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打起黃雀兒

    歷史的車輪滾滾行駛到魏晉時期,突然有了一次有趣的駐足停留。原因是人們突然感到活得很累,於是上至九五之尊的皇帝,下至街頭陋巷的凡夫俗子,都有了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最鮮明的特點是裝逼很久的人們開始不裝逼了。一個華麗的轉身之後,很多人在魏晉的歷史舞臺上搖曳多姿熠熠生輝。

    這一時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人人喜好飲酒,喝酒的場面也熱鬧,不是小聚集就是大聚集。最有名的喝酒團隊有建安七子,有竹林七賢,還有王羲之為導遊的一幫蘭亭驢友團隊。除了美酒香醇之外還有大賢隱士最愛吃的五石散,這味歷史的春藥一旦吃下去,那整個人就渾身刺癢的難受。所以魏晉人士最愛穿的打扮就是寬衣敝袍,鬆鬆垮垮像睡衣,至於裡面穿不穿內褲不得而知。史料記載酒鬼劉伶曾經光著屁股在自己屋裡喝酒,別人問他為何如此傷風敗俗,他打著酒嗝懟人家: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我自己在我家裡喝酒,你幹嘛鑽我褲襠裡來呢?

    劉伶還有一個喝酒畫面很拉風,每次出門喝酒都坐一輛小鹿拉的車子,身後跟著一個扛著鐵鍬的僕人。喝著喝著就對身後的僕人說,死便埋我。

    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更有趣,這娃喝酒不顧臉不顧腚。有一次嫌酒杯喝酒不過癮,乾脆搬過來一酒缸,抱著酒缸喝酒。正在這時候,家裡養的豬聞香識好酒,忍不住從豬圈裡跑出來一頭扎進酒缸喝酒,阮咸一看不幹了,也不嫌豬髒,乾脆跟豬一塊趴酒缸喝酒。

    類似的還有很多人,比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曹操,以及曹操的兒子東阿王曹植,他們都是喝酒喝出人生至高境界的魏晉大咖。

  • 2 # 為了我夢中的橄欖樹2

    魏晉三國禁酒嗎?有什麼關於酒的典故或趣聞?

    歷史上禁酒數見不鮮。

    到了魏晉三國時期就不怎麼禁酒了。

    讓我們先來看看歷史上禁酒的事情。

    酒的出現比較早,現在基本上公認的是夏朝,因為人們出土了大量的夏商兩代的酒器文物,這可以是酒出現的一個明證。

    歷史上第一條禁酒令是西周時頒佈的,目的是為了吸取夏商兩朝末代君主飲酒誤國的教訓。禁酒令收錄在巜尚書》當中的巜酒誥》裡。

    此後歷朝歷代都有過一些針對酒的禁令。秦時,限制酒的消費。西漢禁止群飲。隋唐時,國力強盛,禁酒令稍有寬鬆,唐代收成不好時才會禁酒。宋代不禁酒,但抽重稅。金元時期禁酒最嚴,甚至在朝為官只要喝酒,就得斬首。明清時代則禁而不止。

    古人所以要禁酒,目的非常明確,減少糧食的消耗,備戰備荒,也防止人們沉迷於酒色,傷德敗性,引來殺身之禍。還有的是禁止百官酒後狂言,議論朝政,也防止百姓聚眾鬧事。

    所以我們不要被各種文學作品當中關於酒的誇張而隨意的不實描寫所誤導啊。

    魏晉三國時期,國家不怎麼禁酒,所以關於酒的一些趣聞就多了起來,劉義慶的巜世說新語》裡邊就有好多。比如說巜劉伶病酒》和巜終日共醉》。

    巜劉伶病酒》: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飲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文中的劉伶到現在也是一個鼎鼎大名的人吧?尤其是對酒有特別愛好的人,對劉伶更不陌生。現在是不是有一種白酒就叫“劉伶醉”?劉伶在那個時代就應該是很有名,不然他也不會被劉義慶寫到巜世說新語》裡,我們看他的言行,就會發現他是典型的無賴。

    為了達到喝酒的目的,什麼辦法都想得出來,就為了喝酒,騙鬼神,騙老婆,只為騙到吃喝。反正你也拿他沒辦法,能把他老婆氣哭也就不奇怪了。象劉伶這樣嗜酒如命,有的時候真的是沒有了下限。想想是不是也挺可笑的?

    巜終日共醉》:

    劉公榮與人飲酒,雜穢無類,人或譏之,答曰:“勝公容者,不可不與飲;不如公榮者,亦不可不與飲;是公榮輩者,又不可不與飲。”故終日共飲而醉。

    我們再來看看這個劉公榮吧,為了喝酒,不惜找藉口,只為達到喝酒的目的,他也是拼了。

    你看他的理由,聽著還挺悲壯呢!

    酒量超過我的,怎麼能不跟人家喝呢?不喝,那不是顯得我怕人家了嗎?得喝!

    酒量不如我的,我也要跟他喝呀,要不然豈不是看不起人家?也得喝!

    和我酒量相當的?必須喝!多難得呀,這才叫旗鼓相當嘛!

    結果就是,他一天到晚都在喝!劉公榮的說詞就是他的藉口!為了喝酒總有藉口,也是可笑又可悲了。

    由此也不難發現,其實人們在許多時候都習慣於趨下和找藉口,哪裡僅僅是因為酒呢?

