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婁南散客

    亂世,對於英雄豪傑們是夢想中的時代,群雄並起,逐鹿中原,抒寫屬於自己的傳奇史詩,是何等的豪情壯志。但對於尋常百姓而言,絕對是噩夢一般。三國亂世總人口從三千萬降到五百萬,五代亂世人口更是隻剩十分之一,連性命都尚且保不住,更別提過上什麼好日子了。

    而且,就算生活在太平時期,也不一定就是盛世了。

    其實也不然,一般來說,在王朝建立初期,開國皇帝或者繼位的皇帝大多會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減輕百姓負擔,再加上由於戰亂導致的人少地多,百姓們大體上還是能吃上口飯的。但這種日子並不能長久,隨著王朝的發展,地主階級再次強大,土地不斷兼併,一般來說到了第四第五位皇帝,百姓們又要開始飢一頓飽一頓了。萬一碰上天災,那基本上只能聽天由命了。到了王朝末期,大部分百姓失去了土地,基本上都吃不上飯了,只能選擇加入造反大軍。

    總的來說,對於百姓們來說,能生活在大一統時期,天下太平,沒有戰爭,一家能好好種地,年底能吃上口肉,做一身新衣服,如果遇到一個好點皇帝能認真管理朝政,幸運的話還生活在王朝前期,真的是那個每個朝代裡最幸福的日子最好的盛世。

  • 2 # 遙想當年公瑾

    中國的大一統封建王朝是始皇帝贏政奮六世之餘烈,橫掃六國而開始的,到清朝宣統帝結束,歷時達2000多年。整個封建王朝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時期並不多,基本上都在大一統王朝的第二到第五個皇帝之間。其它時間因統治階級內部腐敗,土地兼併嚴重而產生了尖銳的社會矛盾,終有在位的皇帝意有所為,但因獲益集團的強大阻力而無能為力。秦二世而亡,老百姓基本上都是在死亡線上爭扎。漢高祖劉邦奪取天下後,吸取秦亡的教訓,採用了無為而治的國策,讓民間老百姓休養生息。而後的呂后,孝文帝,孝景帝一以貫之,終成盛世,世稱文景之治。這是有史記之以來,中國的老百姓最幸福的時期,這也是七王之亂中劉濞沒能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因為老百姓過上了安穩的日子,沒有多少人願意投身到造反的大業中。

    東漢劉秀漢室中興後也採用這一政策,到後面的漢明帝,漢章帝能夠有力的執行這一政策,使東漢的國力達到鼎盛,世稱明章之治,這個時期的老百姓也是最幸福之一。從東漢中後期一直到隋文帝楊堅統一中國的四百多年間,中國大地一直都在亂蕩和戰亂中,老百姓多數時間過的是朝不保夕的日子,在五胡亂華時,北方的漢人還曾悲慘的過著二腳羊的日子。由於隋煬帝楊廣的好大喜功,隋朝亦二世而亡,老百姓因徭役繁重,過的是生不如死的生活。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國內一統,雖然有北方突厥的嚴重威脅,但李世民雄才偉略,勵精圖治,不僅對外消除外患,開疆拓土,對內做到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從貞觀之治一直到他重孫李隆基的開元盛世,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強,開放,自信,豪邁的時期,也是老百姓生活最幸福之一。然天寶十五年的安史之亂使大唐盛世腰折而逝,從中晚唐的藩鎮割據,宦官弄權,歷經五代十國直至宋太祖趙匡義出世建立了一個小一統的宋王朝,中間二百多年,除江南的老百姓外,北方的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宋太宗雍熙北代失敗後,北宋失去了進取之心,重心放在內治上。縱觀兩宋都是文治斐然,武備松馳,國勢贏弱,成為北方遊牧民族獲取財富的獵物。但生活在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時期的老百姓卻是生活在最幸福日子之一。後面的老百姓有明朝的仁宣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也都是歷史上最幸福的百姓生活之一。但乾隆後期因史治腐敗,貪汙盛行,兼併嚴重,老百姓也變的貧困交加,反抗起義不斷,朝政漸露頹敗之兆。從那以後,直到改革開放,中國因內外交困,國勢一直衰弱。但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外部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內部勵精圖治,綜合國力蒸蒸日上,老百姓的日子過的越來越紅火。到了今天,綜合國力己排世界第二,假以時日登頂世界之巔己不是夢想。我們這輩或許看不到登巔之時,但現在的社會制度,科技水平,社會生產力能保證中國的又一個盛世達百年到數百年之久完全不成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認識了一個相親物件,所有人對他都挺滿意的,但是自己覺得不愛他,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