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坤哥自媒體Vlog
-
2 # 癸辰淼淼淼
DF-17這麼強力,是三代科學家60年努力的結果啊,你以為就這麼容易的嗎?1957年,郭永懷在《現代空氣動力學問題》的報告中,指出高超聲速空氣動力學應該是中國隨後一個時期的重點研究方向。而這一倡議讓祖國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究上領先全世界,要知道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研發一系列的高超音速打擊武器,提出“高速飛行器技術整合”、“空射快速響應武器”等計劃!
當時,受限於環境與條件,郭永懷沒有辦法立即將這想法付諸行動。但是他和錢學森極力倡導在國內開展高速、超高速空氣動力學、電磁流體力學和爆炸力學等新興學科的研究。為了將這些領域的研究鋪開,他在北京組織了高超聲速討論班,研究探討了許多前沿領域的重大課題,對中國高速飛行器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2009年的時候,激波風洞已經能夠用於開展馬赫數3~30的高超聲速流動的試驗模擬研究。如果想要研製高超聲速武器,建造高超音速風洞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因為沒有高超音速風洞復現高超音速飛行環境,那就沒有辦法對高超音速武器進行試驗。
而高超音速的另外一道難題就是材料,要知道,飛行器在以超過 5 倍聲速的速度飛行時會產生高溫,由氣動加熱顯著,其前端關鍵結構部件表面產生2000至3000攝氏度高溫,承受強表面氧化和高動壓高過載衝擊,高溫不僅引起結構熱應力,降低材料力學效能,還可能導致材料出現熔化、昇華、氧化燒蝕等破壞,傳統的金屬材料難以滿足使用要求。
由此研製高超音速飛行器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具備能抵禦超高溫度的材料,不然,飛機進入大氣層空間剛剛達到5馬赫的速度,機身就開始融化,都不需要敵人動手,就涼涼。
至於高超音速武器採用的錢學森導彈,利用火箭為動力把飛行器發射入高空,突破大氣層,然後飛行器從太空再度返回大氣層,當角度合適的時候,飛行器會如同瓦片在水面上打水漂一樣被彈起,然後再落下,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彈起——落下的運動軌跡,飛行器就能夠以高速抵達目標。這也被稱為助推-滑翔式彈道,即半彈道式再入航天器或升力體式航天器的再入彈道的基本設計思想。
“錢學森彈道”研究重點是高層稀薄大氣的流體力學問題,再用彈道理論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算,過程十分複雜。該計劃後被美國陸軍認可,後發展響應德國火箭發展計劃的JPL系列火箭,從某種意義上講錢學森也可以說是美國火箭的奠基人之一。
但是目前就只有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上成功採用了錢學森彈道,超高音速導彈之所以難以攔截,一是其速度超快,防空系統壓根沒有時間來得及反應以及應對;二是其位於大氣層內飛行,機動變軌的效能更出色,無法按照既定的彈道軌道進行攔截。如果再利用錢學森彈道來“打水漂”,那麼就可以實現百分百的突防成功,命中目標,敵方反導攔截的概率無限接近於0。
-
3 # 熊貓說
現代的武器研發是一個整體的系統,早就過了靠單點突破去幹翻對手的時代了。
比如說,現在中國無償把DF-17+核彈頭的技術轉讓給南韓,南韓能造出乘波體核導彈DF-18來嗎?別想了,根本不可能。
為什麼不可能?
乘波體彈頭要進行氣動設計測試,需要有超大型的風洞。然而,世界上最大最好的風洞實驗室在中國。
核武器要看他的威力,需要進行爆炸實驗,而進行核爆實驗一需要有資料積累,二需要有超級計算機提供運算支援。現在世界上超算能力最強的國家是哪兩個?
除此之外,導彈的燃料、材料等等都需要非常完善的體系來支撐。南韓有嗎?
而這些實驗都完不成,你造出來的東西敢裝備部隊嗎?
