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分身化影
-
2 # 自在獨行記
對於呂后這個人物的評價有兩種,一種是歷史評價,另一種是民間評價,歷史評價人物的功與過,在封建中國,男人是權力的持有者,有思想有智慧的女性,都只能通過男人來獲得權力,而這些女性並非傳統所描繪的那種迷惑君王控制大權的野心家。他們往往先是男權社會的受害者,在現實的打擊下,才變得冷酷無情,甚至滅絕人性,從呂后的人生經歷,我們大致可以看出這種轉變的無奈與淒涼。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呂后的一生也做過一些好事,呂后採用黃老之術以無為的方式管理國家委任良臣,頒佈良法。獨立掌政十五年的她輔高祖定謀策,減輕百姓負擔,匡正世風,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礎,也算大有作為。但是呂后恨透了戚姬與趙王如意,為了復仇呂后幽禁了戚姬,砍其手足、挖其眼、而後丟進廁所,稱其為人彘,讓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真是慘不忍睹。
民間的評價是比較重視人性這一方面的,影響她民間形象的有3點:
1、女主專政,大封諸呂。這在當時來說,民間會非常不認可這一點。因為女人主持朝政大權多少都會讓人們觀注和議論。
2、民間認為,呂后是在以怨報德殺害功臣韓信。
3、呂后的“人彘”事件讓她在民間形象非常的惡劣,她成了一個心狠手辣的女人,這是她人生中最大的敗筆。 封建社會很多女強人的兒子似乎都很文弱,與很多缺乏起碼人性之舉比較而言,文弱者不逾越做人的底線。呂后讓漢惠帝劉盈去見人彘,漢惠帝大驚失色而淚流滿面說實乃非人之舉,太后如此殘忍,朕還憑什麼治理天下?從這件殘酷的事實來說呂后這簡直就是人性的缺失,這件事最不為後人所認可的,因此以上3點導致呂后沒有得到民間的善評。
呂后心中的仇恨點燃了她對權力的渴望,在成事之前,呂后賢惠可人,成事之後則從一個柔弱的女子變成了剛強殘忍的女人。
呂后可憐嗎?可憐,因為她有讓人可恨的地方,她以惡的方式去復仇,處事沒有對自身道德做任何約束。
-
3 # 範範小蠡
呂后的可憐是分兩個觀點來談的
早年賢妻良母呂雉早年稱得上是賢惠的女人,初嫁給劉邦時,生活並不富裕,劉邦時常為了公務以及與朋友們周旋,三天兩頭不見人影。呂雉便親率子女從事農桑針織,孝順父母及養育兒女,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後來,呂雉為劉邦生下一兒一女
糟糠之妻被嫌棄,小三上位漢二年(前205年)四月,漢軍乘項羽陷入齊地不能自拔之際,一舉攻下楚都彭城。而項羽率騎兵迅速回防,與漢軍戰於睢水,漢軍大敗,呂雉等一眾劉邦家屬為楚軍所俘。直到公元前203年(漢四年)九月,楚漢議和方被放回歸漢。
回到劉邦身邊的呂雉卻發現劉邦身邊早已有了寵幸的戚夫人,此時的呂雉因為年齡長於戚夫人,常常作為留守,伴在劉邦身邊的是那戚夫人。
奪嫡風波劉邦在漢二年(前205年)六月即已立呂雉之子劉盈為太子,但即位為皇帝后,以劉盈仁弱“不類我”為理由,想要改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因為“如意類我”。戚夫人受到寵幸,常常跟隨高祖前往關東,日夜哭泣,想立她的兒子為太子。周昌、叔孫通等朝中大臣都堅決反對廢長立幼
人生逆襲,治小三,開啟事業巔峰劉邦死後,她毒死趙王如意,砍斷戚夫人手足,使她變啞,並置之廁中,名為「人彘」。惠帝不滿呂后所為,憂鬱而死。呂后遂臨朝稱制,為中國帝后專政的第一人。
呂雉也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皇帝制度之後,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性,被司馬遷列入記錄帝王政事的本紀,後來班固作漢書仍然沿用。她開啟了漢代外戚專權的先河。
呂雉統治期間實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廢除挾書律,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恢復舊典。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后施政極大的肯定
