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若愚趣談
-
2 # 二黑和莽子
憤世嫉俗,嫉惡如仇的人大都愛憎分明,看事非黑即白。性格的形成與成長的環境有莫大的關係,所謂近朱者赤就是這個意思,一但形成欲待改變是很難的,即或是有意識控制也會在潛意識裡流露出來。
古龍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世界絕不會因為某人的性格而變,即或是手握重權的大人物也不能,他們更懂得順勢而為,而不是見水築壩堰而圍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那麼簡單,若以非黑即白對之後果可想而知,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憤世嫉俗,嫉惡如仇的人大多不太和群,甚至不容於人群了。
如果還有什麼可以改變一點點一個人的性格的話,也就只有時間,經歷和環境了。人在江湖幾十年,難免經歷一些事,好事壞事不平事又豈能事事入得眼,恐怕不如意十之八九,難道都學梁山好漢路見不平一聲吼?於是乎我們在一次次的經歷中銳氣消磨殆盡,如水滴石穿。即或是初衷不改,也已是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3 # 我是李明皇
這種性子的人,或許是認真,單純,堅持“真理”。但一般會與周圍世界格格不入,於是XX迴圈,愈發堅持自己要堅持的。或許就是“憤青”,狹隘,偏執。
先說憤。這種性子的形成其實是和Ta個人所處地位、角度密切相關的——往往處於客觀不得志或主管自以為是。
以往認識箇中學教師。一起吃過兩次飯,印象就是——典型憤青。可那時他年齡也不小了,四毛幾的人了,旁邊他的同學說,從高中起就這樣,幾十年不改,看來他要把憤青進行到底了。
但是,幾年過去,據說這傢伙升了副校長。那是所著名中學哦,問還憤青嗎?早就不憤了——有職有權有利了,心順了角度就變了。所以說憤不憤,好多時候是由屁股決定的。憤多半是於私於公有不滿才憤的。不滿消除了就不憤了。
再說嫉惡如仇和眼裡容不下沙子。這類人有自己的三觀,處事認真、不肯輕易苟且,比較理想主義,追求至純至清。放現在社會可能看不慣很多事情。故要麼直言無忌得罪人,要麼沉默封閉迴避外界,給人的印象是顯得清高。
這兩類人活的都是比較累比較痛苦的,在Ta們周邊的人也容易感到費勁。
只有撞過牆、碰過壁、吃過虧後,痛定思痛可能會有一個改變。
社會從來不是黑白兩極的,人也多樣複雜。任何人、事走極端了就不是好事。所以還是要多觀摩周邊人、事,多總結多學習,不斷修正自己。凡事多看主流、抓主要矛盾,儘量心胸眼界放寬對事處事,或可以減少或避免憤與偏。
不妥當、不完善的性格能改嗎。能。
一段朽木尚可以化為神奇,何況人?
——習慣成自然,自然成性格。
改成習慣,形成自然,就變成性格了。
-
4 # 香山先生
如何改變憤世嫉俗的性子,不再嫉惡如仇,眼裡容不下沙子?可以肯定地說,你是有正義良知的人,也是一個聰明人,首先為你的品行點贊。我認為有這種品性不應該改變,依然堅持正義,守人心之初才是人間正道是滄桑。如果改變,人們不能愛憎分明,是非不辯,沒有Sunny正義,那世界必然更加陰暗。儘管世俗氾濫,還是Sunny多於黒暗,依舊正道人間。一個人力量微乎其微,如果都堅持正義,就是偉大的力量,世界會Sunny明媚,人間正道無限寬廣。謝邀。
回覆列表
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但是,生活和時間往往會消磨一個人性子的稜角,隨著時間的消失,年齡的增長,曾經看不慣的現象也看慣了,因為自己有了很多經驗教訓,知道靠自己的力量改變不了什麼,如果繼續對抗,只能給自己招致麻煩。
我曾在鳳凰網部落格寫評論,每天追蹤熱點,用犀利的文字針砭時弊,久而久之,自己對現實中的很多不公也直接反感,於是,在單位裡得罪了不少人,給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多不便。在這段日子裡,我什麼都看不慣,可是這些看不慣的事情卻天天出現,我不但改變不了,反而會影響到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很不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