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水農莊家庭農場
-
2 # 秦安小徐的農家樂事
農用石膏在農作物上的施用,主要用於改良鹼性土壤,含有鈣和硫,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鈣,施入土壤後不僅可提供硫肥,還能提供鈣肥。由於土壤中鈣和硫的來源較廣,相對數量也比其他營養多,一般情況下,石膏單獨作為肥料施用的不多,只有當土壤中有效硫低於10毫克/公斤時施用石膏。在南方丘陵區的一些冷浸田、山沖田、低湖田、青泥田和爛泥田等,施用石膏的增產效果好,在油菜、花生及一些蔬菜作物上,施用石膏的增產效果一般在12%-13%左右,增產效果也比較顯著。
在生產上農用石膏主要有生石膏、熟石膏和磷石膏。它們的含硫和含鈣、磷情況各有所不同。生石膏含硫約18.6%、含鈣約23%,呈白色或灰白色,使用前應磨細,過60目篩,以提高其施用後在土壤中的溶解度。石膏粉末越細,改土效果越好,作物也較容易吸收利用。熟石膏含硫20.7%、含鈣25.8%,熟石膏容易磨細,顏色純白,但吸溼性強,磨細後須放在乾燥處,否則容易結團結塊。磷石膏其主要成分是二水硫酸鈣,磷石膏呈酸性,PH值一般為1-4.5,且含有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磷、硫、鈣、鋅、矽、鎂、鐵等成分,可以代替石膏改良鹼性土壤、花鹼土和鹽土,一般含五氧化二磷2%,含硫11.9%左右。施入土壤後可消除土壤硬殼,減輕土壤粘性,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對改良鹽鹼地有明顯作用。並能明顯地降低氮肥在土壤中硝化速度和氨的揮發損失,並使尿素、磷銨肥效期延長,並對作物體內水溶性硫酸鹽含量產生影響,可抑制蔬菜可食部分硝酸鹽的過度積累。
在冷浸田、爛泥田、山沖田等低產田中,因土壤長期積水,土溫低、通透性差,土溫回升慢,所以水稻移栽後返青慢,髮根難,分櫱遲,即使髮根,也因土壤懸浮,根抓不住泥,根系活力差,吸收力弱,常形成僵苗。有些綠肥茬早稻田,由於施用過量綠肥,浮泥鼓氣,使秧苗難紮根。如施用石膏,不僅能為水稻提供必需的硫、鈣素營養,還可使土壤膠體凝聚,把分散懸浮的泥漿沉清,使稻根著土吸收養分,及早紮根,吐葉和分櫱。一般在栽秧前畝施5-10公斤即可,還應抓緊在活棵後排水曬田、耘田,以利通氣增溫,再配合追施速效氮、磷肥,對防治僵苗效果更好。磷石膏和尿素混施後,比單施尿素減少氮素損失12.9%,稻田增產率達13.2%,一般每畝用磷石膏200-250公斤一次性作基肥施用。
在鹼性土壤中,鈣和磷酸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鈣鹽,因此,鹼性土壤中的鈣和磷的有效性一般都很低,這類土壤需要施用石膏來中和鹼性,調節鈉、鈣比例。作為改土施用時,一般土壤在PH9以上時施用。含碳酸鈉的鹼性土壤中,每畝施100-200公斤作基肥,結合灌水深翻入土,石膏後效長,除當年見效外,有時第二年、第三年的效果更好,不必年年施用。如種植綠肥及與農家肥、磷肥配合施用,效果更好。當作為鈣、硫營養目的時,一般水田可結合耕作施用或栽秧後撒施或蘸秧根,每畝用量5-10公斤;蘸秧根每畝用量2.5公斤;作基肥或追肥每畝用量5-10公斤。旱地基施撒施於土表,再結合翻耕,也可以條施或穴施作基肥,一般用量基施為15-25公斤,種肥每畝施4-5公斤。花生可在果針入土後15-30天施用石膏,每畝用量為15-25公斤。
回覆列表
石膏也是常用的用來補充土壤鈣和調節土壤理化性質的鈣肥,農用石膏有生石膏、熟石膏和磷石膏3種,呈酸性。主要用於鹼性土壤,消除土壤鹼性,達到改土和供給作物鈣、硫營養的作用。
(1)作為改鹼施用。一般在土壤pH9以上時需要施石膏,每667米施100~200千克,宜作基肥,結合灌排深翻入土,後效長,不必年年都施。同時應與種植綠肥或與農家肥和磷肥配合施用。
(2)作為鈣、硫營養施用。水田蘸秧根每667米用量3千克左右,作基肥或追肥每667米用量5~10千克。旱地撒施於土表,再結合翻耕作基肥,也可以作為種肥條施或穴施。基施每667米用15~25千克,作種肥每667米施4~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