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探測衛星A
-
2 # 瘋狗的輕武
小鬍子壓根是沒法攻佔英國...1940年就開始籌劃的海獅計劃在我看來根本就是給英國點壓力,最終能夠逼和英國的一種手段。
當時德國陸軍勢盛,但陸軍你也不能劃澡盆子渡海去登陸英國不是。而海軍德國和英國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空軍的話德國佔優,但不列顛空戰中,由於英國主場作戰和雷達網的優勢也能和德國空軍硬生生打成消耗戰。
所以說希特勒看著丘吉爾頭那麼鐵,死不議和,那才轉而攻打蘇聯。畢竟蘇聯那會打個芬蘭都滿頭包,剛清洗完的軍隊戰五渣。但等蘇聯整軍完畢再打就沒那麼容易了。
英美援蘇的問題德華人應該有考慮過,甚至希特勒還認為英國死活不議和就與斯大林與丘吉爾有秘密協議有關。但也應該抱著著蘇聯與傳統歐洲國家意識形態不同,攻打蘇聯應該不會引起歐洲諸國太多反感有關。
其次,蘇聯雖然和德國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但是在波羅的海諸國和巴爾幹的小動作頻繁,尤其是離著德華人的命脈-羅馬尼亞油田很近。所以說,一邊是英國打不動,又議和,另一邊是蘇聯開始搞小動作,而這時候又恰好是蘇聯虛弱期。那就打唄。
英美援蘇應該和大陸均勢策略有一定關係,英華人慣用的套路。德國當時在Continental上幾乎沒有敵國的存在,而且進攻蘇聯前期和熱刀切黃油似的。如果蘇聯垮了,那麼整個Continental就是德華人的天下,這樣英國自身即便海軍再強,也很難自保。所以援蘇對於當時而言,是個必然,我想德華人當時不會忽略這點。
-
3 # Skyworld2
德國入侵蘇聯的原因,簡單分享一下:
1. 德國對英國久攻不下,因為英國的海軍和空軍力量強悍!
2. 二戰期間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以後,蘇聯入侵芬蘭,德國趁機入侵挪威。
可笑的是德國的海軍主力在挪威喪失殆盡,德國的傘兵卻打敗了挪威! 由此德國的海軍直到二戰戰敗也沒有恢復元氣。
3.希特勒充分評估了蘇聯軍隊和斯大林。從蘇聯1939到1940年入侵芬蘭戰役,希特勒認為蘇軍腐敗不堪,斯大林優柔寡斷,所以希特勒安排下屬研究拿破崙戰敗原因,準備攻打蘇聯。但是希特勒的參謀總部高層認為應該繼續攻打英國。
4.最後,希特勒灰心地看了屌絲海軍,看著強大的陸軍,有幾百萬軍人要供養,急於把漢斯的閃電戰和坦克機動戰運用到蘇聯,兵分三路史稱巴巴羅薩行動,Barbarossa Operation。
4.1 德國瞄準了蘇聯時期巴庫的石油(今天的喬治亞),烏克蘭西部 號稱歐洲的糧倉,莫斯科 那裡有豐富的勞動力。
4.2 北方集團軍由威廉·裡特爾·馮·里布元帥帶隊,攻佔列寧格勒。
4.3 德軍元帥費多爾的中央集團軍攻佔莫斯科。
4.4 格特元帥的南方集團軍攻佔烏克蘭。
回覆列表
在德華人看來,美國的參戰,或者說逐步成為敵人是必然的,只有儘快擊敗或佔領英國,才能拖延美國介入歐洲,甚至是謀取與美國某種程度的中立的關鍵。
後來德國在沒有搞定英國的前提下(不管是否能搞定英國,都會在近階段攻蘇的),轉而全力攻蘇,則是時間和機會所迫,德國認為此時是攻蘇最好時間也可能是唯一機會,是不能放棄的。
當時這是德國的認識,有正確也有錯誤。正確的是此後發展好像基本都按德國的預計順利地推進著;錯誤的是德國並不能準確預測許多變動因數,如美國英國快速實施“租借法案”、美國的戰爭態度的快速轉變和介入、德軍速決戰在蘇聯遇到的困難等等。
美國援蘇物資,並要在戰爭中逐步體現,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事實上戰爭的大多數時間段內,德軍一直是佔有主動權的,美援物資並未能在短時間內徹底扭轉戰爭態勢,只是起到維持蘇軍作戰的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援助的作用會逐步得到體現,並最終起到加快勝利程序的決定作用……
個人觀點,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