  • 3 # 謀士說

    可能很多人覺得《三國演義》當中有“青梅煮酒論英雄”還有“關羽溫酒斬華雄”等帶酒的橋段,大家不要被文學作品誤導了,在三國時期還真的有禁酒令。

    《三國志·蜀書·簡雍傳》載:“時天旱禁酒,釀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釀具,論者欲令與作酒者同罰。”

    當時的蜀國因為乾旱,糧食缺少收成,劉備就下了禁酒令。如果,私自釀酒,哪怕是家裡有釀酒的器具,一旦被官吏發現,和私自釀酒同罪。由於這個刑罰不合理,簡雍就找機會給劉備說這件事。

    簡雍用男女同道,形容通姦,看似滑稽,其實也說明三國時期是有禁酒令的,不過禁酒也要看什麼時候。釀酒本來需要糧食,如果是災年,連吃的都困難,拿什麼釀酒呢?所以,在饑荒的時候,米價昂貴的時候,民間是不允許釀酒的。如果是豐年,禁酒令也沒有這麼嚴格。

    除了蜀國,魏國在建國之初也也禁酒令。在兩晉時期,晉安帝司馬德宗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冬十月,姚興(後秦第2位皇帝)帥侵魏,大敗而旋。是歲,飢,禁酒。

    也就是說,饑荒年間才會實行禁酒令,而沒有饑荒是不會禁酒的。三國時期戰爭不斷,糧食並不充足,所以實行禁酒令也時常事。

  • 4 # 愛生活愛yy

    魏晉三國時期不禁酒,要不然那些將士打完勝仗拿什麼慶祝,肯定是喝酒啦!

    關於酒的典故:

    杜康造酒

    魏武帝樂府曰:"何以解憂,惟有杜康"。自此之後,認為酒就是杜康所創的說法似乎更多了。竇蘋考據了"杜"姓的起源及沿革,認為"杜氏本出於劉,累在商為豕韋氏,武王封之於杜,傳至杜伯,為宣王所誅,子孫奔晉,遂有杜氏者,士會和言其後也。"杜姓到杜康的時候,已經是禹之後很久的事情了,在此上古時期,就已經有"堯酒千鍾"之說了。如果說酒是杜康所創,那麼堯喝的是什麼人創造的酒呢?

    歷史上杜康確有其人。古籍中如《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說文解字》等書,對杜康都有過記載自不必說。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縣誌》中,對杜康也有過較詳的記載。白水縣,位於陝北高原南緣與關中平原交接處。

    "杜康,字仲寧,相傳為縣康家衛人,善造酒。"康家衛是一個至今還有的小村莊,西距縣城七八公里。村邊有一道大溝,長約十公里,最寬處一百多米,最深處也近百米,人們叫它"杜康溝"。溝的起源處有一眼泉,四周綠樹環繞,草木叢生,名"杜康泉"。縣誌上說"俗傳杜康取此水造酒","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有酒味故然不確,但此泉水質清冽甘爽卻是事實。清流從泉眼中汩汩湧出,沿著溝底流淌,最後匯入白水河,人們稱它為"杜康河"。杜康泉旁邊的土坡上,有個直徑五六米的大土包,以磚牆圍護著,傳說是杜康埋骸之所。杜康廟就在墳墓左側,鑿壁為室,供奉杜康造像。可惜廟與像均毀於"十年浩劫"了。據縣誌記載,往日,鄉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帶上供品,到這裡來祭祀,組織"賽享"活動。這一天熱鬧非常,搭臺演戲,商販雲集,熙熙攘攘,直至日落西山人們方盡興而散。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廟均在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涼亭。亭呈六角形,紅柱綠瓦,五彩飛簷,楣上繪著"杜康醉劉伶"、"青梅煮酒論英雄"故事圖畫。儘管杜康的出生地等均系"相傳",但據古工作者在此一帶發現的殘磚斷瓦考定,商、之時,此地確有建築物。這裡產酒的歷史也頗為悠久。唐代大詩人杜甫於安史之亂時,曾挈家來此依其舅區崔少府,寫下了《白水舅宅喜雨》等詩多首,詩句中有"今日醉絃歌"、"生開桑落酒"等飲酒的記載。釀酒專家們對杜康泉水也作過化驗,認為水質適於造酒。

    2.煮酒論英雄

    這是中國著名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中所講述的一則故事。東漢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勢力大;劉備雖為皇叔,卻勢單力薄, 為防曹操謀害,不得不在住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雲長和張飛蒙在鼓中,說劉備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一天,劉備正在澆菜,曹操派人請劉備,劉備只得膽戰心驚地一同前往入府見曹操。曹操不動聲色對劉備說,"在家做得大好事!"說者有意,聽者更有心,這句話將劉備嚇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轉口說,你學種菜,不容易,這才使劉備稍稍放心下來。曹操說,則才看見園內枝頭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見此梅,不可不賞,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會。劉備聽後心神方定。隨曹操來到小亭,只見已經擺好了各種酒器,盤內放置了青梅,於是就將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來了,二人對坐,開懷暢飲。酒至半酣,突然陰雲密佈,大雨將至,曹操大談龍的品行,又將龍比作當世英雄,問劉備,請你說說當世英雄是誰,劉備裝作胸無大志的樣子,說了幾個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時正想打聽劉備的心裡活動,看他是否想稱雄於世,與是說: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劉備問,誰能當英雄呢?曹操單刀直入地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劉備一聽,吃了一驚,手中拿的筷子,也不知不覺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聲大作,劉備靈機一動,趕緊低下身拾起筷子,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時才放心地說,大丈夫也怕雷嗎?劉備說,連聖人對迅雷烈風也會失態,我還能不怕嗎?劉備經過這樣的掩飾,使曹操認為自己是個胸無大志,膽小如鼠的庸人,曹操從此再也不疑劉備了。

    因為喝酒,打了呂布的丈人曹豹,結果曹豹一不做二不休,引呂布來襲取徐州。《三國演義》第十四回詳細報道了當時的情形:張飛大怒,慌忙披掛,拿著丈八蛇矛,剛出府門上馬時,呂布軍馬已到,剛還遇上。張飛此時還沒醒酒,不能和呂布打鬥。呂布也知道張飛勇猛,所以也不敢逼迫張飛。十八騎燕將,保著張飛,殺出東門,劉備家眷在府中,都不及顧了。

  • 5 # 小濤歷史課

    炎炎夏日,冰鎮啤酒是必備的解暑神器,不過一定要適可而止,以免被禁酒哦!

