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眼歷史觀
-
2 # 南宮外史
所謂八股文,就是科舉考試時的一種規範格式作文。
它要求一篇文章都要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出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落下十個部分組成,取題範圍是四書五經。
其中四股,每股又都必須有兩股排比對偶的語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虛一實,一淺一深,亦有聯屬者,共合八股,故名八股文。
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增加了許多限制條件的考試作文,目的是增加難度和便於老師閱卷。
現在高考作文,儘量不命題,就是儘量不陷於八股陋習。但考試又使用答題卡,以便於電腦閱卷,則又離不開八股式文風了。可見,八股文有利有弊,在施行考試製度的環境下,難以全盤否定。
八股文正式興起於明成化年間,啟蒙於唐宋時期,廢除於清光緒戊戌變法時期。
八股文只是在科舉考試時寫作應用,基本上是一種深刻的政論文。朝廷的詔書公告、官吏的奏報另有公文格式;上書進諫,文體可以靈活多樣,都用不上八股文。所以,有人戲稱八股文為當官敲門磚,敲開門就扔掉了。
至於社會科學技術是否進步,它與八股文無關,廢除了八股文不一定科技就能進步;它也與八股取士無關,不用八股文取士,科技也不一定進步。
科學技術是否進步,是否有科技成果,關鍵要看社會對科學技術的重視程度,看是否把科學技術列入教學範圍和取士範圍。
漢朝時期,是知識大吸收、大爆發時期,只要有一技之長,無論四書五經之類,還是天文方術之類,還是工程建築、水利、音樂等,都可以推舉賢良方正、孝廉、方技、技術等,被徵集到朝廷,任命以相應的官職。
唐宋時期也類同於漢朝,但已經開始偏重於詩、文取士,而輕視於科學技術。
社會是發展的,科技也是不斷進步的。到了明代,國家學校依然只教學生四書五經等,沒有把科學技術,比如數學、物理、化學、軍工等納入教學範圍,依然注重於文章取士。按現在的話說,就是重文輕理,只考試政論文,以選拔政治人才;而忽視了科學教育,以選拔科技人才。這才是明清科技逐漸落後,國家也逐漸落後的根本原因。
那麼,漢唐時期,國家也是沒有開設科技課程,為什麼科技不落後呢?這是因為,民辦、個體科技學校也很發達,基本上都是個人自費、自願學習的,這是對國家人才的很好補充。如漢朝天文學家張衡,就是個人拜老師學習的。
明清時期,國家依然重文輕理,還是依靠個體學校去彌補科技人才的不足,這就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了,特別是在西方國家科技發展很快的情況之下,這就與我們顯出差距來了。比如火藥,我們宋時就用於軍事了,但到明清時並沒有繼續得到大發展,幾乎是止步不前。這就是沒有開設物理、軍工、軍事課程,專門培養軍工、軍事人才之故。在這方面,反而被後起的西方超過了,反過來打我們。
要求科技進步,並不能說是四書五經擋了路,而只能說是沒有把科學技術納入教學課程。
反對八股文取士,也並不等於反對四書五經。四書五經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把其當做歷史、政治、文化等知識來學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今後依然會發揮積極作用。
歷史上,四書五經確實造就了很多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科舉考試選拔的官員,能文能武,拿起筆能治國,拿起槍能指揮打仗,這就是四書五經的高深之處。因為其中包含著許多政治、經濟、哲學、文化、軍事,以及著名的戰役、戰策、先進的軍事思想等傳統文化精華。再加上文人提倡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透過自學達到了知識的全面性。
-
3 # 真誠地看著你
八股取士應該是最早的“標準化”了吧。它讓學習變得簡單,考核變得簡單。可惜的是,它出現在教育、選官上,限制了思想的開放性和官員的專業性。
-
4 # 對影自舞
八股取士,考試範圍鎖死四書五經之內,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尤其是阻礙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但是!考試範圍圈定四書五經內,讓很多寒門士子得益,只要精研四書五經,用固定的格式寫文章,就使考試的公平最大化,不論家裡貧富藏書多少
-
5 # 無藏南即951W
科舉考試寫八股文是屬於考試標準化範疇的。其好處主要是便於判卷。如果讓考試者天馬行空自由發揮,判卷者只能憑著各自主觀感覺去判斷誰高誰低。這樣極有可能造成爭論不休,無法定奪。另外最後狀元探花是由皇帝老兒決定的,而皇帝老兒水平參差不齊,你弄一堆天馬行空的文章讓其判斷,那會使皇帝老兒額頭冒汗抓耳撓腮無所適從了。看來還是弄一個標準格式,對號入座,對了打勾,錯了打叉,輕鬆簡單,皆大歡喜。尤其是明朝皇帝,大字識不了幾個,不是做木匠擺攤賣貨的,就是煉丹鬥蛐蛐的。讓他們判斷文章好壞,豈不要了他們老命。
回覆列表
八股文很多方面被限制死了,死讀書什麼的很有出路,不用太多個人意思,那些思維差一點的,自然喜歡。而且八股文寫得好的,也很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