總結,綜上所述,對於她的婚姻來講,她是可憐的,對於事業方面,又是令人可望而不可即的,關鍵看她側重於哪個地方,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4 # 瘦馬哥讀歷史
呂后,可憐又可敬。因為她父親呂公的原因,一個大小姐甘願嫁給一個小亭長,本來以為他會知足。可是他在沒有通知任何人的情況下,突然間起兵反秦,這樣一來,他就走了,毫無音訊,而呂雉卻被關進了大牢,這是自己第一次被他拋棄,但是這個女人出獄之後,沒有恨他,出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聽他的下落,確定他有沒有遇到危險。而且還一次一次的去遠地方,給自己的丈夫送吃的喝的穿的,試問有哪一個女人能做到這樣呢?到了後來他漸漸地發跡,可是有一次,彭城慘敗後,為了逃命,將妻兒全部拋下,這個女人和她的兩個孩子拼命的逃跑,劉邦沒有管他們的死活,幸運的是兩個孩子逃出來了,但不幸的是,他為了加快自己馬車逃亡的速度,狠心把這兩個孩子給踹下車,這樣的人是有多無情。
這個女人在項羽的監獄裡面,一關就是關了三年,在這三年裡面,她過著非人的日子,但同樣也照顧著劉邦父親,儘自己作為兒媳的責任。作為一個媳婦和兒媳,我們挑不出來她任何毛病。作為一個女人,沒有丈夫的疼愛,又失去了兒子,除了拼命用權利來維護自己的地位,她還能怎麼自保呢?這也是很可悲的。而她對戚夫人失人性的狠毒,是一個女人的妒忌和報復。雖然確實不是誰都能幹出這種事,但也是事出有因的。別說什麼封建男權,三妻四妾很正常。過夠了苦日子,本來以為自己的好日子要來了,誰曾想它又開始寵幸別的女人,甚至想讓別的女人當皇后,讓別人的孩子當太子,這又能怎麼辦呢?尤其是最後的戚夫人,差點就把自己給取代了。所以說最後她暗自下定決心讓自己更加狠心更加強大,如果她不強大,她就會被別人取代,如果她不狠毒,那麼死的就是她。像這麼一個賢惠的女人,最終還是被無情的辜負。這是她可憐之處。
後來,呂后讓兒子劉盈前來觀看棄於茅廁的戚夫人,劉盈痛哭,被母親的慘無人寰所驚嚇,從此鬱鬱寡歡,患上了憂鬱症,終英年早逝,享年23歲。兒子劉盈死後,呂后擔憂朝中老臣有惻隱之心,所以讓呂家人進宮擔任朝廷要職,自己“垂簾聽政”,直到呂后駕崩,呂后計劃還沒有完成,劉氏皇族和呂氏外戚族展開了血戰,最終劉氏皇族取勝,劉家漢室江山繼續傳遞,呂氏被滅。
這個女人是個厲害角色,劉邦死後,她獨掌朝政十五年,雖滿手血腥,但是她也有一些為人稱道的政績,先是輔助高祖畫謀定策,爭奪天下,後來又減輕百姓負擔,導正社會風氣,廢除許多繁苛的法令,尤以廢除“三族罪”和“妖言令”為百姓所稱道。這是她可敬之處。
-
5 # 野史共享
呂后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女主之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人。提起呂后,人們關注較多的是她凶殘、暴虐的一面,那是因為對她缺乏全面的瞭解。讓我們將時光倒回,瞭解一下這位多面複雜的女人,瞭解之後或許你會對她有不同的評價。
呂后原名呂雉,其父呂公本是山東單縣人,因為避難舉家搬遷到沛縣。呂公在一次酒宴上結識了劉邦,呂公有一個特點~非常迷信相面。當他第一次見到劉邦時,就對劉邦的面相非常吃驚,認為劉邦的面相是帝王之相。於是在酒宴之後將劉邦留住,在知道劉邦此時還是單身時,呂公就對劉邦說自己有個女兒願意嫁給劉邦,就是在這樣一個呂雉毫不知情的背景下,呂雉就被父親許配給了劉邦。
婚後的呂雉與劉邦育有一子、一女。呂雉除了要照顧自己的孩子外,還要照顧劉肥。呂雉除了照顧孩子外,還要下地幹活。
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
呂雉有了兒女之後,還要在田中幹活。有一天,一位老人經過呂雉幹活的田地,向呂雉討水喝。呂雉趕快給老人拿來了水和食品。
呂雉婚後下地幹活,顯示了呂雉勤勞持家的一面。
劉邦犯事,呂雉坐牢。這是呂雉對劉邦的付出。
楚漢之爭時,由於劉邦的安排不妥當,致使呂雉在項羽軍中做了二十八個月的人質。劉邦攻下彭城,沒有第一時間去接自己的妻子,而且忙於接收財寶與美女,呂雉的人質生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楚漢之爭,呂雉為劉邦做了兩年多人質,是呂雉為劉邦做出的重大犧牲。
最終,歷經磨難夫妻團聚。呂雉本以為風雨之後能看見彩虹。但是此時劉邦的身邊早已有了年輕貌美的戚夫人。而呂雉與劉邦當年的那點感情早已不復存在。而且戚夫人仗著自己得寵處處刁難呂雉,還差一點廢了呂雉兒子的太子之位。試想,呂雉心裡是何等滋味。
我覺得呂后的這些遭遇是可憐的,是值得同情的!