    言歸正傳,在三國時期曹操和劉備都曾經頒佈過”禁酒令”,主是因為天災導致了糧食的減產,而糧食又是釀酒的必備材料,所以就通過禁酒來節省糧食。劉備的禁酒令要比曹操的更狠,曹操只是禁酒,劉備連釀酒的工具也要銷燬。

    劉備禁酒

    劉備在入主成都後,沒過多久就遇到了天旱,隨之而來的就是糧荒。於是劉備便下達了禁酒令,禁止私人釀酒並且如果發現誰家有釀酒的工具即使沒有釀酒也罪同釀酒。眾人都認為這樣做不合理,但是無人敢言。有一次簡雍與劉備出去逛街,看見路上有一男一女走了過來,行為舉止十分親密。簡雍對劉備說:“這對男女要通姦,要幹不可描述的事情,主公為什麼不把他們抓起來呢?”劉備一臉疑惑的問到:“你怎麼知道他們要通姦呢?簡雍說:“此二人都帶有有通姦的工具!這和有釀酒器具必定想釀酒不是一樣麼?”劉備聽了後哈哈大笑,明白了簡雍是在委婉的勸諫自己,於是就釋放了哪些家中有釀酒工具的人。

    時天旱禁酒,釀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釀具,論者欲令與作酒者同罰。雍與先主遊觀,見一男女行道,謂先主曰:“彼人慾行淫,何以不縛?”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對曰:“彼有其具,與欲釀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釀者。---《三國志·簡雍傳》

    曹操禁酒

    曹操也曾經發布過禁酒令,不過當時遭到了孔融的強烈反對。孔融略帶嘲諷之意的說:“天上有酒旗星,地上有就酒泉郡,自古人們都有好酒之德,堯帝不喝千杯就就無法成為聖人,在說了桀紂都是因為好色而亡國,也不見人們禁止婚姻啊”。

    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堯不飲千鍾,無以成其聖。且桀紂以色亡國,今令不禁婚姻也。---《三國志·魏書·卷十二》裴松之注

    雖然曹操的禁酒令實行的並不順利,但是孔融當時的做法引起了曹操極大的不滿,孔融也因此被免去了官職。

    酒旗星也是就酒星,相傳天界的酒麴星君,以神授的方式傳與儀狄(夏禹時代司掌造酒的官員)。

    酒泉郡就是現在的甘肅省酒泉市,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上面講述了兩個關於三國時期劉備和曹操禁酒的故事,一個還算有趣,另一個就比較悲劇了。當然這裡只是就事論事,一定不要認為劉備在虛心納諫這塊比曹操強哦!在三國裡面還有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典故煮酒論英雄、溫酒斬華雄。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關於酒的典故或趣聞也是不計其數,逐一列舉的工作量太大,再來一杯壓壓驚!

  • 6 # 阿首臣

    要說中國酒文化,那可以說是博大精深,中國自從有酒以後,便有了豐富多彩的與酒相關的文化。不過要說三國時期的酒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別樹一幟,所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橫槊賦詩怎麼能少得了酒呢?那麼三國時期的酒文化又是什麼樣的?“杜康酒”又是怎麼發明的呢?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三國魏晉時期的酒文化究竟如何?

    一.無酒不成席,酒是如何誕生的?

    關於中國釀酒的起源有許多種說法,如儀狄造酒說,杜康造酒說,還有猿造酒說等。

    史料中記載較具有科學性的是晉人江統在《酒浩》中所敘述的,說是:

    “酒之所興,肇自上皇。一曰儀狄,一曰杜康。有飯不盡,委餘空桑,積鬱成味,久蓄成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

    儀狄和杜康都是古史傳說中的人物,據說儀狄是大禹時的人,而杜康是何時人史料卻沒有明確的記載,所以曹操所說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實際上就是把杜康和酒劃等號,而並非所謂的“杜康酒”,所以今天拿著杜康酒作為招牌酒未免都有招搖撞騙之嫌。

    雖然我們無法知道具體誰發明的酒,不過我們還是可以通過考古知道,早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300年的河姆渡文化的出土陶甕裡面就發現了酒,可以說古人真是天才,居然那時候就掌握了釀酒技術,說明中國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酒。

    要說古人是怎麼發明酒的,其實很多科學家早有研究。科學研究證明自然界中就有天然形成的酒,而且被人類的祖先也就是人猿所發現。可以肯定,早在人類之前,就已經有了水果酒。人類受自然現象啟發,很早就知道了用水果釀酒。所以我們國家最早的酒應是水果酒,然後才有了糧食酒。

    那麼三國魏晉時期的酒又是什麼樣的呢?

    二.琳琅滿目的魏晉名酒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釀酒技術大發展的時期。此時期無論是大江南北還是黃河兩岸,不同地區的名酒爭奇鬥豔。北魏時期的賈思姍在《齊民要術》中詳細記載了中國黃河流域地區民間制曲、釀酒的方法以及用曲、用水的訣竅。

    《齊民要術》這本書可是一本奇書,此書主要講述農業技術,因為此書賈思姍的地位也是非常之高,大致相當於古代的袁隆平。因為《齊民要術》的普及,所以書中記載的方法也是廣為流傳。還有其他的一些史料如《水經注》、《荊楚歲時記》及部分正史上也記載了此時期的一些名酒。

    當時所釀造的酒,按照用料來劃分,可分為以下幾類:

    1.用黍(大黃米)為主要原料釀造的酒,據《齊民要術》記載了名酒桑落酒的釀製法:

