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匹夫之責

    大革命的主旨,並不是將歷史的都取消了。

    反對人類社會發展,一味保守甚至抵抗的,就被消滅了。

    真實的歷史,是各權力方共同建設迎接之新社會未來。

  • 2 # 蘇月是一種風景

    這個問題,在你的題目中,已經有答案了,貴族根本沒殺完,就殺了一點點的貴族,然後誇大戰果,這個是為了宣傳需要,要不然怎麼可能一個政權隨隨便便就垮塌,一個落後的封建王朝又回魂

  • 3 # 沙中古道

    法國大革命譜寫了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史最為波瀾壯闊壯闊的一頁。

    18世紀的法國波旁王朝推行“三級制度”,神權與王權相勾結共同維護封建傳統貴族尤其是宮廷貴族特權,對廣大第三等級包括新興資產階級與自由派貴族進行敲骨吸髓的盤剝與壓榨。

    1774年繼位的路易十六試圖透過改革,扭轉“七年戰爭(1756-1763)”慘敗於英國後法國淪為歐洲大陸二流角色的頹勢。相繼重任能臣杜爾閣與內克,遺憾的是由於觸動了王室頑固派的核心利益,路易十六投鼠忌器善始易善終難,各項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隨之取消。1787-1788年的經濟危機、貴族革命與日益腐朽奢靡的宮廷開銷,最終使得法國財政陷入到瀕臨破產的絕境。

    路易十六被迫同意召開三級會議。他的意圖非常露骨——向有錢的資本家與新興的自由派貴族開刀,妄圖一勞永逸的解決財政危機,甚至公開宣稱“什一稅、貢賦、領主特權是不可動搖的,王權也是不可動搖的”。這加速了貴族統治集團內部的分化。資產階級抓住歷史的契機藉助革命的巴黎人民的強有力支援,繞開國王召開制憲議會。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勝利,革命迅速輻射,各地的以攻打領主城堡焚燒封建地契為目標的農民運動風起雲湧,動搖了封建統治的基礎。

    1789年8月26日,由君主立憲派主導的制憲議會最終通過了《人權和公民權利宣言》,其所倡導的自由平等人權法治等原則觀念,是改造封建社會,引導法國走向近代社會的指標。可以看出,由貴族自身主導頒佈的法令,對法國進行根本性的改造,目的絕不是想當然的消滅“貴族”。在此基礎上法國曆史上的第一部憲法《1791年憲法》,概括了制憲議會已經頒佈的各項反封建法令,明確了國家性質和體制——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制國家。

    1791年路易十六的叛逃事件,以及隨之而來的外國武裝干涉的威脅,吉倫特派與山嶽派(後來發生分裂由雅各賓派取而代之)圍繞是否保留君主如何擺脫內憂外患的局面,展開了一系列明爭暗鬥。雅各賓派笑到最後,1793年6月24日國民公會通過了法國曆史上的第一部共和國憲法,基本上體現了盧梭的人民主權學說與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為穩定經濟抵禦外敵,羅伯斯庇爾採取了打擊投機倒把囤積居奇,釋出全民皆兵法令、鎮壓反革命等一系列恐怖措施,這樣一種戰時體制,其打擊的物件很大程度上是資產階級,即便是其強力推行的土地法令,徹底摧毀掉法國的封建統治,但貴族勢力自始至終主宰法國政治的局面沒有改變。

    熱月政變後督政府通知時期也好,拿破崙時代也罷,資產階級與貴族勢力始終相互妥協相互依附。尤其是各大資產階級派別其領導核心絕大部分都脫胎於接受了啟蒙思想的傳統貴族階層,或者直接由傾向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自由派貴族主政參政議政,或者自覺不自覺的轉化成新興貴族。拿破崙執政就得益於貴族勢力尤其是金融貴族宮廷貴族的輔助,1804年稱帝,一夜之間自己也化身貴族特權階層的保護神。他的對外戰爭在推廣大革命成果的同時,觸碰了歐洲所有封建君主國尤其是貴族階層的核心利益,最終兵敗滑鐵盧。路易十八在外國軍隊刺刀的保護下復辟了封建波旁王朝,但歷史無法阻止法國早已成為嚴格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國家了。法國的頑固派保守貴族勢力早已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披上了資本主義外衣的新興貴族。這就是無法抗拒的歷史方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榮威RX8、哈佛H9、長安95相比,哪個更適合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