-
6 # 三墩木槿榮
用可憐來形容呂雉,會讓人覺得很不舒服。但是當我翻讀完《史記.呂后本紀》,湧起的恰恰是對呂雉的深深同情。呂后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沒有稱帝的女皇,她開創了許多第一,比如:太后專權,女主稱制,外戚專權等。她屠功臣,殺皇子,虐殺戚夫人,心腸狠毒,手段殘忍,在歷史上從來都是以殘暴著稱。提起呂后,人們總會不自覺地把她與"人彘"、與狠毒,與沒有人性聯絡在一起,但是細讀完那段歷史,你也許會和我一樣,莫名地同情起這個可憐又可悲的女人來。
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呂后是呂公之長女。"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沛家焉",呂公因避仇投奔到沛縣,好友是沛縣令。縣令設宴款待呂公,也藉機收受財禮。席間呂公被"多大言而少成事"的劉邦以"賀萬錢"而"實不持一錢",還"狎侮諸客"的氣度吸引,竟於酒後留劉邦並許長女呂雉為之妻,實在讓人難以置信。《高祖本紀》上說呂公"好相人",因"高祖狀貌"而"重敬之"。通俗一點說,就是呂公善於看相,發現了高祖是個有前途的大齡剩男,於是把自己欲"與貴人"的"奇女"下嫁給未婚但已有個大兒子的政府小職員劉邦。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呂后生於前241年,劉邦大呂雉15歲。而劉邦長子劉肥生於前221年,劉肥是劉邦35歲與曹氏女子所生。以此推斷劉邦與呂雉結婚,至少是在劉邦35歲以後,那時的呂雉自然也是20開外了。但當時女子正常出閣時間應該16歲到20,也就是說,呂稚在當時也算是大齡剩女了!至於她為什麼會成為大齡剩女,可能與呂公避仇有關。因此,呂公急急下嫁長女於劉邦才顯得比較合乎情理。但是即便難嫁,也未必要嫁給未婚又育有一子好酒好色好吹噓好欠債的中年窮劉邦(要知道35歲在當時是可以做爺爺的人了)。為何呂公於酒宴後執意許婚,可能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呂公與劉邦臭味相投而惺惺相惜,或者因酒後胡言而訂下了婚約。但是,無論如何,呂雉聽從了父命,無怨無悔地嫁給了和父親年紀相仿的劉邦。此刻的呂雉是賢靜溫順的女兒,婚姻全憑父母做主,哪怕是一結婚就成為後媽,她也毫無怨言。
嫁給劉邦後,和他育有一子一女,並安於本分,勤勞踏實地過起窮日子。她支援劉邦工作,自己拖兒攜女地下地幹活(幹活中遇"老父請飲","餔之",得算"天下貴人"之命)(《高祖本紀》),奉養太公,也並無虐待劉肥的任何不良記錄。可以說此時的呂雉是溫良賢淑的妻。
劉邦因秦役而"亡匿",呂雉受連坐而下獄;劉邦的56萬兵卒被項羽3萬精兵所破敗走彭城西,才派審食去沛縣接太公呂后,不想歸漢途中,這一行人被項羽所虜,呂后因而在楚作人質3年。其兩次下獄的遭遇非常人所能想及,幾死者數矣!此刻的呂雉,母子分離,夫妻異地,生死未卜,但她毫無怨憤之言行,她以常人難有的堅韌承受磨難,接受命運的安排,支援著丈夫的一切決定。此刻的呂雉堅毅孤苦卻懷揣希望,是一位因丈夫而屢遭磨難卻毅志堅強的女性。
