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健康生活二三事

    謝謝邀請!♡其實藥物進入體內,在細胞、組織器官間進行作用,大部分都會產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只是藥物在進行新藥研究階段的時候,已經進行過臨床實驗,能夠界定藥品的適宜劑量,在治療窗內,藥物能夠最大程度的產生治療作用,造成較小的毒副作用。但對於一些治療窗較窄,或者個體化明顯的藥物,需要進行血藥濃度的即時監測,保證使用者的生命安全,甚至更換藥品。比如說丙戊酸鈉的毒性較大,我們可以考慮各種情況適宜的條件下,換成苯妥英鈉。

    對於是藥三分毒,我是這樣理解的:

    藥物與機體接觸之後,一般都經過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洩過程。藥物由與機體接觸部位進入血液的過程為吸收,由血液分散到全身組織細胞中為分佈,在組織細胞中經過酶類催化發生化學結構與性質變化的過程為代謝,在代謝過程中可能形成新的衍生物與分解產物,他們透過排洩過程離開機體為排洩。在這些藥物與機體作用的任何程式內,都有可能發生毒副作用。

    首先,吸收環節。藥物可透過消化道,呼吸道,面板和注射而被體內吸收。其中,以消化道舉例,藥物的吸收部位主要是在小腸內進行,小腸內的酸鹼度相對趨於中性,ph為6.6,弱有機酸在小腸內不易被吸收,苯甲酸就是如此。除此之外,首關效應也是影響藥物吸收的一個因素,這就像是一道關口,一般會使得進入體迴圈中的化學物質原形的量低於入肝之前,但也因此增加了部分代謝產物,另一部分代謝產物不進入體迴圈而排入膽汁。

    其次,分佈環節。分佈主要依靠迴圈系統,因此血流量大的器官就可能含有較多的轉移藥物,如肝,腎,腦等器官。但是由於有血腦屏障的存在,所以無法透過這個屏障的藥物,就不會對腦產生較大的副作用。藥物在組織器官的蓄積作用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其對靶器官的治療作用,但不慎就會導致毒副作用,尤其是臨床上使用兩種藥物時要慎重。例如,血栓患者服用抗凝血藥華法林,同時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時,如果服用白蛋白結合力強的保泰松,就會使得血液中游離型華法林濃度增加,引起出血。藥物也可能與內源性代謝物競爭與血漿蛋白結合,例如磺胺藥物置換膽紅素與血漿蛋白結合,在新生兒可能導致核黃疸症。

    接著,代謝環節。藥物代謝是具有一定時間的,其中有兩種的代謝方式,零級消除和一級消除。零級消除是不具有恆定半衰期的,很容易造成過量的情況,一級消除具有恆定的半衰期,能夠最大程度保證血藥濃度的穩定。按照一級動力消除的藥物,在五個半衰期內,能夠達到最大的恆定的血藥濃度。上文有提到,藥物的代謝酶有p450細胞色素酶系統,即肝藥酶,這也是主要的代謝酶。一般情況下,在肝臟能夠使得藥物被代謝,極性增強,毒性下降,但也有特殊的例子,如磺胺類藥物在生物轉化過程中與乙醯基結合,水溶性反而降低。西咪替丁是p450抑制劑,能使得自身和其他受藥酶催化的藥物轉化減慢,抑制滅活代謝,值得在正常的給藥間隔內都會產生藥物蓄積。

    最後,排洩環節。藥物可以經過腎臟,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徑排洩。其中腎功能異常的,就不太適宜服用對氨基馬尿酸,青黴素,水楊酸等經過腎臟排洩的藥物。而對於能夠經過乳汁排洩的藥物,更是要慎重服用,最好孕期和哺乳期不要服用藥物,否則容易導致嬰幼兒的先天性疾病和致毒致畸致突變。

    藥物是一把雙刃劍

    藥物能夠保障我們的健康,但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煩惱。但只要使用得當,慎重用藥,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比如說服用阿司匹林,一般情況下只是輕微的胃腸道反應,也就是沒什麼胃口,有時候人也會易困,乏力,嗜睡,但足夠的休息和清淡的飲食反而有助於病情的減輕。

    看病時要去正規的醫院,遵循醫囑,按照要求服藥,尤其是需要長期服藥的疾病,如高血壓,支氣管哮喘等,不能私自減藥或停藥。重拾健康,慎重服藥。

  • 2 # 憶途813

    古人云:是藥三分毒,這是對用藥要慎重的一個警示,提示這每一個醫生在對患者治療開藥時要慎之又慎,既要有利於患者病情,又要儘量減少藥物副作用,避免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損傷。

