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吃飯;
孩子打擾我們工作;
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
.......
一個手機就能全部搞定。在我們縱容孩子玩手機的同時,法國已出臺了新的法案:中小學生在整個校園和教室都不得使用手機。這一舉措從2018年9月已開始全面實施。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測試:
他們讓三組5歲的孩子在紙上畫小人。
結果,每天幾乎不看電視的孩子,畫出的小人最完整、最漂亮。
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孩子,畫出的小人簡單、呆板。
而看電視內容不被限制的孩子,畫出的小人要麼斷手、斷腳,要麼身體不完整或只有區域性,顯然是孩子被電視中的某些不好的內容影響到了。
心理學家得出結論:讓孩子過早、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會大大損傷孩子大腦發育,影響認知力、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且,這種傷害日後會很難彌補。
華盛頓大學有項實驗證明:
孩子從10個月起,每增加1小時看電子螢幕的時間,7歲時出現「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風險就增加10%。
來自電子螢幕的光影刺激是強烈的,適應了快節奏的孩子,很難在相對平淡的、靜態的現實生活環境中凝聚注意力。另外,玩手機還會增加孩子的肥胖率,削弱免疫力,影響身高增長和身體發育。
愛玩手機的孩子,正被手機一點點偷走健康和學習能力,早早就喪失了在同齡人裡的競爭力。曾有網友在泰國清邁機場偶遇一群日本小學生。他們或坐在椅子上,或坐在地上,沒有一個人玩手機,而是人手一本書在細細閱讀。
感動之餘,不僅唏噓不已。愛玩手機的孩子和不愛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也許比我們想象得更加遙遠。
在這樣一個智慧化時代,一點不讓孩子玩手機好像也很難做到。可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
很多國家的兒童機構都建議:
2歲前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
3-6歲可以適當使用手機,一天不要超半個小時。
6-18歲每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應限制在2小時內。
腦科學家洪蘭建議:當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被培養好後,再接觸動態的電子屏才好。
很多時候,孩子玩手機都是臨時起意且沒有限制的,這就導致容易上癮。我們可以給孩子設定一個規則,比如放學後可以玩半個小時手機,週六日可以看一部電影,較小的孩子每天只能看一集動畫片等 。當習慣養成後,孩子和父母都會變成一種自覺,就不會因為玩的次數和時長髮生「拉鋸」「談判」等問題。
父母以身作則很重要想讓孩子少玩手機,講一百遍道理,不如一個榜樣的力量來得有用。
龍應臺說:「玩,是天地間學問的根本。」
最優秀的父母,是最會帶著孩子玩的父母。
帶孩子散步、旅行、博覽群書,孩子會在自然中觀察蟲居、鳥鳴、草露,感知山、海、雲、霧之美,在書中拓展眼界和胸懷。從小被自然灌溉,被人文浸潤,被書香薰染的孩子,興趣自在天外,心中自有大世界,又怎會沉溺於手機等電子產品中?
一部小手機,往往藏著做父母的哲學,也藏著孩子的未來。
一天限制玩的時間。一般孩子的自律還是比較差的。所以,還是家長去限制,孩子再大一點。可以讓他們每天玩會,勞逸結合的作用。手機就是一個雙刃劍。看怎麼去使用。
孩子不吃飯;
孩子打擾我們工作;
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
.......
一個手機就能全部搞定。在我們縱容孩子玩手機的同時,法國已出臺了新的法案:中小學生在整個校園和教室都不得使用手機。這一舉措從2018年9月已開始全面實施。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測試:
他們讓三組5歲的孩子在紙上畫小人。
結果,每天幾乎不看電視的孩子,畫出的小人最完整、最漂亮。
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孩子,畫出的小人簡單、呆板。
而看電視內容不被限制的孩子,畫出的小人要麼斷手、斷腳,要麼身體不完整或只有區域性,顯然是孩子被電視中的某些不好的內容影響到了。
心理學家得出結論:讓孩子過早、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會大大損傷孩子大腦發育,影響認知力、想象力和創造力。而且,這種傷害日後會很難彌補。
華盛頓大學有項實驗證明:
孩子從10個月起,每增加1小時看電子螢幕的時間,7歲時出現「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風險就增加10%。
來自電子螢幕的光影刺激是強烈的,適應了快節奏的孩子,很難在相對平淡的、靜態的現實生活環境中凝聚注意力。另外,玩手機還會增加孩子的肥胖率,削弱免疫力,影響身高增長和身體發育。
愛玩手機的孩子,正被手機一點點偷走健康和學習能力,早早就喪失了在同齡人裡的競爭力。曾有網友在泰國清邁機場偶遇一群日本小學生。他們或坐在椅子上,或坐在地上,沒有一個人玩手機,而是人手一本書在細細閱讀。
感動之餘,不僅唏噓不已。愛玩手機的孩子和不愛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的差距也許比我們想象得更加遙遠。
在這樣一個智慧化時代,一點不讓孩子玩手機好像也很難做到。可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
先培養閱讀習慣,再接觸電子產品很多國家的兒童機構都建議:
2歲前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
3-6歲可以適當使用手機,一天不要超半個小時。
6-18歲每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應限制在2小時內。
腦科學家洪蘭建議:當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被培養好後,再接觸動態的電子屏才好。
對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做出約定很多時候,孩子玩手機都是臨時起意且沒有限制的,這就導致容易上癮。我們可以給孩子設定一個規則,比如放學後可以玩半個小時手機,週六日可以看一部電影,較小的孩子每天只能看一集動畫片等 。當習慣養成後,孩子和父母都會變成一種自覺,就不會因為玩的次數和時長髮生「拉鋸」「談判」等問題。
父母以身作則很重要想讓孩子少玩手機,講一百遍道理,不如一個榜樣的力量來得有用。
父母的陪伴讓孩子見識更大的天地龍應臺說:「玩,是天地間學問的根本。」
最優秀的父母,是最會帶著孩子玩的父母。
帶孩子散步、旅行、博覽群書,孩子會在自然中觀察蟲居、鳥鳴、草露,感知山、海、雲、霧之美,在書中拓展眼界和胸懷。從小被自然灌溉,被人文浸潤,被書香薰染的孩子,興趣自在天外,心中自有大世界,又怎會沉溺於手機等電子產品中?
一部小手機,往往藏著做父母的哲學,也藏著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