當她受盡磨難,闖過生死,終於回到闊別已久的丈夫身邊,本以苦盡甘來,卻發現丈夫身邊美女如雲,尤其還多了個能歌善舞深得劉邦寵愛的戚夫人。原來劉邦被封為漢王,久久不接妻子的原因是他身邊從來不乏年輕貌美女人,何況此時還有個深得王心又才貌俱佳的戚夫人。呂后生命中為之付出青春,差點付出性命的,該能依靠終身的那個男人已然是她人的夫君。眼看著這個男人不曾給過自己的那一腔溫情全給了她人,此刻的呂雉是無比孤獨的,她的內心充滿了悲涼與憤恨。從那往後,她必須隱忍而努力,以爭得她和她的子女們在家中應有的地位和權利。
回到漢營的呂雉38歲,但苦難的生活已將她磨練成"為人剛毅"(《呂后本紀》)的女性。她深深明白自己的處境,選擇順從與隱忍,任由劉邦朝三暮四,任由他與戚夫人歌舞昇平,她甚至還從容地幫劉邦撫養因一夜情而生的劉長。只要她還是皇后,劉盈還是太子,一切都還有希望,一切都還可以忍受。她和劉邦的女人們和平共處,並積極地幫劉邦打理宮內外事務。史記中找不到任何關於呂后迫害劉邦身邊其他女人(除了戚夫人)的記錄。在劉邦死後,她甚至讓劉邦的姬妾隨諸皇子之封地,代王劉恆之母薄姬就是典型,由此可見,呂后在劉邦生前死後,是善待劉邦身邊女人的,她不爭風吃醋,不打擊報復。此時的她,是個合格的,能幹的皇后。雖然她內心孤獨,但不失自強。她在大漢初年,通過自己及兄長周呂侯、建成侯的努力,成了劉邦得力的合作伙伴,特別是在果斷誅殺韓信,計殺彭越後,呂后已然成長為卓越的政治家,她有時比劉邦更有手腕,殺伐也更果決。她的種種表現穩定了她在大漢朝野中的地位,成為太子身邊他人難以撼動的力量。
但是即便如此,劉邦還是要廢儲,要改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為太子,理由極其簡單,只因為劉如意"類我",我想也因為戚夫人的"晝夜哭泣",還因為劉邦深愛著戚夫人母子。這個危險的訊號,讓呂后發瘋,她已失去了丈夫,泯滅了自我,還要讓她的兒子失去江山,甚至還可能失去生命,這是她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事。於是她跪謝力保太子位的周昌;讓建成侯呂澤祕密劫持張良,逼之"為我畫計",這才有了商山四皓出馬,讓劉邦誤以為太子"羽翼已成,難動矣",進而感嘆道"呂后真而主矣","為若(戚夫人)楚歌"而"不易太子"(《留侯世家》)。
呂后在廢立太子的鬥爭中取勝,但戚夫人給她帶來的傷害是銘心刻骨的,那種傷痛慢慢地演變成了仇恨在她的心裡日益發酵。在鬥爭中成長起來的呂后,若無其事般的隱忍著一切。劉邦死前雖然擔心呂后會秋後算賬,先讓年幼的劉如意之國,並派有恩於呂后母子的周昌去做趙王劉如意的國相,但是他好像沒有發覺呂后的深仇大恨,或者說低估了這種仇恨,亦或是一向以能識人自居的劉邦此刻卻沒能清楚的認識呂后,因而他死前沒有留下一紙詔書以保護戚夫人母子平安。於是當劉邦駕崩,呂后立刻關戚夫人於永巷,召趙王劉如意回京被周昌力拒,於是改召周昌歸京,再召趙王,一步步完成仇殺計劃。而一直深受寵愛的戚夫人,沒有一點政治頭腦,更不懂自己給呂后帶來的傷害,也不知趙王處境的危險,還在永巷唱《舂歌》以抱怨。她哪裡是呂后的對手,久怒成疾的呂后毒死了被惠帝劉盈隨身保護的劉如意;砍斷了戚夫人的手腳,剜掉她的眼珠,薰聾她的耳朵,並讓她喝下啞藥,扔在窟室,活活將情敵政敵做成了"人彘"。甚至這樣還不夠解心頭恨,她要讓劉盈親眼目睹"人彘"以示手刃勁敵人的快感。這種沒有人性的做法是呂后復仇洩憤的表現,手段殘忍,泯滅人性。