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狐說經典

    護心鏡,是古代鑲嵌在鎧甲戰衣胸前和背後的一種圓形防具。因為多數是圓形的,造型有點類似青銅鏡,加之其防護作用。最終起名護心鏡。在古代戰場廝殺中,作用就是減緩衝擊,在一定程度上能對作戰人員的身體有保護作用。但是在大規模的戰爭中,往往會有以一敵多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它的作用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說護心鏡的防護作用和多變的戰場局勢有關,並不會一直給使用者帶來防禦。

  • 2 # 月下讀書

    護心鏡

    古代防具的一種,鑲嵌在盔甲的背部胸前正中心位置,主要是用於防箭,多為圓形,表面光滑,故曰為鏡。要說護心首先位置不是心臟的位置,所以並不能防護題主所說的護心。

  • 3 # 大獅

    經過專家說明後才知道,古代人穿戴鎧甲是要經過特殊訓練的,不是任何士兵都有穿戴全身鎧甲的待遇。只有那些身體合格計程車兵,才會被分配到鎧甲部隊。當年鄭成功就訓練過一支“鐵甲軍”,士兵經過層層篩選,體格最好,耐力最強者才能勝任。這些士兵待遇非常高,其待遇是普通士兵的3-6倍,飲食方面也特殊對待,足可見其重要性。

    現在的古裝影視劇中,動不動就十萬鎧甲兵,並且都是制式鎧甲。事實上這在古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一副鎧甲的打造非常耗時,還需根據不同身材打造,鎧甲不同於棉衣,大一點小一點都無所謂,若不合體,穿上之後,不但起不到防護做法,反成為累贅。因此只有高階將領才配享有最優良的鎧甲,東西方皆同一理。另外一副好的鎧甲是需要傳代的,一代傳一代,穿不上供起來。

    將領擁有上好的鎧甲,士兵只有簡單的防護裝備,在唐宋兩朝,士兵可以私下製造鎧甲,但有規定不可多造,打造之後需要登記花名冊,證明你擁有自己的鎧甲。刀具也是一樣,可以私自制作,打造趁手的兵刃,但同樣不能超標。超過指定數量,便是造反。到了明代,私自打造鎧甲屬於違法,刀具的長度也受到限制,清代延續明代舊制,對於武器的管理異常嚴格。

    儘管鎧甲看上去很堅固,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事實上作用真的沒有你想象中的強大。有人專門做過實驗,在一定距離之內,威力強大的弓箭完全可以穿透鎧甲。另外鎧甲對於鈍兵器打擊防禦幾乎無效。打個比方,如果對方是員膂力過人的壯漢,手裡的武器是大錘。當他掄起大錘打在鎧甲上後,身穿鎧甲者多數時候是必死無疑的。因此打擊力度已經穿透鎧甲傷及到內部器官,臟器受損生還率很低。

    同樣有西方人做過實驗,將鎧甲套在豬身上,而後用不同的武器進行砍殺擊打,結果發現鎧甲的確有防禦刀劍的能力(如果力度大,照樣可以劈開鎧甲),但防禦鈍兵器幾乎無效。

    最後話題回到題主提到的“護心鏡”上面。事實上,護心鏡防護的不是心臟部位,而是在前胸或後背中心位置。材質多為青銅和鐵製,時至清朝,仍有護心鏡之說。但這玩意兒起到的作用完全可以忽略不計,最多可以防禦住遠距離射來的弓箭,近距離打擊幾乎無法防禦。但有這麼一個小玩意兒,總比沒有強,儘管作用不大,但起碼讓自己感覺安心。與其叫做“護心鏡”,不如叫做“安心鏡”。(下圖為清代棉甲上的護心鏡)

    還有一點,身穿鎧甲,儘量使自己不要摔倒,因為摔倒之後很難爬起來,尤其是歐洲那些貴族用的全身重甲,只要摔倒,就很難爬起來,很容易成為對方的俘虜或者被砸成“鐵包肉”。

  • 4 # ZBLiu

    所有的“甲”、“護 * ”、“防彈衣”等等,都是既有用又“沒用”:可以減輕傷害、擋住較輕的撞擊、砍切、戳刺。你說它沒用,戰場上這類傷害源佔了很大比例。你說它有用,遇上”貨真價實“的傷害它沒法保你“沒事”。例如防彈衣,一定距離上的槍彈他可以擋住,但是槍彈的衝擊力是可以傳遞到軀體的,雖然免於穿刺傷,重擊也可以造成傷害的。護心鏡也一樣,太厚重了自己行動不便,輕了薄了它的防護力有限。厚重也好、輕薄也罷,它只是那麼一塊,要是遇上張翼德、羅士信、嶽鵬舉,兜心一槍,真能防住的可能性不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龍蝦頭上長毛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