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淡風輕wwp
-
2 # 唐映紅
父母發現孩子性格內向,不主動與他人交道,還真不能一概而論,總想著怎樣改變、矯正,如果這樣,還真可能適得其反,種瓜得豆。
第一個問題,父母真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嗎?有些孩子天性樂群,有些孩子天性孤僻,後者嚴重的反映為泛自閉障礙,除了典型自閉症,還包括更為普遍也更接近正常發育的阿斯伯格綜合徵。有些孩子雖然還不到泛自閉障礙的程度,但性格偏內向、孤僻完全可能與生俱來。如果是這樣,父母要做的是不懷偏見地發現自己的孩子,發現他的獨特的天資特質稟賦;充分了解和理解自己的孩子,並且悅納他。
在發現、瞭解、悅納的基礎上,因勢利導地支援、幫助和引導孩子積極地適應和發展。注意,如果父母懷有改變、矯正的態度,那麼孩子會感覺到自己在父母眼裡“不正常”,從而更可能自卑,甚至愈加地退縮,反而適得其反。第二個問題,父母瞭解和理解孩子早期經歷了怎樣的教養對待嗎?孩子內向、孤僻、退縮,無非兩個主要原因,天性如此和社會化養成。學齡前,孩子的社會化養成主要就是父母如何教養和安排孩子,以及父母如何理解孩子的早期成長曆程。
換言之,孩子表現出怎樣的行為模式和傾向,從社會化養成角度是孩子適應養育環境的結果,“內向”是表現,其實質很可能是“退縮”,適應不良的反映。下面幾個因素都可能導致孩子表現為內向,其實是適應不良的退縮。
1、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太專制,總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顯得強勢、專斷和脾氣暴躁,同時又過於倚重懲罰等等,專制又強勢的父母教養方式會高機率造成孩子退縮、自卑,或者反映為對人冷漠,或者反映為II型熊孩子(即在父母面前安靜,揹著父母胡來)。
2、隔代撫養。孩子早期因為種種原因父母不能自己帶孩子,委託給祖輩隔代撫養。通常情況下,祖輩由於年歲較大,喜靜而不好動,那麼在帶孩子過程中就很可能給孩子以安靜、孤僻的示範和規訓,較少與其他孩子玩耍活動的經驗,這樣孩子的內向其實是壓制或沒有發展起來的結果。3、幼兒園的不良管束。目前國內許多幼兒園,為了避免孩子活動可能帶來的風險,長時間不安排活動,將孩子約束在室內並且安靜地坐著,個別幼兒園甚至給孩子餵食安眠藥以確保孩子安靜。由於每個孩子的感受性和耐受性不同,其中一些孩子完全可能僅僅因為這個因素而反映為內向。
4、孩子遭受創傷或虐待。家庭、幼兒園都可能給孩子以創傷或虐待,通常遭受虐待或創傷體驗的孩子會反映為沉默、內向。注意,對年幼的孩子,僅僅父母之間爭吵就可能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以上種種,理論上透過恰當的學前教育事實上是可以加以改善的,其中有些情形父母可能需要接受專業輔導或幫助。不過,關鍵還是看父母的觀念、態度和意識,父母意識得到,理解的了,重視起來,願意付出努力致力成長,越早期孩子就許多容易得到改善。要知道,無論孩子早期經歷和適應過什麼,對於學齡前孩子來說,他成長髮展的心理彈性是相當大的,通俗地講就是可塑性是相當大的。只要以積極、恰當和正確地方式介入干預,都能取得積極的改善效果。
回覆列表
我家寶寶也有出現這種情況,幼兒園每年的六一不是都會組織孩子表演活動嘛,可是我女兒就是不想上臺表演,我怎麼勸說都沒有用,可能她本身膽子比較小,也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吧。我一直想改改她這樣的性格,讓她敢於表達自己。去年暑假的時候我幫她在巧問教育報了一個幼小銜接班,主要看中他們老師能夠幫忙養成孩子的人際交流能力和一些綜合素質能力。他們還會經常有些課堂小表演,那個時候老師知道我女兒的情況後,還會從一些簡單的環節先讓我女兒表演,先樹立好我女兒的信心和安全感。慢慢的我也能感受到我女兒的改變了,她現在整個人都開朗了不少,今年的六一活動她已經提前報名,且在家排練好節目了呢,我還挺期待她今年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