此刻的呂后,是個瘋狂的女魔頭,肆無忌憚地掃除敵手,發洩著滿腔的憤怒。而這也讓她留下了千古毒婦的罵名,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斷送了劉盈的性命。但反過來看,這何嘗又不是呂后久積傷痛的對映,不是被人生的苦難扭曲了靈魂的表現呢。這讓我想起宋真宗的皇后劉娥來,這個女子,無論出身、經歷,還是對丈夫的付出,都不及呂雉,但是她得到了真宗有始有終的愛。因為出身低賤,她得不到皇家認可,遭到驅逐。但身為王府公子後來成為真宗趙恆將其藏於城外,偷偷養著,這一養便是15年。其間二人經常私會,趙恆還讓她博覽群書,研習琴棋書畫,增長才幹;當趙恆成為宋真宗,不忘舊情,接劉娥入宮,恩寵如昔。劉娥不能生育但並不影響真宗對她的愛,真宗甚至幫她借腹生子(傳說中的狸貓換太子),從而立她為皇后。真宗當政其間,總將她帶在身邊,並讓她議政。甚至在真宗臨崩前還下詔:此後由皇太子趙禎在資善堂聽政,皇后賢明,從旁輔助。通過詔書真宗讓劉娥擁有了裁決政事的權力。所以在劉娥攝政其間,她感念丈夫,決不學武后稱帝;她善待仁宗,善待仁宗的生母及其家人。因此劉娥去逝仁宗得知身世,揭開真相後,感念劉氏,善待劉氏族人。劉娥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享富貴與權力,最幸福而善終的女性。呂后與之,雖都是有能量有智慧,有謀略有手腕的女性,都與皇權相伴,都能稱帝而不稱帝,但境遇迥異,結局殊遠。劉娥一生享受恩寵又權傾朝野,死後受人敬重,恩澤族群。而呂后一生歷經苦難,在家國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她幫助劉邦誅殺開國功臣韓信彭越;她為保自己血脈的永久榮華喪心病狂地將外孫女嫁張嫣給兒子劉盈,卻不曾想親見著一雙子女早亡;她為保呂氏富貴誅殺劉邦的諸位皇子(甚至在駕崩前一年連殺三位皇子劉恢、劉友、劉建)並大封諸呂。呂后直至生命的最後時刻,雖居高位,卻總也不放心,總也不安穩。她的一生總是抓奪,也總是在失去。不知她可曾想到她力保的呂氏家族會在她去世後不到一年,就慘遭滅族之禍。而她自己也因殘暴狠毒被後人詬病,留下了永世的罵名。
回顧呂后一生,於己於人都是不幸。她與劉娥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攝政太后,但二人的人生,何以如此不同?造成呂后悲劇人生的原因是什麼?我想,一個人的悲劇命運總是諸多因素導致的,但以下兩方面該是主要原因。
其一,呂后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三個男人,一個也靠不住。父親呂公識面嫁女,他只識富貴,不識幸福,或者根本就無視女兒的幸福。在呂雉的婚姻大事上,呂公的做法,無疑是不夠認真不夠負責的。草率的選擇夫婿是呂后人生悲劇的開始。呂雉長相平平,大齡晚婚,雖然丈夫年長15歲,但他不愛呂雉,呂雉只是他那個結婚成家續後的物件,不是愛人。所以他可以與呂后共患難,也可以給她富貴,但幸福與快樂卻只能給歌善舞的戚夫人,這是呂雉人生悲劇的根本原因。劉盈自小缺少父親的陪伴與教養,性格懦弱,在殘酷的權力爭鬥難以自保,他又如何給呂后以依靠?
封建社會決定女子命運的三個男人,都不能成為靠山,人生不悲而何?