    “取糯米一石,冷水淨淘,媲出著攜中,作魚眼沸湯浸之。經一宿,米欲絕醉,炊作一餾飯,攤令絕冷。取魚眼湯浸米潛二斗,煎取六升,著攜中,……經一宿,汛米消散,酒味備矣。若天冷,停三五日彌善。”

    這種選料、用水、釀造及時間都嚴格要求的名酒,從魏晉以來歷久不衰。唐代郎士元在《寄李袁州桑落酒》中贊曰“色比瓊漿猶嫩,香同甘露仍春。十千提攜一斗,遠送瀟湘故人。”。可見此酒對後世的影響。桑落酒也是大詩人李白最喜歡的酒之一,李白還曾經喝桑落酒喝到幾乎破產,可以說這種名酒確實名不虛傳。

    2.用稻米(糯米、粳米)為主要原料釀製酒。代表名酒叫做九醞春釀。九醞春釀本是曹操家鄉毫州所產,曹操愛喝的所謂“杜康酒”其實就是這種九醞春釀,這種酒據說口感極好,曹操甚至還上書給皇帝推薦,可見他對這種酒的喜愛。

    曹操在奏疏裡面說到:“用鞠三十斤,流水五石。臘月二日清鞠,正月冰解,用好稻米流去鞠滓,便釀法飲日,譬諸蟲,雖久多完,三日一釀,滿九石米止。”可見曹操不僅帶兵打仗治國理政是一流,這釀酒也頗有一套,不愧是一代奇才。

    3.用高粱(包括林米)為主要原料釀製的酒。所謂亮劍裡面李雲龍要獎勵給柱子的地瓜燒就是一種高粱酒,樑米酒的釀造工藝似乎十分的複雜,但是釀成後的酒不僅色美而且味香,史稱“超然獨異”(真香)。

    夏雞鳴酒是當時高粱酒裡面最有名的之一。這種酒因防效遠古的林酒法釀造,故在酒名前冠上“夏”字。這種酒釀造時間非常短暫,用料也相對簡單,所以一般老百姓是愛不釋手,經常飲用,可以說是大眾酒了,和今天的青島啤酒差不多。

    4.用糜子為主要原料釀造的襟米酣,這個堪稱東方的威士忌,是一種烈性酒。這種酒非常厲害,顏色就不一般,有如油一樣“先能飲好酒一斗者,唯禁得半升。飲三鬥,大醉。三升不澆,必死。”就是說飲用三升都能醉死人。可見是一種三年陳釀的烈性酒,能長時間的儲存,而且喝此酒之後會渾身發熱,需要用水澆身,否則可能會危及生命。

    除了以上這些名酒以外,《齊民要術》中還記載了用小麥為主要原料釀製的青州春酒、酚酒。用粟(小米)釀製的粟米酒、粟米爐酒等。除了以上這些之外,還有加胡椒、乾薑、五加皮等浸泡而成的胡椒酒、和酒等。同時從《荊楚歲時一記》中也可以見到一些節日所飲用的酒:如元旦的屠蘇酒、端午節的營蒲酒、重陽節的菊花酒等。

    屠蘇酒據說是在屠蘇草蓋的房子裡釀製而成的一種酒,它是在酒釀好之後放入各種藥草浸泡而成的一種藥酒,具有益氣溫陽、祛風散寒、避除疫癰之邪的功效。可見早在晉朝時期人們就懂得用藥酒養生了。

    所以說今天的所謂“藥酒”不過是古人玩剩下的而已。

    此時期還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酒,如山陰甜酒,它就是今天的紹興老酒,從南北朝時期開始,紹興老酒就在全國聞名。釀造這種酒的原料是當地的精白米和麥曲,再用鑑湖十月到來年二月的水。

    這種酒釀成之後,酒液呈橙黃色且透明,味道甘甜醇厚。釀成之後少則貯存三年,多則一二十年,而且越來越香,久藏不壞。所以也非常推薦大家嚐嚐紹興的黃酒,味道絕佳,歷史悠久,後來紹興酒隨著時代的發展,品種也越來越多,有女兒紅、狀元紅及紹興加飯酒等。

    還有一種從域外傳來的葡萄酒也很出名,葡萄酒又稱蒲桃酒,當時上層貴族就已經廣泛飲用葡萄酒了,比如著名的魏文帝曹丕就是特別喜歡喝葡萄酒吃葡萄。所謂:

    “中國珍果甚多,且復為葡萄說。當其朱夏涉秋,尚有餘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娟,脆而不醉,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於鞠孽善醉而易醒。”

    所以今天的著名桌遊三國殺裡面曹丕喜歡葡萄的圖可以說是非常用心了,曹丕確實非常喜歡葡萄。

    和不能歸的悲壯。總而言之,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的釀造技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許多名酒從魏晉時期一直流傳到今天,長盛不衰。如紹興酒等。但是問題來了,曹操作為一個非常喜歡酒的人,為何他還曾經禁酒呢?

    三.虛張聲勢的禁酒令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群雄混戰,後來經過長期的戰爭曹操統一北方,劉備、孫權割據南方,最終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曹操面對長期的戰爭和連年的自然災害,實行酒禁——因為釀酒要用糧食,但是糧食作為戰爭時期急需的物資那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全民飲酒也會導致沒人工作(玩物喪志)所以曹操就下令禁酒。

    但是禁酒令一下達,就遭到以孔融為代表的士族階層的強烈反對,孔融更是為此專門寫《與曹操論酒禁書》,曹操為了順利推行酒禁,不惜痛下殺手找了個藉口將孔融害死了。但是即使是這樣,仍然有許多人偷偷的飲酒,徐邀是曹操的得力干將,居然違規喝酒,曹操被迫把他貶官,但是這只是個開始。