    藥物不管是經過靜脈輸注的、肌肉注射的還是口服的,都要經過肝臟和腎臟的代謝才能將有效物質作用於病灶,有害物質透過代謝排出體外,所以絕大部分的藥物在起效的同時,都會對肝臟和腎臟造成影響,加重其負擔。況且,大多數藥物沒有明確的作用靶點,即不能專一的作用於病灶,還會對正常的組織造成影響,所以說,是藥三分毒。

    藥物使用不當會造成很嚴重的影響,比如濫用抗生素現象,造成了超級細菌的產生,使得抗生素越用越高階,感染卻越來越不好控制。還有,現在很多人便秘時自行服用各種瀉藥,這樣不但會形成藥物依賴,還有可能引起結腸黑變病,最後可能會導致結腸癌變。

    總的來說,對於藥物使用一定要慎重,要建立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規範用藥,避免一些嚴重後果的發生。

  • 3 # 雲南阿虎

    從辯證的角度理解,不論什麼事情有好的一面就有壞的一面,所有的藥物都表明使用方法,每天最大攝取量,都是經過臨床試驗的,是充分考慮到人體耐受程度的,最大程度的治療人體不適,又不會對身體有過大的傷害,在一段時間內人體器官能祛除副作用(一些特效藥、激素藥品不在此列,有些副作用是不可逆的),過多過久的使用同一種藥物對人體的傷害是巨大的,例如有的人服用頭痛粉、克感敏成癮,年紀大了副作用就提現出來了,有的手抖,有的長年胃病。

  • 4 # 垣古匆匆

    藥的毒性在於劑量,在於生物在單位時間內能不能承受這種藥物帶來的影響,就像水這種物質,人每天必須喝,但假如短時間內大量飲水反而可能造成水中毒,長時間渴了也不喝水那也會對人體造成影響!脫離劑量、時間、物種、體質及重量來談是毒是藥那是耍流氓!

  • 5 # 吟遊詩人883

    這個問題要從人體的構造來講,當然,我瞭解的比較淺薄,屬於普及型的。

    我們通常講的是藥三分毒,指的是藥物在治療身體疾病的同時,對身體也有一定的損傷。這個,在醫學上叫做不良反應。

    首先,人體是由八大系統協調完成了身體各項機能的運轉,它們分別是:運動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迴圈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而其中的消化系統,幾乎和其他所有系統的機能運作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咱們吃藥也要由消化系統消化分解,最終經由迴圈至病灶而解除痛苦。藥的主要分子成分作用於抑制病灶,最終症狀得以緩解,而人體是一個複雜的機體,我們身體中不同系統之間的構成都有可能和藥物成分發生反應,最終引起不良或者良好的效果,治療病灶起到積極作用的,我們一般稱之為藥物療效,而作用於身體產生不適或排斥的,我們稱為不良反應。

    現代醫學,在製藥之前,已經在多種生物身上進行了大量,不同程度的實驗;例如我們熟知的小白鼠,以及我們人類的近親靈長類動物。之所以做這些實驗,就是要將藥物的不良反應控制在對人體危害極小的範圍內。除此之外,不同的用法和用量,對患者機體產生的效用也是不同的,在不同年齡的患者身上的用法和用量也有區別。

    我們吃的藥,說明書上都有禁忌事項和用法用量,只要不是對藥物成分過敏,一般不會有危害,即使有,不良反應都在可控範圍內;發現不良反應,立即停藥,嚴重的去醫院就診就好了。除此之外,一般藥物說明書上,幾乎所有的藥都會寫妊娠及孕婦慎用,這是因為妊娠和哺乳期的婦女,在用藥上很可能因由迴圈系統或分泌系統影響胎兒或嬰幼兒,這些藥對胎兒和嬰幼兒的生長和發育是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的。

    “是藥三分毒”這句話是就傳統中醫來講的,由於傳統中醫的藥材炮製過程比較簡單,藥物的有害成分沒有經過提取和清除,所以往往副作用較大。隨著科學技術的提升以及和西醫的融合交流,我們的傳統中醫在近年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所以藥物使用也越來越合理,越來越謹慎。

    任何藥物都有相應的副作用,然而真正有臨床不良體驗的患者只是很少數。不能因為害怕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就忌疾諱醫,因噎廢食是不可取的。當然,譬如發燒感冒之類的病痛,可以先堅持兩天,如果堅持一兩天還沒有痊癒,就要及時去醫院就診,因為人體的免疫功能發揮作用需要時間,另外很多患者一有頭疼腦熱就去醫院打針吃藥,或多或少都會有心理和藥理的依賴作用。

    這就是我的回答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一個高情商男生遇上一個低情商女生時,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