呂后悲劇人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愛與信任的缺失。呂后愛自己的父親,信任自己的家人。所以聽從父親對自己婚姻的安排,哪怕是極不合常情的婚姻,她也相信父親,相信父親的選擇與安排。當她嫁於劉邦,她辛勤地操持著家務,任由劉邦在外做事,無論是做政府小職員,還是逃役受累,甚至連劉邦起義,她都聽之任之並無怨無悔地跟隨他,支援他。但是無論是父親還是丈夫都沒有給她足夠的安全感:父親避仇,導致呂雉成為大齡剩女;草率地嫁女,成了她一生的悲劇開始。與劉邦結婚後的呂雉,沒有過幾天安穩日子,不是流離失所,就是權力鬥爭,總是在生死存亡中掙扎。當呂后費盡心力保住劉盈皇位,卻得不到兒子的認可,哪怕是理解。她的人生始終走在困境當中,總是無人依靠,總是獨自突圍。呂后在傷害中成長,在苦難中強大,沒有誰能給她足夠的安全感,也沒有誰會真正在乎她過得是否幸福。她只能靠自己,於是那個曾經柔軟善良的呂雉,慢慢變成冷酷無情的女魔頭。她那顆溫柔善良的心漸漸失去溫度,漸漸變成了保護自己的既冷又硬的盾牌,也變成傷害他人的利器。當愛往而無返,恨必生焉,悲劇也將不可避免。
嗚呼!女子之一生,其遇孰可量哉?
-
7 # wy風範
呂后。他是漢高祖劉邦的妻子;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與皇太后,世人將她與武則天合稱為“呂武”。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她是如何從賢妻良母變為一代心狠手辣,殺人無數的悍婦。
嫁給渣男,顛沛流離
在呂家搬至沛縣的喬遷宴上,當時只是亭長的劉邦(相當於現在的鄉長)前來參加,卻沒帶一毛賀禮。要知道當時呂公和沛縣縣令私交甚好,所以縣令手下的官員都想要巴結他。呂公本來想要把劉邦趕走,但是見到其本人時,發現其面相不凡,日後必成大事,所以當即決定把女兒呂雉嫁其做妻。然而此時的劉邦就已經有了一個未婚先育的兒子劉肥,孩子的母親曹氏是與劉邦未婚搭夥過日子的一個村婦。婚後,呂雉為劉邦誕下一兒一女,分別是後來的漢惠帝劉盈和魯元長公主,對劉肥也是照顧有加。劉邦卻整天不著家,在外周旋公務,還經常做一些不著調的事情,所以整個家庭都是呂雉在承擔,養兒育女,自力更生。後來,楚軍與漢軍戰於睢水,漢軍失敗,呂后等人被俘。被俘期間,劉邦身邊卻出現了年輕貌美的戚夫人,整日歌舞相伴,早已忘記自己被囚楚牢的糟糠之妻。後來,楚漢議和,呂后等人被放回。歸來後一切物是人非,從此賢妻良母不再存在。
誅戮功臣,殘殺戚夫人
我為你操勞半生,養兒育女;我因你淪為階下囚,你卻在我被囚期間另結新歡,醉生夢死,這一切我都可以接受,但是你卻想廢我兒子太子之位,立戚夫人之子,這我絕不能原諒!千年後,有人為戚夫人說話,說她天真單純,怕劉邦死後自己無靠山,所以才想要讓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以保全性命。我想這種說法沒有一個女人可以接受,在女人眼裡,戚夫人的角色就是當今的小三。所以呂后迴歸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鞏固自己的權利,她和蕭何聯手鏟除韓信,以此震懾其他曾經的功臣。韓信曾經被蕭何極力推薦給劉邦,最後卻也死於蕭何的圈套,所以今天我們聽說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便來源於此。後來,呂后協助劉邦鎮壓叛軍,打擊各方勢力,在推進漢朝統一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劉邦死後,呂后兒子劉盈稱帝,呂后為皇太后。這時呂后心中積攢的恨都要發洩出來,所以她馬上囚禁戚夫人,讓她戴上項圈,穿上囚服,每天舂米做苦役。然而真正給戚夫人招來殺身之禍的是她自己編唱的一首歌曲。一天,戚夫人做苦工時唱:“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汝?”這首歌傳到呂后耳中,其大怒,先命人毒死了戚夫人的兒子,再讓人砍掉戚夫人雙手雙腳,剜其雙目,薰聾雙耳,毒藥毒啞,投擲於茅廁中。這就是呂后發明的“人彘”之刑,殘忍無比,有違人道。後來,呂后讓劉盈前來觀看棄於茅廁的戚夫人,劉盈痛哭,被母親的慘無人寰所驚嚇,從此鬱鬱寡歡,患上了憂鬱症,最終英年早逝,享年23歲。
臨朝稱制
劉盈死後,其子嗣尚幼。呂后擔憂朝中老臣有惻隱之心,所以讓呂家人進宮擔任朝廷要職,自己“臨朝稱制”,也就是慈禧太后那時的“垂簾聽政”。這樣說來,呂后才是歷史上太后干政第一人。為了繼續強化自己的統治勢力,呂后先後殺掉趙王劉友和樑王劉恢,並加封自己的哥哥和侄兒為王,開啟了外戚干政的先例,企圖打造呂氏皇族。政治計劃沒有全部完成時,呂后駕崩。其死後,劉氏皇族和呂氏外戚族展開了血戰,最終劉氏皇族取勝,劉家的漢室江山繼續往下傳遞。
一個女人,一生操碎了心,也傷透了心,所以她決定變得狠心,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自己,讓自己在這亂世,在皇權鬥爭中活下來,走下去。都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那“可恨之人”也有“可憐之處”,這個女人的一生走的太不容易
-
8 # 陳真人說些真話
倘若呂后不在乎別人是否“可憐”她,那她在乎什麼?當然是自己的利益,特別是統治者的利益。
所以啊,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領導者的思維,是得失問題,有全域性觀,不會計較一兵一卒的得失。
親愛的朋友,您怎麼看呢?
