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雨無阻wind
-
2 # 北京得明
量子力學的理論會越來越呈現出來其幼稚性的特質了。
量子的存在,存在於微觀世界,而微觀世界的生態體系環境其實是與我們人類所在的宏觀世界的時空環境或生態體系有著很多不同之處的,而且是功能作用屬性的很多差異,這絕不是目前所做出的量子力學公式或理論能夠完整描述和說明的。
其二,你如果有興趣,可以看一下量子力學的理論公式,你就會發現,這個公式其實帶有著很多宏觀世界的力學的色彩,而且其衍生推論的認知非常的“簡單粗暴”,具有很多的想當然的人為成份。是一個站在宏觀世界角度對微觀世界物質運動和存在狀態的描述,其忽略了很多的微觀世界自有的特質,這就如同一個城裡長大的人去描述農村生活一樣,他再怎麼描述,也不可能做到真實,充其量只能是“有點像,比較像”而已,關於量子力學,也是如此。僅此,更多的解釋,篇幅有限,不方便細論,抱歉。
-
3 # 如龍得雲13333
量子力學的存在屬於科學研究的範疇,與其它科學並不是背道而馳的。世界是物質的,分為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作為科學,既要研究宏觀世界,也要研究微觀世界。而量子力學就是微觀世界的產物。為了說明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什麼是量子。那麼什麼是量子呢?所謂量子就是物質粒子的非連續運動。一個物理量如果有最小的單元而不可連續的分割,就說這個物理量是量子化的,並把最小的單元稱為量子。如在光波的發射和吸收過程中,發射體和吸收體的能量變化是不連續的,能量值只能取某個最小能量元的整數倍,這一最小能量元被稱為"能量子",等等。如果物質的運動不是連續運動,那它就是非連續運動,這是一個簡單而直接的邏輯推理。如果你理解了這一點,也就理解了量子,知道了量子是什麼。正是這種非連續運動導致了原子系統分立能級的存在,這種能量分立性最早為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於1900年所發現,它的發現標誌了量子時代的開端。正是這種非連續運動導致了光波的粒子性表現,這使年輕的愛因斯坦於1905年試探性地假設了光量子的存在,並用它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這種非連續運動還導致了原子系統的穩定存在,這種穩定存在表現為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於1913年所大膽假設的原子定態,而原子的穩定性在當時仍然是個謎,連續運動無法解釋這一現象。也正是這種非連續運動導致了今天諸多量子新技術的出現,如量子通訊、量子計算等等。最終,正是這種非連續運動導致了微觀世界的存在,從而允許宏觀世界和我們自身的存在。知道了量子,量子力學也就不難理解。量子力學就是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學科。它提供粒子"似粒"、"似波“即波粒二象性及能量與物質相互作用的數學描述。它和經典力學的主要區別就在於:它研究原子和次原子等"量子領域”。因此,量子力學的存在並不是與其它科學背道而馳的,而是科學研究的一個分支,是專門研究微觀世界的一門學科。
回覆列表
背道而馳倒是不至於,不過很多理論都是顛覆性的,宏觀上,牛頓體系建立在微積分的基礎上,以無限分割和極限求和為根本基礎。這個理論體系在面對波和粒子的關係之間遇到了巨大的問題。
而量子力學認為最小尺度是有極限的,稱為普朗克長度,而某些物理現象也不是連續的,而是可以認為是有限個微小的疊加,這就推匯出了波和粒子的統一,隨機運動以機率形式表現,測不準等一系列“離經叛道”的理論。然而這些理論在驗證現象的時候非常的好用,這就很糾結了。
宏觀和微觀,目前還沒有大一統理論,宏觀的牛頓體系加愛因斯坦,似乎是觸碰到了一點本源的東西,但是還不夠真切。而量子力學告訴你一切就是這麼回事,就是個機率,無法用公式準確描述,這讓愛因斯坦等大家心裡十分牴觸,卻又無可奈何。
牛頓愛因斯坦宏觀體系和量子力學體系都是不完備的,互相不相容。未來的發展會是宏觀和微觀的統一,形成大一統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