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聚氺軒

    中學時的歷史課本在提到這次危機時描述了一個現象,由於生產過剩,資本家將大量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一時奶流成河,當時我的感覺是,一來這麼多牛奶白白浪費掉,太可惜;二來那麼多窮人在捱餓,這些人卻寧願把牛奶倒入河流也不分點給窮人,簡直太自私自利。

    然而時隔多年,詳細瞭解了這件事之後,才明白在當時的情形下把牛奶倒掉,或許是最合理的做法。

    實際上,在1929年大蕭條開始之前,美國60%以上的家庭收入低於生存必須的2000美元。分配不公,收入不足的問題就是大量財富聚集在少數大資本家手中,有效需求不足。隨後,信貸消費應運而生。小時候的課本里有一段對話很經典,中國老太說攢了一輩子錢終於有錢買房了,外國老太則說,這房子住了一輩子,今天終於把房貸還清了。雖然事實是,攢一輩子錢離房子可能還是很遠,貸款買房是大多數人的出路,但是在當時的美國,過度的超前消費極大刺激了經濟的虛假繁榮,更多的家庭消費了大量牛奶等相對奢侈的產品,牧場主不斷擴大生產。這為後面的危機埋下伏筆。

    為打擊過熱的股市,胡佛總統出臺一系列貨幣緊縮政策,本來就已經快狂奔到頭的經濟立刻呈崩塌之勢,股市大跌,銀行倒閉,信貸業務受到毀滅性衝擊。有效需求打回原形,居民的消費能力大減;企業產品賣不出去,又無法借到資金週轉,實體經濟崩潰造成無數人失業,收入進一步下滑,消費能力更不足,形成一系列惡性迴圈。

    當時,牛奶的供求關係極不平衡。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乳製品產量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在1929年,美國共生產了110.52億美國加侖牛奶。牛奶並非生活中的必需品,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對牛奶的需求大幅下滑,牛奶的供應量遠超於需求,牛奶的價格被極大壓低,1930-1933年,每100磅牛奶售價為3.48美元。美國籃球巨星沙奎爾·奧尼爾的體重大約是325磅,這意味著,購買一份重量相當於奧尼爾體重的牛奶,僅僅需要11.31美元,而對於1929年的很多“資本家”來說,他們遠遠賣不到這個價格。

    當時很多所謂的 “資本家”大多都是獨立的奶農。在大蕭條時期,美國的大型乳製品公司與很多奶農合作社簽訂協議,保持一個較高的收購價來持續收購其優質奶源,損失遠遠沒有獨立奶農慘重。與這些大型企業合作的奶農利益也受到了一定的保護,而對於那些沒能與奶企簽訂協議的奶農來說,大蕭條一來,幾乎所有的缺口都出在他們身上。1933年紐約州議會發出的報告顯示,紐約州牛奶收購價已經低到無法維持奶農基本生活的水平。

    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麼這些可憐的“資本家”要選擇把牛奶倒掉?

    面對牛奶過剩,他們有三種處理方式:1.留作庫存;2.低價出售;3.銷燬。

    糧食也是一樣的道理,要麼庫存,要麼燒掉銷燬。。

  • 2 # 光明啟

    什麼叫經濟危機?

    就是生產過剩(產多了)的危機。

    多了就賣不出去,就只有扔掉。

    為什麼多?

    因為你生產,我也生產,他也生產,供大於求,就不值錢了。就是低價賣,也是虧本。還虧得更多。本就虧了,你再賣,虧的更多。怎辦?毀掉!

    咋不送給人吃啊?基地堆成山,大傢伙人人家家豐收送誰吃呢?自己家吃?吃的完嗎?送城裡人吃,施種、施肥、殺蟲,管理,血汗哪!成本每斤2元,賣2.5元一斤勉強保本盈利,現在1元都賣不出去,市場飽和了!好吧,你就忍痛1元、8毛賣吧,請人工摘、包裝、運輸要不要錢?要!一盤算,每斤加上成本總計要倒虧3元!成本2元已血本無歸了,你還要多虧1元嗎?再口袋裡多拿出1元虧進去嗎?你會怎樣?倒掉!爛掉!

    你不是不想送人吃,是你送不起了。

    牛奶也是這個道理。

    沒什麼資本主義不主義的,經濟危機全是一個原理:全是生產過剩危機。下場一樣。

    所以在市場經濟裡,一定要注意收集資訊,分析預測市場,萬不可盲目跟風生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元朝最具特色的宮闕制度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