    從禁酒令下達開始,違禁的人越來越多,就連他的兒子曹植在臨出征前還喝得爛醉,於是這次的酒禁也就名存實亡了。

    其實除了曹操以外,劉備也曾經下達過禁酒令,劉備於章武二年(222年)下令說“天旱禁酒,釀者有刑”甚至是家裡有釀造工具的也“欲令與作酒者同罰”。蜀漢的酒禁政策比曹魏的要嚴厲的多,史載在諸葛亮治理蜀漢期間“道無醉人”。

    不過有趣的是,吳國卻沒有禁酒,不過可別以為吳國是酒鬼的天堂,因為吳國的酒是專賣的,且非常嚴厲,所以吳國的酒也非常貴。而且各國的禁酒到了後期實際上是有針對性的,平民百姓禁酒,達官貴人就基本隨便喝了。可以說是選擇性執法。

    總結

    筆者認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酒文化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不僅此時期出現了許多酒文化的專著(飲酒聖經),而且此時期的人們與酒結成了更為親密的關係,特別是文人士大夫,他們從動亂的政局中瞭解到“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為逃避禍患,人們沉酒喝酒,有了借酒澆愁的習俗,借酒澆愁也成為了後來許多文學作品的母題。

    另外,借酒避禍、借酒放浪形骸,借酒誇富鬥奢、借酒發洩情感等等,均發生在此期。“越名教而任自然”是魏晉時期的時代特徵,人們還通過飲酒來實現物我兩忘、迴歸自然、達到超然脫俗的境界。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魏晉名士們第一次真正達到了享受美酒、體會酒趣、品味人主真諦的境界。

    讀罷此文,您是不是也想飲酒一杯呢?

    參考文獻

    【1】 (北齊)魏收《魏書》

    【2】 (唐)房玄齡《晉書》

    【3】 (唐)李延壽《南史》

  • 7 # 韶華傾夢

    對於酒這種物品,各個朝代在特殊時期都會有一兩次頒佈“禁酒令”。但是,對於“禁酒令”的遵守程度,那就需要打上一個問號了。

    《後漢·孔融傳》中記載,“公當初來,邦人鹹扦舞踴躍,以望我後,亦既至止,酒禁施行。酒之為德久矣。古先哲王,類帝桎宗,和神定人,以濟萬國,非酒莫以也。故天垂酒星之曜,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

    而對於這些,曹操不明所以,便向孔融詢問。但是,對於曹操的疑問,孔融卻說,“從前的事情,如果是想當然的去推測的話,那豈不是自取滅亡?”並且,孔融還胡亂的往曹操身上抹黑。所以,孔融的死亡,很大程度上激起了曹操想要殺他之心。

    在建安年間,曹操就曾向漢獻帝推薦了九醞春釀,並且還附上了一份《上九醞酒法奏》,清楚地說明了九醞春釀的製作方法。

    奏疏中上表,“用鞠三十斤,流水五石。臘月二日清鞠,正月冰解,用好稻米流去鞠滓,便釀法飲日,譬諸蟲,雖久多完,三日一釀,滿九石米止。”

  • 8 # 野史共享

    人生往來,在逆旅之間,離不開的就是這優樂一壺酒。酒裡頭有多少心事,有多少傳奇,有多少歡喜,有多少悲傷,每個人都自由感悟。所以,酒與人的一生相伴相隨,悲歡哭樂盡在其中。

    談到酒,總會讓人想到一個時代~魏晉。

    那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時代,歷經了多年的戰亂浩劫,人生的沉浮跌宕,名士多沉湎與詩酒放浪。雖然有些荒誕不經,卻是至情至性,百味雜陳。當時著名的文人“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與眾不同。他已酒避禍,開了以酒逃避政治的先河。

    當時,曹魏大權實際已經由司馬家族控制,司馬氏獨攬朝政,排除異己。阮籍心屬曹魏,對於司馬家族的做法不滿,但是也無能為力,於是他選擇了逃避。所以司馬家族經常請他喝酒,每次他都喝醉,除了喝醉就是閉門讀書,對政治漠不關心。

    司馬昭要給自己的兒子司馬炎(後來的晉武帝)招親,看對了阮籍的女兒。這在當時看來是無比風光的,但是阮籍打心裡不同意。不同意又能怎樣?他阻止不了,也躲避不了。他能躲到哪裡?唯一的地方~酒裡。

    提親的人上門與阮籍商量婚事,阮籍喝的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提親的人只能打道回府,第二天再來還是如此,而且一連就是兩個月,天天大醉。司馬昭只好將提親的事作罷。這就叫“酒隱”,即在酒中隱逸。小小的一杯酒也可以是歸隱之處。

    當時,朝中大臣請司馬昭進位晉公,司馬昭心中早想但是假意推脫,司空鄭衝派人找阮籍讓他寫一份“勸進表”。意思就是給司馬昭的進位搭個臺階,阮籍自然是不願意的,所以又開始了以酒逃避,他跑到朋友家,故意裝醉試圖躲避,但是這次沒有能逃脫,他被強行帶到了紙墨前。

    阮籍被逼無奈,寫了這份勸進表,司馬昭得以加封,阮籍心中鬱悶,萬般愁苦,難以釋懷,同年冬天就去世了。一生隱匿於酒中的這位紅塵大隱,不敢清醒也不願清醒,一旦清醒生命就無處遁形。

    酒者,就人性情。不少人一生滄桑,跌宕起伏,都曾伴著一杯酒。同樣的酒在不同的人的生命中,境界大不相同。有些人能在酒中保持操守,有些人卻在酒中蹉跎了歲月。所以,酒是好東西也是壞東西,關鍵看酒杯握在誰的手裡。

  • 9 # 太公門

    三國時期酒故事很多:

