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天一馬
-
2 # 愛上網的喵喵
從世界的角度說,他統治的帝國面積超過一千二百多萬平方公里,他開放五口通商,與世界各國友和往來,他以正義和大無畏的自衛還擊戰重建東亞的地區和平……但是,他老人家雖然學貫中西,卻只是他的個人行為,沒有推行全國,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
3 # 看遍山川
康熙玄燁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十六歲擒鰲拜,可謂少年老成,中年後接連平三藩收臺灣,解決黨爭,擊敗沙俄侵略者,簽訂《尼布楚條約》,三次御駕親征噶爾丹,在政治上表現的成熟令人讚歎。
康熙一朝長達六十一年,佔清朝總時五分之一還多,說康熙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恐怕沒有人會有非議。判斷一個帝王好壞,是否成功當然得評價他的文治武功,康熙最大的成就在於是他一手塑造了清帝國,有清一代,所有的制度(同樣包括問題)都可以追溯到康熙王朝,從康熙之後的歷代帝王都延續著他的軌道繼續前行。
從清“聖祖”的廟號來看,他的子孫後代認同康熙“雖曰守成,實同開創”,其評價極其恰當。借用當年毛主席點評康熙的話,康熙能團結蒙古各部,把新疆牢牢守住,尊崇達賴喇嘛,進兵西藏打敗準噶爾人,維護了西南邊疆的穩定和統一。在東北收復雅克薩,組織抗俄鬥爭,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保證中國在黑龍江流域的利益。康熙王朝在中國西北,西南,東北邊疆的開拓成就,對國家邊疆穩定和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是有重要意義的。
另外一點有必要提到,上下五千年沒有一位帝王能像康熙那樣執著於西學,在外國傳教士的指引下,康熙每天如飢似渴勤奮學習西方數學幾何,哲學天文,曆法炮術,歷時四年完成這些課程,作為皇帝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空前絕後了。
因此從個人文化素養方面,康熙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學貫中西,有著如此好學刻苦,持之以恆的精神也從側面反映出康熙具備堅強的意志力,對自己慾望的剋制力,組織引導和完成重大事業的能力。不過也因為這一點,就引出下半個問題,如果放眼當時世界,康熙就難免黯然失色。
俄國的彼得大帝有著和康熙相似的經歷,前者十歲登基,權力被其姐姐索菲亞掌控,十七歲時彼得將索菲亞囚禁,他和康熙是同時代人物,逝世前後也只差三年。
不過彼得大帝的氣質屬於開放進取型,為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平民身份遊歷西方造船廠。為了爭取出海口,同瑞典和土耳其掐架幾十年,他的目標是讓俄羅斯民族稱雄歐洲,而在東方,康熙卻於晚年重申海禁閉關鎖國。
兩位帝王更大的區別在於對西方科學文化技術的認知觀念,康熙擅長西學只是純粹個人愛好,這種先進學術走不出紫禁城,轉變不了全民的意識形態,也就不可能和提高生產力發生任何關係。而彼得大帝1724年設立彼得堡科學院,從思想根本上認識科學的興起必將對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彼得大帝作為國家最高統制者認同科學對於強國的重要性,從制度上為科學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在此前後,1666年,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支援下,法國創立了“皇家科學院”,1739年瑞典皇家科學院成立,這些國家先後分別向近代化邁進,走上世界強國的發展道路。而康熙治下的中國沉醉在“康雍乾盛世”裡,雖表面光鮮但危機四伏而不能自醒,康熙大帝明耶暗耶?
回覆列表
康熙是個十分優秀的帝王,但不是個合格的父親和上司,康熙私心非常重特別是在家庭和民族關係上,康熙在家庭上護犬心太利害才有後來的繼位之爭而且康熙在對待內政方向十分散漫造成貪腐成風,但對貪官只要忠於自己的從不追究讓清朝入坑差點崩潰,又在漢滿之間的文化民俗之爭上力挺滿族從而大興文字獄,讓中華思想被壓制,這是康熙的缺點但人無完人,康熙是實際上統一中華的皇帝,而且把封建帝國最後的輝煌推上頂峰,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只可惜封建帝國的落後不是康熙能改變的,清其實在乾隆時已經滅亡,但康熙是一位傑出君主在中華歷史上入前十沒有爭議的,只能說他沒能在世界轉角的時代讓中國趕上西方,但大帝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