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葡萄汁小妹R

    看《邪不壓正》這部電影就像做一場夢,朦朧的臺詞,跳躍的主線,飄渺的愛情以及蜿蜒起伏的屋簷……主角的行為動機和邏輯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缺乏勇氣,一開始很難意識到它的存在,讓人一度覺得構成這部電影的主角其實是彭于晏的爸爸們,是警察和日本人,是滿屏混雜的說著普通話、英語、日語、法語、北京話、日語風味的普通話的人。到了影片偏後部分,彭于晏開始正式復仇,他的復仇由於之前的隱忍必須以爆發的形式一發不可收拾,必須是瘋狂的,酣暢淋漓的,甚至有點幼稚的,這一段是我看得最爽的一段,彭于晏也終於成為了有史以來主動性出現最晚的主角。然而,姜文沒有讓這樣的情況持續太久,當彭于晏懲罰了仇人,同時日本軍隊被迎入京城的時候,我又再次感受到了影片開始時的那種無力感。“鬧得越大越好”並沒有阻止日本人的進犯,朱局長和根本一郎似乎也一直囿於對付彭于晏的境況中,歷史在這些個人的恩恩怨怨中,毫不留情地飛速發展。一切都是那樣虛無縹緲,連彭于晏深愛的女裁縫也二話不說地離開了,剩下真實的只有雪中的北平,高高的城樓,乾淨的內務部街……姜文的電影確實有節奏迷醉、運鏡炫技、梗又密集這些缺點,這對於習慣正常敘事的觀眾來說欣賞起來是有點困難的,甚至有些難受,尤其是這部戲,姜文剪下,更加地肆無忌憚。但奇怪的是,影片的節奏越快,就越讓我感覺到時間的緩慢流淌,就好像你盯著高速旋轉的車輪看,卻看到慢慢旋轉的影像。我想,正因為他是姜文,對影像有絕對特別的感受力,所以他能透過看似破碎的影像組合出一份“感覺”,讓我深陷其中,聞到了那個年代的味道。

    這“感覺”讓我覺得,也許故事細節和邏輯到底如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留在頭腦中的印象和感受,這也許就是姜文口中的“主觀的真實”。某些評價裡說姜文的電影過於自我,完全沒有錯,這其實就是姜文的客觀唯心主義在作祟。不知道是不是姜文早就知道這樣的風格會受到質疑,所以直接在影片中埋下了調侃影評人的梗。

  • 2 # 獨一無二1290946

    竟然有人關心研究起當下電影的邏輯問題了,這實在是又難得又可笑。質疑姜文電影的邏輯問題是對他的厚愛認可呢還是吹毛求疵的責備呢,這個社會邏輯根本不是主流,思考根本不是主流。

  • 3 # 影視小P

    事實上,這種沒有邏輯感的感覺很大程度上源於姜文“非套路”的電影語言。

    在《邪不壓正》上映前,姜文已經做過很多場訪談。每次他都力圖跳出那種對電影套路化的理解。這種電影的“非套路”被許知遠稱為“姜文的野生性”。

  • 4 # 思語

    姜文的電影本來就沒邏輯,。完全就是一群神精病在自我陶醉。即無內容也無美感!不知所云。看他的電影浪費時間。我的子女們也不看他的電影,年輕人也說不知姜文的電影要表現什麼!雜亂無章!

  • 5 # 棍棍_gun

    謝邀,我覺得有些人覺得姜文電影缺乏邏輯,這個問題,可能出在了他們認為的電影邏輯是需要表面清晰或者說一眼能理解的。這個“邏輯”我認為也是一種看電影的習慣,就好比故事裡面要有正邪,最後結局需要正義戰勝邪惡,或者說再來點反轉什麼的。可是我們有時候思考一下,這個習慣真的好麼?如果我們對電影的需求只是娛樂或者說是朋友聚會的談資,那麼在工作學習之後看看輕鬆愉快的電影,甚至再看到一些在我們已知習慣上再來點小驚喜的電影的話更加開心。。。。。那麼咱討論到這兒。。。回到姜文電影,第一個他的電影的個人風格,他喜歡的東西,性,屁股,槍,小念頭,大理想,美的遠方,醜的眼前,越嚼越有勁的臺詞,隱喻,諷刺,都在出現他每一部作品中。那麼要問他這些作品中基礎邏輯是什麼呢?我覺得一部一部去分析,豆瓣上有很多資深帖子,我懶得一一列舉。我想說,他的每一部電影的核心邏輯,都在講——人性,人的矛盾,人的不確定性,人的慾望(性,暴力,貪婪),還有我覺得最重要的,人對希望的美好向往,跟心中的夢。。。。也許有時候自己也想不明白的問題,在深夜的胡思亂想,記得清不清楚的夢境。。可能這就是電影的魅力把,實現我們的夢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確診尿毒症,怎樣跟剛訂婚的女友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