    一,呂布因為禁酒命喪白門樓。

    朝朝與呂布作戰,將呂布圍困下邳城。呂布乃日與妻妾痛飲美酒,因酒色過傷,形容銷減;一日取鏡自照,驚曰:“吾被酒色傷矣!自今日始,當戒之。”遂下令城中,但有飲酒者皆斬。

    卻說侯成有馬十五匹,被後槽人盜去,欲獻與玄德。侯成知覺,追殺後槽人,將馬奪回;諸將與侯成作賀。侯成釀得五六斛酒,欲與諸將會飲,恐呂布見罪,乃先以酒五瓶詣布府,稟曰:“託將軍虎威,追得失馬。眾將皆來作賀。釀得些酒,未敢擅飲,特先奉上微意。”布大怒曰:“吾方禁酒,汝卻釀酒會飲,莫非同謀伐我乎!”命推出斬之。宋憲、魏續等諸將俱入告饒。布曰:“故犯吾令,理合斬首。今看眾將面,且打一百!”眾將又哀告,打了五十背花(用刑杖打脊背,打破的地方),然後放歸。眾將無不喪氣。宋憲、魏續至侯成家來探視,侯成泣曰:“非公等則吾死矣!”憲曰:“布只戀妻子,視吾等如草芥。”續曰:“軍圍城下,水繞壕邊,吾等死無日矣!”憲曰:“布無仁無義,我等棄之而走,何如?”續曰:“非丈夫也。不若擒布獻曹公。”侯成曰:“我因追馬受責,而布所倚恃者,赤兔馬也。汝二人果能獻門擒布,吾當先盜馬去見曹公。”一日戰後,布少憩門樓,不覺睡著在椅上。宋憲趕退左右,先盜其畫戟,便與魏續一齊動手,將呂布繩纏索綁,緊緊縛住。布從睡夢中驚醒,急喚左右,卻都被二人殺散,把白旗一招,曹兵齊至城下。魏續大叫:“已生擒呂布矣!”曹操進城,斬殺呂布於白門樓。

    二,曹操屬下尚書郎徐貌嗜酒如命,不免誤事。於是曹操禁止其喝酒。徐貌不敢公開喝,卻不免偷偷飲酒。一次他喝的醉醺醺的,一個叫趙達的官員問事,他難以辦公,只是醉眯眯的喃喃說:“中聖人”。趙達報告曹操,曹操非常生氣,但不理解“中聖人”是什麼意思。陪伴在左右的鮮于輔解釋道:愛喝酒的人把清酒叫“聖人”,把濁酒稱“賢人”,徐貌平時品行端正,偶爾講講醉話而言,所以自稱“中聖人”。曹操也是個段子手,聽後一笑,沒在追究。

  • 10 # Hi8605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群雄混戰,後來經過長期的戰爭曹操統一北方,劉備、孫權割據南方,最終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曹操面對長期的戰爭和連年的自然災害,實行酒禁——因為釀酒要用糧食,但是糧食作為戰爭時期急需的物資那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全民飲酒也會導致沒人工作(玩物喪志)所以曹操就下令禁酒。

    但是禁酒令一下達,就遭到以孔融為代表的士族階層的強烈反對,孔融更是為此專門寫《與曹操論酒禁書》,曹操為了順利推行酒禁,不惜痛下殺手找了個藉口將孔融害死了。但是即使是這樣,仍然有許多人偷偷的飲酒,徐邀是曹操的得力干將,居然違規喝酒,曹操被迫把他貶官,但是這只是個開始。

    從禁酒令下達開始,違禁的人越來越多,就連他的兒子曹植在臨出征前還喝得爛醉,於是這次的酒禁也就名存實亡了。

    杜康造酒

    魏武帝樂府曰:"何以解憂,惟有杜康"。自此之後,認為酒就是杜康所創的說法似乎更多了。竇蘋考據了"杜"姓的起源及沿革,認為"杜氏本出於劉,累在商為豕韋氏,武王封之於杜,傳至杜伯,為宣王所誅,子孫奔晉,遂有杜氏者,士會和言其後也。"杜姓到杜康的時候,已經是禹之後很久的事情了,在此上古時期,就已經有"堯酒千鍾"之說了。如果說酒是杜康所創,那麼堯喝的是什麼人創造的酒呢?

    "杜康,字仲寧,相傳為縣康家衛人,善造酒。"康家衛是一個至今還有的小村莊,西距縣城七八公里。村邊有一道大溝,長約十公里,最寬處一百多米,最深處也近百米,人們叫它"杜康溝"。溝的起源處有一眼泉,四周綠樹環繞,草木叢生,名"杜康泉"。

    縣誌上說"俗傳杜康取此水造酒","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有酒味故然不確,但此泉水質清冽甘爽卻是事實。清流從泉眼中汩汩湧出,沿著溝底流淌,最後匯入白水河,人們稱它為"杜康河"。杜康泉旁邊的土坡上,有個直徑五六米的大土包,以磚牆圍護著,傳說是杜康埋骸之所。杜康廟就在墳墓左側,鑿壁為室,供奉杜康造像。可惜廟與像均毀於"十年浩劫"了。據縣誌記載,往日,鄉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帶上供品,到這裡來祭祀,組織"賽享"活動。這一天熱鬧非常,搭臺演戲,商販雲集,熙熙攘攘,直至日落西山人們方盡興而散。

  • 11 # 空山簡史

    魏晉時期肯定是不禁酒的,要不怎麼有魏晉風韻,建安風骨?三國時期關於酒的典故和趣聞很多,今天就大家介紹一個關於酒的趣聞。題目是:喝酒的最高境界:生為酒鬼 死化酒壺。

    【導讀】三國時期有一位名氣不大的文官。一生博學,卻嗜酒如命。總希望自己天天泡在酒裡,還希望自己死後能化作一個酒壺,天天品著那酒香。這位“人間極品、酒中仙人”是誰呢?又有怎樣的精彩故事呢?

