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朝居士
-
2 # 李詠擇
這是一題兩問的答題,一是劉邦的約法三章,二是文景之治。
先說劉邦的約法三章。
劉邦與項羽爭奪秦朝天下,漢元年十月,劉邦先諸候至霸上,封秦朝的財物寶庫不動。召諸縣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矣,誹謗者族,偶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老除害,非有侵暴,無恐!且吾所以還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約束耳。”
當下秦民歡欣鼓舞,惟恐劉邦不做秦王。此事項羽甚是不悅,特設鴻門宴請劉邦,劉邦向項羽解釋道:邦與將軍,同約攻秦,將軍戰河北,邦戰河南,雖是兩路分兵,邦卻遙仗將軍虎威,得先入關破秦。為念秦法暴酷,民不聊生,不得不立除苛禁,但與民約法三章,此外毫無更改,靜待將軍主持,將軍不先示邦,說明入關期間,邦如何得知?只好派兵守關,嚴備盜賊。今日幸見將軍,使邦得明心跡,尚復何恨?還求將軍明察!項羽本是個粗豪之人,胸無城府,一聞劉邦句句有理,反覺自己薄情,錯恨劉邦,因即起身下座,握劉邦手,歡暱如舊。由此可見劉邦的心計。
這是劉邦為了暫時穩定民心,穩定社會的安定,對付項羽所採取的臨時約法三章。不是後人說的約法三章治天下,在他當了皇帝后,仍參照秦律制定了漢律。劉邦還請了儒士二十多人制訂朝儀。當長樂宮告竣。在長樂宮接受百官朝賀時,劉邦不過略略欠身,便算答禮,大行復傳語“平身,”大眾才敢起身趨退,仍歸位次站立。及百官散歸,劉邦不由的大喜道:我今日方知皇帝的尊貴了!可見劉邦當初的約法三章是暫時的,是他網路人心的一種手段。
治國那有三條之法規就能治理的,亂時可從簡,但長治可不行,不要盲目歌頌,以免誤導治國者,誤導人心。劉邦可不傻,當了皇帝了,不只是注重禮儀,而且也非常注重法治,所以有蕭(何)規曹(參)隨之說。正因為劉邦治國打下的基礎,才有了後面的文景之治。
現說文景之治。
文帝也是劉邦之子,封代地,性仁孝,在劉邦逝世後被群臣迎立為帝。文帝勵精圖治,發政施仁,賑窮民,養耆老,遣都吏巡行天下,察視郡縣守令,甄別淑慝,奏定黜陟。又令郡國不得進獻珍物。海內大定,遠近翕然。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圍,車騎服御,毫無增益,始終愛民如子,視有不便,當即取消。史稱文帝為守成令主,不亞周時成康。享年四十六歲。
繼位的為太子啟,謂之景帝。詔勸農桑,禁採黃金珠玉,與民休息,無甚紛更,還算守成規範。在位一十六年,享壽四十八歲。遺詔賜民戶百錢,出宮人歸家,終身不復役使。史家以文景並稱。
太史公曰:漢興孝文施大德,天下懷安,至孝景,不復憂異姓。這就是文景之治。
回覆列表
約法三章這個其實被神化了,漢朝還是用的秦法,
劉邦打下咸陽之後,為了安撫咸陽的老百姓,對老百姓說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並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父老、豪傑們都表示擁護約 法三章。
但是,漢朝統一後,認為“三章之法”不能壓制奸邪,於是依然實行的依然是秦法,而且,認為秦法也太少了,還增加,一些,這就是漢《九章律》
《漢書·刑法志》:“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於是相國蕭何捃摭秦法,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
漢朝的法律是《九章律》,是丞相蕭何參照秦律制定,在秦律的基礎上增加了《戶律》、《興律》、《廄律》三篇。
至於文景之治,這個怎麼說呢?你沒發現,歷朝歷代的治世,都在中前期嗎?
比如西漢文景之治、東漢明章之治、唐朝貞觀之治、明朝仁宣之治、清朝康乾盛世。
為什麼都在前期呢?因為前朝滅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人口太多,土地無法承載這麼多人口,矛盾激化,於是就發生動亂,古代土地承載的極限是五六千萬人(清朝除外),當超過這個數值,就會出現農民造反。
而經過幾十年的戰亂,十室九空,剩下一千多萬人,養活6000萬人口的土地,養活1000多萬人,能不是治世嗎?
古代的治世,並沒有那麼神奇,依然會餓死人,但是,相對於亂世,沒有戰亂,就是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