總之就是一句話,任何一項武器裝備的研發,尤其是高精尖武器的研發必然是以國家的整體工業實力作為基礎的。
現在我倒不否認如法國、德國這些國家努努力,是有可能造出一個山寨版DF-17的。只不過,他們山寨了DF-17,咱們可能DF-19Z都搞出來了。畢竟自己做作業跟抄作業需要的能力,可是不一樣的。
剛好看到一個風洞新聞
事實上,武器研發就跟理工科做實驗是一樣的,越好的實驗室、裝置越先進、數量越充足就越有可能發高水平的論文、出高質量的成果。那些普通二本大學的實驗室,你就是強行把一個專案安排給他們,告訴他們如何做科研,但沒有實驗室做支撐,他們也做不出你預期的成果。
-
4 # 天下布武
在去年國慶大閱兵中,外形科幻的東風-17首次公開亮相一時風光無兩,風頭甚至蓋過了同樣首次公開的東風-41洲際導彈,並且在最近的半年裡一直是熱度不減。而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東風-17不僅有著科幻的外形,還是全球第一款正式服役的高超音速導彈,屬於一種全球領先的利器。
-
5 # 魑魅涅磐
東風41洲際導彈和東風17戰略高超音速導彈作為當前我軍遠近兩個層次的作戰利器,是擔負著中國在亞洲地區和全球範圍內能否強軍立國的根基。相比東風41這種射程更遠的洲際彈道導彈而言,全新出現的東風17可是世界範圍內第一款批量裝備服役的高超音速導彈,其在技術的發展上就要比傳統的拋物線彈道導彈相比飛行彈道更加複雜、不可預測、突防能力更強,而且這種新型戰略打擊模式未來將成為戰略武器發展方向和潮流,所以像這種國之戰略利器怎麼可能輕易示人呢?更別說將這種連美國都沒掌握的新技術拱手讓人呢?
回覆列表
東風17,是一款戰術級的彈道導彈,目前為止是中國最先進的。2019年的時候,出現在閱兵儀式,成為世界的焦點。東風17的設計有自己的特別之處,乘波體的彈頭設計,是很先進的。末端的進攻,速度超過10倍音速,有“攔截不了的導彈”的稱號。東風17的彈頭,過於尖銳,還不可以進行載搭,射程範圍是1500km至2000km。不用於進行核打擊,以及戰略核反擊。所以它屬於一款戰術級的導彈。就像是對“飛毛腿”進行了高階的升級。
東風17的技術先進,配置優良,自然價格不菲,對比傳統的東風11,東風15,東風17有著更遠的射程,價格上更貴,所以用起來比較斟酌,不隨便使用。像那些傳統的一線打擊目標,據點的摧毀等,是不會去用東風17的,東風17只用來打擊價值更高的目標。因此,東風17也叫做發揮戰略級作用的導彈。
類似電站,以及機場這種大範圍的目標,具有較高的攻擊價值,一般使用的是東風21,東風26,載搭子母型的彈頭進行攻擊。目標大部分都是活動在防空導彈的據點,防空導彈的陣地,能有效取得制空權,這裡還部署了雷達,防空導彈等。佈署面積不算很大,常規的彈頭就能進行摧毀。
東風17也可以進行大型的水面艦艇的獵殺,美國軍方的航空母艦群,有很多效能優良的軍艦,如“提康德羅加”級的巡洋艦,以及“阿利伯克”級的驅逐艦,都裝置了“宙斯盾防空系統”,對於防禦反艦導彈的擊打有很明顯的效果。東風21D,有“航空母艦殺手”的稱號,美國軍方新式的“標準3”,有良好的防禦功能。“標準3”是一款攔截彈。東風21D也許應付不來。
除此之外,先鋒彈頭的另一大嚎頭就是它6000千米的射程。如果加上運載平臺12000千米射程的話,那麼這枚導彈的最終射程是可以保持在16000千米~18000千米的。不過,這樣的射程已經過剩了,目前還不需要如此射程的導彈去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