是一個胡說八道裝逼的貨色。
-
5 # 仗劍書生
影響力不容置疑。但影響力和文學水平的高低從來就是兩碼事。四大名著裡文學水平的是《紅樓夢》,但《紅樓夢》但最受讀者喜歡的。中國詩歌裡,絕頂的高峰就是《離騷》,屈原之後,說寫首詩文學水平最高,沒有人不服氣,但完整讀過這首詩的少之又少。小說裡,公認的第一名著是《戰爭與和平》,可又有幾人讀過。如果按影響力算,貝多芬、莫扎特的音樂水平可能比小鮮肉差多了。《平凡的世界》,思想、情節、結構、語言都有明顯的不足,絕非頂尖的文學作品,多讀幾部經典小說,自然就看出來了。不過這點不妨礙讀者喜歡《平凡的世界》,但因為喜歡,就非要把《平凡的世界》說得天下第一,也實在沒有必要。
回覆列表
《平凡的世界》年輕人不懂那的珍貴!?所以說看不出的品味?幸福來之不易要好好的珍惜!這部劇大部分是80年以前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