    歷史上嗜酒的人很多,帝王嗜酒會丟了江山,武將嗜酒能提神壯膽。普通人嗜酒,怕是會花光了家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位三國時期特別有意思的官員。他一生博學多才,卻嗜酒如命。總希望自己天天泡在酒裡,還希望自己死後能化作一個酒壺,天天品著那酒香。

    事不大,卻很有意思。可稱他是“人間極品、酒中仙人。”

    鄭泉,一位吳國文職官員為酒而發出的人生感嘆。

    卻說三國時期,吳國有一個從四品的文職官員,他叫鄭泉,字文淵。他是當時的陳郡人。三國時天下分為十四州。陳郡屬於豫州。也就是現在河南的太康、西華、商水、淮陽、鄲城、柘(Zhe)城等五六個縣的範圍之內。曹操的兒子曹植,最後就是被封在這個地方,所以後人稱他為“陳王”或“陳思王”。

    因為三國時期各地人才流動很是頻繁。鄭泉也不例外,來到了江南在孫權手下謀了個太中大夫的職業。鄭泉雖然在三國曆史上不出眾,可能你翻遍了《三國志》也不會注意到這個人。可人就是這樣,把一件事做到了極致,就會成為這個行當裡的老大。鄭泉愛喝酒,喝的別緻,喝的有聲有色,喝出了自己的風采。

    鄭泉特別愛喝酒,整天與酒為伴,不休息一天。有時也真佩服這個人的胃。要是讓咱們天天喝酒,受得了嘛?就這,鄭泉一個人閒下來的時候,還常常與身邊的人感嘆:願得美酒滿五百斛船,以四時甘脆置兩頭,反覆沒飲之,憊即往而啖餚膳。酒有斗升減,隨即益之,不亦快乎!

    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願意得到美酒五百斛,放到船上。這個斛,是個形聲字,就是鬥角斛。而不是現在常說的“一壺酒”的壺字。斛是古代一種容積單位,是像缸一樣的盛酒器。三國時,斛就是民間對石的俗稱,1斛=1石,1石=10鬥=120斤。所以漢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斛,十鬥也。”只是在宋朝開始,改為了1斛=5鬥。話扯遠了。再回到鄭泉喝酒的故事裡。

    鄭泉說:我願意得到美酒五百斛,放到船上。在船的兩頭放些一年四季的時令水果。每天坐在船上,喝著小酒,就著甘脆的鮮果,雲遊四海。喝酒多了,疲憊了就睡覺。起來餓了,就去品味美酒佳餚。酒要是天天唱著少了,斛中的酒會自動加滿。天天有酒,天天喝酒,這樣的日子,不就是最快樂的日子嘛?

    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每天喝著小酒,還想著天上再掉下個餡餅來。從古至今,想好事的人,多的是。但要能實現這好事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鄭泉嗜酒,卻從不誤事,還是一位出色的和睦使者。

    據說鄭泉非常博學有才能,而且志向不凡,工作中、生活中總能冒出一些與別人不一樣的想法。你別說,但凡有點才能的人,多少都有點放蕩不拘、恃才自傲。有才能而又發張分明的人,也總會覺得不能一展平生抱負,有種懷才不遇的感覺。縱觀歷史過往,一個人在失意時總是縱情酒色。

    鄭泉官不大,卻活出了自己的風采。雖然嗜酒,卻不誤事,是一位不畏權勢,有能力、成大事的人。多次代表吳國出使蜀國,為吳蜀合縱抗曹作出了貢獻。特別是在東吳偷襲關羽,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後,曾經作為吳國的和睦使者,被孫權派去白帝城,面見剛剛因為與吳國的戰爭失利而處在病中的劉備,為恢復吳蜀兩國邦交正常化進行了積極的斡旋。應該說成效也是很明顯的,此後吳蜀又開始了合縱抗曹。

    所以我們說鄭泉很有政治才能,屬於官輕人微,個性獨特,卻能力超群的型別。鄭泉在吳國政壇主要特點有兩個:一是有政治見解,敢於直言抗辯。二是有政治才能,多次出使蜀國,能夠完成吳蜀合縱任務。

    鄭泉喝酒卻不糊塗,總是在談笑間轉危為安。

    鄭泉在吳國為官,當時的吳國掌權人是孫權。孫權任命他為郎中,也就是一個小小的侍從官。後來升為太中大夫,也是一個管發表議論見解的官員。官職不高,卻能天天見到孫權。而且還總是不時地提出自己獨立的政治見解,有時和孫權意見不合,還會當面頂撞孫權,讓孫權下不來臺。

    孫權實在受不了,就對鄭泉說:“你喜歡當眾對我提不同意見,有時還很沒禮貌,就不怕我生氣嗎?”

    鄭泉回答:“臣聽說上有賢明的君主,下面就有正直的大臣。現在朝廷上下能夠暢所欲言,是因為大家都知道主公器量宏偉,所以我怕什麼?”

    孫權被這個鄭泉吹噓得英明大度,也不太好發脾氣,只好暫時忍著。後來有一次開宴會,孫權受到鄭泉的頂撞,心裡實在氣不過,就故意嚇唬鄭泉,命令把鄭泉押送到司法機關去治罪。

    鄭泉被押出去的時候,不僅面無懼色,還不停地回頭看向孫權。孫權被看毛了,就又把鄭泉給押回來,笑著問:“你不是不怕我生氣嗎?怎麼還這樣猛回頭,一而再,再而三地看我啊?是不是希望我大發慈悲,饒你一命啊?”

