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白衣小太爺

    關羽素來以忠義兩全、武藝高強著稱於世,歷朝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需要這樣的將領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因而誇張的渲染其忠、義、勇、武等品格操守,以此寄託對關羽一般精忠勇武的將領形象的想象,以達到維護自己的江山社稷穩定的目的;如此一來,關公文化便初具雛形,再經過千百年來不斷的發展及推陳出新,到當今社會,關公文化已然成為了一種民間傳統信仰。

    關公文化發展之廣一度超過中國傳統的“孔子文化”,其“武聖關公廟”在海內外的數量以及規模,遠遠超過了“孔子文廟”,關公文化已成為一種最廣泛的文化精神。對於關公的推崇,上可至封建王朝帝王將相,下可至農民士族工商階層,關公文化精神已然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強大的凝聚力以及影響力。

    “關羽崇拜”離不開歷史對其人物形象的塑造,塑造的形式有文學、曲藝、影象等多種形式,其中流傳最廣的,最為普及的便是影象,歷朝歷代無數的創作者與藝術家,對關羽形象的各種創作以及正面描寫,完美契合了中華民族的內在特點,也符合了民間的群眾需求,使得關公形象深入人心。

    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是傳播關公形象最廣的文學,其書中所著“關羽六十一年生涯,橫刀立馬,馳騁疆場,輔佐劉備完成鼎立三分的大業”,譜寫出一曲令人感慨萬端的人生壯歌,其中“溫酒斬華雄”、“騎千里走單騎”、“刮骨療傷”橋段等,成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故事。

    道教中也有對關羽的描寫,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張天師請關羽神靈斬蚩尤"。南宋內憂外患,金人入侵,國家財政空虛只能靠海鹽維持,金人入侵之後,將解州池鹽佔據,而《關公斬蚩尤》的故事,正是道教對於解州池鹽支撐國家財政的宗教想象,後來正一派張天師,不斷推崇擴充套件這個神話,大大的提高了關公的神權,增加了當時道教的影響力。

    佛教中與關公文化的最早聯絡來源,來源於中國佛教史上的一位奇僧,名智顗【yǐ】 。隋文帝十三年,他在荊、湖一帶傳播佛教時遇一方碑,忽夢關公父子皈依佛門,認為此為關公顯靈,於是在此修築玉泉寺。後來禪宗北派六祖神秀在玉泉山建立道場,欲毀一祠堂,卻夢見關公“提刀躍馬、於雲霧之中來往馳驟”,而未敢拆此祠堂,並將此立為關羽祠。這斷佛門因果,可視為關公信仰的發端。

    宋朝理學盛行,佛道兩教爭相神話關羽,為此也開創出了一套國家體制下的“儒家祠廟祭祀制度”,並開始以儒學系統的闡釋關羽精神,之後隨著理學達到頂峰,在明清時代上升到了國家意識形態,關羽的形象也愈加飽滿完美了。明清時期上層建築對關羽不斷神話,而民間關於關羽的通俗文藝隨之也越來越多,民間戲曲的推出,極大的推動了關羽忠、以、仁、勇的形象,是對關公文化的推崇和普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到如今,關公崇拜已經走進了我們民族的內心深處,深刻的影響著我們的民族價值觀以及待人處事風格,關公文化傳播至東南亞後地區後更被尤為推崇,甚至達到離奇的程度;三百六十行,幾乎行行拜關公,無論是商業、農業,政治、黑道等五花八門行業均拜關公,將其奉其為神明,拜其為祖師爺。

    說到底,關公形象能如此深入人心,是因為其符合民間百姓對於忠、義、仁、勇的品格以及神性的想象和渴望,既反映出弱勢群體對於生存的無奈,也強調在舊時代惡劣的生存環境當中,人們在心理上渴望的一個保護神而已。

  • 2 # 資料完善度低

    忠義兩全,武義高強本就是古人追求的完美化身麼?

    統治者需要他來維護其”長治久安”,庶民百姓也需要他做”保護神”丶甚至商人們也需要他做”保護神”,這樣歷經二千年傳承便成為民間傳統文化。提問者已有很好闡述不多說了。

  • 3 # 李志勇LZY

    華人講:忠義德高;

    文武雙全;正反互交;

    英勇善戰;歷代傳承;

    史公認好;民間祟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適合小酒館放的民謠,各位大神能推薦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