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故事工坊
-
2 # 阿部君
張愛玲最偉大的成就不是她這個人的性格,而是她的作品。我不知道判斷人性的絕對標準是什麼,也不知道“涼薄”這個詞是用來定義人的哪一部份元素。而且單純的用一個特定的標籤來指定一個人的存在,其實是非常武斷的作法。張愛玲不管是大作家的身份還是成功者的身份,其實也不應該承擔人們強加給她的道德判斷。所以,這個問題真的毫無意義。
張愛玲最偉大的成就不是她這個人的性格,而是她的作品。我不知道判斷人性的絕對標準是什麼,也不知道“涼薄”這個詞是用來定義人的哪一部份元素。而且單純的用一個特定的標籤來指定一個人的存在,其實是非常武斷的作法。張愛玲不管是大作家的身份還是成功者的身份,其實也不應該承擔人們強加給她的道德判斷。所以,這個問題真的毫無意義。
丘彥明女士新出的書《人情之美》,有一篇是寫張愛玲的,文辭相當溫婉恰當,表達了對張愛玲的敬慕懷念之意。不過有一段文字,也許倒“坐實了”張愛玲的涼薄,覺得她不近人情。
“張愛玲與我因工作需要而通訊……工作中,我們的信件永遠有去有回;我離開工作後,給她去信沒有迴音,遂明白這就是張愛玲。尊重她選擇簡單純粹的生活態度,不願有多餘的交流牽掛,不再去信打攪。”
張愛玲的一生——她的傳奇和特立獨行——自然會引來很多的“誤讀”。時間愈久,名聲愈遠播,“誤讀”也就愈多。(魯迅是另一個被“誤讀”得厲害的現代作家。)“子非魚,焉知魚之樂?”誤讀大概才是人生常態。要不怎麼說“知音世所稀”?或者說,一切“解讀”都是“誤讀”?
看了關於別人的隻言片語,或者知道了張愛玲的一點兒經歷,就大談特談、鄙夷有之的人,從來不少。一些著名的文字和事件,更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是她涼薄的“鐵證”。
它們的有趣性猶如“Sunny射進多稜鏡”。不妨在下面大抄一下。
胡蘭成的《今生今世》裡的寫:“愛玲種種使我不習慣,她從來不悲天憫人,不同情誰。慈悲佈施她全無,她的世界裡是沒有一個誇張的,亦沒有一個委屈的。她非常自私,臨事心狠手辣。她的自私是一個人在佳節良辰上了大場面,自己的存在份外分明。她的心狠手辣是因她一點委屈受不得。她卻又非常順從,順從在她是心甘情願的喜悅。且她對世人有不勝其多的抱歉,時時覺得做錯了似的,後悔不迭,她的悔是如同對著大地春陽,燕子的軟語商量不定。”
“我因聽別人常說學生時代最幸福,也問問愛玲,愛玲卻很不喜學校生活。我又以為童年必要懷戀,她亦不懷戀。在我認是應當的感情,在她都沒有這樣的應當。她而且理直氣壯的對我說,她不喜他的父母,她一人住在外面,她有一個弟弟偶來看她,她亦一概無情。這與我的做人大反對,但中國文明原是人行於五倫五常,並不是人屬於五倫五常。而倫常之所以數千年來不被革命革掉,是因為二十四孝同時也可以有桃花女與樊梨花。”
“愛玲好像小孩,所以她不喜小孩,小狗小貓她都不近,連對小天使她亦沒有好感。”
弟弟張子靜的回憶錄,也提供了張愛玲“冷面冷心”的例子。1943年,23歲的張愛玲寫文章聲名大噪之後,弟弟為了自己和同學辦的刊物《飆》去向她約稿。張愛玲回說:“你們辦的這種不出名的刊物,我不能給你們寫稿,敗壞自己的名譽。”後來張愛玲只給了弟弟一張素描,作為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