    鄭泉尖著嗓子回答說:“臣知道主公聖明,一向愛護臣下,肯定不會有性命之憂。快出門的時候被主公的威武雄壯所感動,忍不住想回頭多看幾眼呢。”

    你看看,鄭泉雖然嗜酒,腦子卻是好使,把孫權忽悠得不再生氣。還能在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的時候,保全自己的政治生命。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啊。

    鄭泉酒量大,膽子也大,面對大義,也能仗義執言。

    劉備稱漢中王以後,鄭泉奉命出使益州。一見面,劉備就問鄭泉:吳王為什麼不回覆我寫給他的信?是不是覺得我在益州稱王,名不正言不順啊?

    鄭泉沒有進行婉轉地解釋,而是耿直地回答道:曹操父子把自己凌駕在漢朝之上,看樣子,終有一天要篡奪皇位。殿下貴為皇族皇叔,本應該有責任保衛漢室。現在殿下不是親自拿起武器去討伐曹操,而是急於自封為王,這實在不符合天下人對殿下的期望。所以我的主公沒有回信。

    劉備稱王,本來內心就有點羞愧,聽到鄭泉的話,被嗆得不能言語,卻又不便發作。鄭泉的桀驁不訓、直言犯上,由此可見。

    鄭泉一生嗜酒,到他快死的時候,就對家人說:一定要把我葬在陶器工場旁邊。百年之後屍身化成泥土,或許我有幸被取材做成酒壺,終日與酒為伴,沒有比這更快樂的事情了。

    生為酒鬼,死化酒壺”。鄭泉一生與酒為伴,嗜酒如命,卻能在酒中品出人生真諦,活出了自己的風采。活著喝不夠,死了還想成為別人的酒壺,細品那酒香。

  • 12 # 老不看三國

    酒在中國古代是高檔飲料,是奢侈品,是隻有達官顯貴和豪門富戶才能經常享用的東西,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隨意染指的。

    因為古代糧食產量低,百姓存一些口糧都不容易,哪還有多餘的糧食釀酒呢?

    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中有一個叫孟達的人,他與諸葛亮聯絡起兵,結果孟達被司馬懿用閃電戰擊敗。

    這個孟達他的父親是漢朝的高官,什麼官職呢?州刺史。州刺史是漢代的省部級領導。孟達的父親是怎麼當上這個官的呢?就是靠幾十斤酒!

    孟達的父親叫孟佗,孟佗曾獻給漢靈帝時代掌權宦官張讓幾十斤葡萄美酒,就是這幾十斤葡萄美酒張讓表他做了涼州刺史!

    可見當時酒的珍貴!

    曹操喜歡酒,他寫過著名詩篇《短歌行》,裡面寫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美酒也因此名留千古。

    曹操還寫過《對酒歌》等與酒有關的詩篇。史書記載,曹操狂放不羈,曾在飲酒後與人說笑,頭插進了菜盤子裡。

    曹操的兒子們也喜歡酒,曹植曾因為喝酒誤事被曹操訓斥,曹丕則寫過關於葡萄酒的詔書:“中國珍果甚多,且復為說蒲萄。當其朱夏涉秋,尚有餘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膩,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長汁多,除煩解渴。又釀以為酒,甘於鞠櫱,善醉而易醒……。”

    但是,曹操作為一個政治家,還是考慮過飲酒對於糧食和社會的影響,因此他曾下過禁酒令。

    建安十二年,曹操考慮到常年戰爭導致田地荒蕪,糧食產量銳減,因此奏請皇帝希望禁酒,但是卻遭到孔融的反對。

    孔融是漢末豪門望族,孔子後裔,他天生嗜酒,又不服曹操,因此反對曹操禁酒,並且出言不遜。

    後來孔融被殺與此事有關。

    劉備在四川也禁過酒。

    四川本來是天府之國,但是劉備到來後與劉璋征戰,又遇到天災,劉備本身需要積累糧食與曹操作戰。

    因此為了節約糧食,劉備頒佈了禁酒令。

    這個命令一度十分嚴苛,就連家中有釀酒器具而沒有釀酒行為的人也被逮捕了。

    就因為這件事,劉備的寵臣簡雍還和劉備開玩笑,他對劉備說:你看大街上一男一女,他們都有“行淫”的器具,難道他們已經犯了通姦之罪嗎?

    惹得劉備大笑,放了那個家中有釀酒器具的人。

    至少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來,劉備的禁酒令還是很嚴格的。

    東吳沒有直接禁酒,但是東吳採取過“國營專賣”,即由東吳政府統一釀造售賣酒,這其實也是一種節約糧食的手段,等於變向禁酒,畢竟賣多少酒,什麼時候賣酒是政府來控制。假如糧食短缺,必然會減少供應甚至斷貨。

    進入三國後期尤其是晉朝,喝酒相比三國時代普及的多,因為政權穩固,尤其是當時中國經濟中心的黃河流域已經恢復生產,糧食產生大增,豪門望族的飲酒之風也就盛行起來了。

    魏明帝曹睿就是死於酒色,名士陸機更是有《飲酒樂》的篇章。

    竹林七賢中就有狂放的“酒徒”,《世說新語》記載,劉伶飲美酒之後一醉三年,三年後別人找劉伶妻子要酒錢,劉伶妻子十分憤怒,說人都死三年了還要酒錢?結果那人卻說,劉伶未死,只是醉過去了。結果開啟棺材一看,劉伶長出一口氣,唱道“好酒”!

    當然劉伶醉酒多半是傳說,但是他本身嗜酒如命卻是真的。

    魏晉時代的酒不是蒸餾酒,而是低度的果酒和米酒,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才是中國古代美酒的真實樣貌。

    需要說一件,我們都熟悉《三國演義》中曹操劉備“煮酒論英雄”,歷史上曹操確實在吃飯時和劉備論過英雄,但是沒有記載是不是喝酒了。當時是建安初年,糧食很少,喝酒是一件比較奢侈的事,倆人當時很可能只是吃飯,而沒有喝酒。

    《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經常出現在影視中的情節,現實中卻幾乎不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