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莫迪宣佈:2022年之前,印度將開展自己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印度總理莫迪週三在向全國發表講話時宣佈,2022年之前,印度將開展自己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 距離2022年僅有四年時間,印度說要實現一週的載人航天飛行,這是要開掛嗎?
3
回覆列表
  • 1 # 聯合防務

    謝邀。印度的航天技術實力比它的航空以及海軍裝備技術實力要靠譜得多,其中國產的GSLV系列火箭的效能也越來越好,最新的最大發射重量640噸,地球同步軌道能力4噸(未來將增加到6.2噸)、近地軌道10噸級的GSLV-MK3火箭已經首飛,表現也不錯,將載人飛船送入太空是夠用的。印度自造的飛船返回艙也已經有兩次亞軌道的返回實驗。莫迪之所以敢說2022年將印度宇航員送入太空,就是基於這些底氣。

    但是在2022年將宇航員送入太空,時間還是緊了點。航天是需要極高可靠性的,但是GSLV-MK3火箭發射次數還是太少,飛船返回艙亞軌道返回試驗也不是真正的返回實驗。莫迪宣佈這個時間點顯然帶著給印度獨立75週年獻禮的意思,希望提振民心,增強民族自豪感以及宣傳“印度製造”的成果。然而,如果為著獻禮而趕進度,可能會對基礎不甚牢靠的印度航天技術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反倒不容易按期實現目標。(S)

  • 2 # 庸人良品

    話說三哥的航天技術應該不算太差,現在的火箭的運載能力大概可以達到六噸,載人航天夠用。但是三哥航天技術的定位能力不感苟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射過任何地球同步衛星。至少,三哥的導航衛星技術是不行的,也沒有聽說過三哥發射過任何返回式衛星。

    我不清楚三哥有沒有著手宇航員的訓練,如果臨時抓幾個弄上天去,估計只能靠印度大神們幫忙了,太玄乎了。客觀地講,發射衛星和發射載人航天器有很大區別,尤其是可譜性問題。大概是三哥發射的衛星次數不算太多,失敗的次數也不多,但是可譜性還是存疑。

    總之,我覺得三哥2022年就要安全地實現載人航天飛行太冒險了,怕是跟一箭100多衛星一樣,管發射,不管定位,更不管回收,這很可能是結果。

  • 3 # 楚人一丁

    謝user邀答!

    問:如何評價印度要在2022年實現載人航天飛行這件事?

    這印度是個人口大國,中國的鄰居,總人數可能與中國相差無幾,航天技術有一定的基礎,你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行已在太空遨遊多次了,他印度是與中國在人口上齊頭並進於世界上的前二名,中國的航天技術發展了,印度肯定不能落後了,萬一哪天這地球上的人擠不下了,你中國可以用載人太空梭把人送上太空,他們不能眼巴巴望著乾著急呀,實現到人航天飛行可說是千年大計,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印度當然要考慮長遠,做出讓國民振奮的功績。

    印度是我們的鄰居,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願他們能圓滿實現載人航天飛行計劃,讓世界又多一個能載人飛入太空的國家,這是印度科技的進步,也是世界共謀發展的標誌。

  • 4 # 齊奧爾科夫

    事實上,印度已經不是第一天提出載人航天戰略了。印度在去年就啟動了獨立自主的載人航天探測計劃。當時印度方面就撥款了156萬美元進行先期的技術可行性研究。而實際上早在2006年印度及公佈了航天發展路線圖,希望花費十年時間透過自主設計的航天器將2名本國航天員送入太空。但是,10年過去了,印度的載人航天技術依舊進展緩慢。一個巴掌拍不響,印度載人航天技術進展緩慢除了印度載人航天技術本身就有侷限性外,還因為一些本國的技術人員,尤其是高層技術人員對開展此專案到底是不是印度真正的航天需求有著強烈而廣泛的爭論,相當部分人認為這是浪費大量的資金。

    目前印度在航天方面是有一定的技術能力的,無論是其運載火箭還是衛星發射技術,對此我們不應該嘲笑他們,應該關注他們在航天方面的野心。我們還要看到,印度利用自身的優勢,在載人航天方面實際上已經接觸過國際技術,1984年就有印度航天員進入到了禮炮軌道空間站上實習,還有一名由美國培訓的印度航天員隨哥倫比亞寒天飛機失事而殞命,因此其培養航天員實際上並沒有國內媒體貶損的那樣不容易。

    ▲1984年4月2日發射的一枚蘇聯火箭上,拉凱什•沙爾瑪成為首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赴太空旅行的印度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性價比,用來玩航拍的無人機,大概什麼價錢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