-
9 # 小花花談古今
不可憐。是女性的好榜樣。情愛本來不是世間長久之事,更何況,她的老公是劉邦這樣不顧情義之人,如果放在別的女人身上,可能會期期艾艾的,怨天尤人的控訴自己嫁給一個沒良心的男人,但是她沒有,在失去寵愛後,更加果斷心狠的成就了一番女權霸業
-
10 # 大牙說國漫
只要對歷史有那麼一點點興趣,大概所有人對漢初的呂后,都有一個模糊的歷史印象,但是考據君相信這個印象一定並不美好。太史公筆下的呂后:殘忍,惡毒,冷血,貪戀權利。可是在歷史無數的責備與漫罵中,小編在整理了呂后的生平後,卻只看到一個孤獨的可憐女人:她想得到夫君的愛,劉邦卻棄她如履;她想保護自己的兒子,漢惠帝卻對她口出惡言;她想守護自己的家族,家族的人卻根本不關心她的死活。最後這個可憐的女人,只能一個人,落寞的在長樂宮孤零零死去。
柔弱的少女
十七八歲的少女,一般對自己未來的丈夫會有什麼樣的幻想呢?才華橫溢,風流倜儻之類,都不算離奇,畢竟少女情懷總是詩。可正處於這樣美好年華的呂雉,卻怎麼也沒有料到,自己的父親呂大爺,竟然在酒宴上,因為看好一箇中年男人,竟然毫不猶豫就把自己嫁了出去,絲毫沒有顧及到她的感受。
回覆列表
呂后,是漢高祖劉邦的妻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世人將她與武則天合稱為"呂武”。
呂后在歷史上的爭議頗多,心狠手辣,很惡毒,但其實呂后呂雉原本也是一位溫良賢淑的女人,在家相夫教子,只不過後來在劉邦稱帝的過程中經歷了太多的磨難,兩次淪為人質,九死一生才最終回到劉邦身邊,卻發現自己心愛的丈夫身邊早已經有了她人。呂雉認清了事實,知道丈夫靠不住了,所以開始自己攬權,發展自己的勢力,原本還是為了保住自己,但是權力的滋味一旦嘗試就容易上癮,因此呂雉的慾望越來越大,所以手中權力也越來越大。後來甚至連朝廷的開國功臣她也敢動手,一部分是因為劉邦不方便出面,另一部分也可以證明呂雉的勢力確實是如日中天,也正因為呂雉在對待朝廷大臣韓信的問題,以及後來丈夫的妾戚夫人的手段上,太過於殘忍,才揹負了幾千年的罵名。
呂后先後掌權達十五年,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女性統治者。呂雉初嫁給劉邦時,親率子女從事農桑針織,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劉邦率眾起義,呂雉被官府關進大牢,歷經磨難,性格更加堅毅果敢。出獄後隨劉邦轉戰軍中,經歷戰爭風雲,增長了文韜武略。劉邦稱帝后,封呂雉為皇后。她參與朝政,獻策施計,輔佐朝政,機智權變,能謀善斷,是一位有抱負、有韜略、有作為的政治家。劉邦死後,她臨朝稱制,又做了一番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