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果果奇奇二寶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點悟。樓主所說的兩句話就包含在這句話裡。

    學習再多的理論知識不如實踐,實踐再多不如在生活中磨礪,生活磨礪帶來的積澱,在高人指點下茅塞頓開,領域生活的真諦。從而得到人生感悟。

    所以樓主所說的並不矛盾。讀書是基礎,多讀書才能瞭解更大的世界,也才是理解更多的事情。但是讀書要讀活書,要明天書中的精髓。有些時候你看了,但真的僅限於識字,並不能理解書的含義。又或者你只理解第一層的含義,而深層次的你不理解。這個時候如果有高人點撥一下,你會豁然開朗。所以讀書是前途,點撥是昇華。

    我們平時要多和人溝通,三個臭皮匠趕個諸葛亮。每個人的思想都有可取之處,我們要多學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板。㊗️前程錦繡。

  • 2 # 語文有道

    “書中自有黃金屋……”一詩的作者是宋真宗,詩名為《勸學詩》,全詩是: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嫌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全詩是勸導八旗子弟用功讀書,將來報效大清王朝的。有人說這詩表現的主旨功利性太強了,但中國自古而降,學優則仕,仕則榮華富貴,誰又說這詩表現的不是社會的真實呢?事實上,芸芸眾生,汲汲功名,誰不是首先努力追求小我的物質利益而後達則兼濟天下?大師南懷瑾說:“三千年讀史,無非功名利碌。”這是深悟真言啊。

    前人握管揮墨把人生的境遇和體悟書寫成冊,後人讀之如窺銅鑑,少走些彎路,多覓些捷徑,“開卷有益”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但是有人皓首窮經也不一定能看透書中的玄機,往往需要也看過書先領悟或領悟深透的人指點才開竅。所以又有了“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諍言。不矛盾的。就算說話的“君”大字不識,沒看過書,但是誰的人生閱歷不是一本書呢?他把自己的經驗告訴你,耳提面命,更直接,更真實,更可信。

  • 3 # 中山柴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是宋真宗趙恆的話。自古以來,人才都是人類社會的寶貴資源,做為皇帝,要治理天下,尤其需要人才,所以真宗才用這種極具煽動性的文筆來招賢納士。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如此,他看著一群群科舉士人進入宮殿,歡喜地對身邊臣子們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愛才之情,躍然紙上。

    那麼,怎樣才能為賢為才?唯有讀書。書的繁體是書,上聿下曰,聿是筆,曰是說話,就是用筆說話,古之先賢,感天識地,念古思今,嘆人生,察民情,辯是非,識真偽,將人生經驗給予提煉精選,輯以成書,後世閱者能從中領悟道理,少走彎路,多獲知識,事半功倍,此成才之捷徑也!

    既然成了才,便可為治人者所用,這是個雙贏局面,治人者靠人才使天下大治,國強民富,而人才也為國家所重,豪宅美女、錦衣玉食,也就水到渠成地來了。

    以上是說黃金屋、顏如玉與書的關係,下面再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與前者的所謂矛盾關係。

    其實二者毫無矛盾,中國是個禮儀社會,尤其古代,對禮節是十分重視的,特別是在面子事上,格外極端,比如說,明明自己家是鐘鳴鼎食,金馬玉堂,卻偏自謙為陋居、寒舍,明明對方家徒四壁,煙熏火燎,卻一定要敬稱為府上、華居,與人的思想交流也是如此,聽人一番話後,可能是真有收益,也或許是口是心非,但過場話卻是必須要說的:書雖有益,但比不過老兄你的教誨有益啊!

    這話雖透著赤裸裸的恭維,但用讀書來打比方,恰恰說明了讀書是多麼的重要。

  • 4 # 說書後生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很形象地展示了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這十年書,君說破天都沒有用。我是比較贊成小孩子要背書的,趁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多記住一些,有的時候不經意就會想到和用到。融會貫通也是要有內容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育碧捐錢重建巴黎聖母院,免費給玩家送遊戲《刺客信條:大革命》,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