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是中國交響樂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年份。一個蛻變即將發生:為了與國際接軌,實行樂團的總監負責制,中央樂團將要改組為中國交響樂團。
當時,我在藝術策劃部幫忙做些企宣的工作,每週都要去和平里中央樂團的小樓。由於要由年輕一輩出任藝術總監,李德倫、韓中傑這些老一輩指揮家退居到二線,擔任樂團的顧問。韓先生受託,毅然擔當起建團考評委員會主任的重任。
由於工作性質的關係,我很少到考評現場去,有時見到韓中傑先生也都沒有說過話。那時我在三聯書店的《愛樂》雜誌兼做些事情,少不了要請老先生們寫文章,時不時會見到李大爺(音樂圈裡對李德倫的尊稱)。他是活字典,團裡的歷史和現狀,音樂界的大事小情他都門兒清。韓先生不善言談,內斂含蓄,也就沒有前去打擾。
樂團組建後,在團裡更少見到韓先生,一則他搬去紫竹院文化部宿舍,離團裡比較遠,二則他本人不喜熱鬧,樂得在家裡做學問。只是偶爾在指揮台上還能見到他的身影。多年後看過一個口述史紀錄片,才算真正瞭解了韓先生。
比起李大爺的開朗健談,韓先生為人低調樸實,誠心敬業,開口講話時甚至有些木訥。然而那種做人的篤實,作藝的純真,舉手投足,一招一式,都寫在平和的臉上。
4月3日,中國著名音樂家、指揮家、教育家韓中傑先生去世,享年98歲
坊間說到中央樂團老一輩指揮家,首先想到的必是李德倫,再就是擔任《黃河大合唱》指揮的嚴良堃,知道韓中傑的委實不多。殊不知早在1951年,他就率領中國青年交響樂團應邀參加了柏林第三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成為第一位率領中國本土交響樂團登上了國際舞臺的指揮。1955年又帶領中央歌舞團管絃樂隊(中央樂團的前身)去華沙參加了第五屆世界青年聯歡節。25年後的1980年,作為回訪,受邀於小澤征爾,他又成為第一位指揮外國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指揮。
平日裡很少能聽到韓老提起這些往事,每有報社來訪讓他說點什麼,都被他婉拒。掛在他嘴邊的卻是這樣一句口頭禪:我們這一代人要“做中國交響樂的奠基石”。情辭懇切,壯心不已。
據韓老回憶,他小的時候第一次現場看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的演出,就被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震撼了。從此立志以音樂為使命。很多中國音樂家少年時代都沒有受過專業學習,他們的成長之路走得極其困頓。作為家裡的長子長孫,最初家人多少流露出不願意他學音樂的想法。但1936年,高中尚未畢業的韓中傑還是考取了上海國立音專。
青年時代的韓中傑
問到為什麼選擇長笛專業,他苦笑著說,那個年代的家境,買樂器是很貴的。長笛不是便宜嘛。甚至並不諱言自己對音樂的喜好是從口琴開始的。
畢業後的1944年,他在重慶青木關國立音專任教,同時參加了馬思聰等人建立的中華交響樂團。雖然“人齊武不齊”,但畢竟是第一個華人自己的交響樂團。轉年回上海後,成為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的長笛首席。要知道,當時在那個樂團裡絕大多數的成員都是外華人,華人不過五六個,而能坐到首席得有多出色。
五十年代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韓繼李德倫之後,1957年他也赴列寧格勒音樂學院指揮系深造,1961年畢業後任中央樂團常任指揮。
眾所周知,韓老演繹了許多中國作曲家的作品,人們往往津津樂道他指揮過多少次《春節序曲》,很少有人知道他對德奧作品和部分俄羅斯作品研習的那種熟稔和老道。這讓我記起一個事情。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在北京民族宮劇場,中央樂團上演貝多芬交響曲系列,這在當時就是創舉。韓中傑擔任指揮。一時吸引了飢渴多年的音樂愛好者,搶票之瘋狂難以言表。
1996年是中國交響樂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年份。一個蛻變即將發生:為了與國際接軌,實行樂團的總監負責制,中央樂團將要改組為中國交響樂團。
當時,我在藝術策劃部幫忙做些企宣的工作,每週都要去和平里中央樂團的小樓。由於要由年輕一輩出任藝術總監,李德倫、韓中傑這些老一輩指揮家退居到二線,擔任樂團的顧問。韓先生受託,毅然擔當起建團考評委員會主任的重任。
由於工作性質的關係,我很少到考評現場去,有時見到韓中傑先生也都沒有說過話。那時我在三聯書店的《愛樂》雜誌兼做些事情,少不了要請老先生們寫文章,時不時會見到李大爺(音樂圈裡對李德倫的尊稱)。他是活字典,團裡的歷史和現狀,音樂界的大事小情他都門兒清。韓先生不善言談,內斂含蓄,也就沒有前去打擾。
樂團組建後,在團裡更少見到韓先生,一則他搬去紫竹院文化部宿舍,離團裡比較遠,二則他本人不喜熱鬧,樂得在家裡做學問。只是偶爾在指揮台上還能見到他的身影。多年後看過一個口述史紀錄片,才算真正瞭解了韓先生。
比起李大爺的開朗健談,韓先生為人低調樸實,誠心敬業,開口講話時甚至有些木訥。然而那種做人的篤實,作藝的純真,舉手投足,一招一式,都寫在平和的臉上。
4月3日,中國著名音樂家、指揮家、教育家韓中傑先生去世,享年98歲
4月3日,中國著名音樂家、指揮家、教育家韓中傑先生去世,享年98歲
坊間說到中央樂團老一輩指揮家,首先想到的必是李德倫,再就是擔任《黃河大合唱》指揮的嚴良堃,知道韓中傑的委實不多。殊不知早在1951年,他就率領中國青年交響樂團應邀參加了柏林第三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成為第一位率領中國本土交響樂團登上了國際舞臺的指揮。1955年又帶領中央歌舞團管絃樂隊(中央樂團的前身)去華沙參加了第五屆世界青年聯歡節。25年後的1980年,作為回訪,受邀於小澤征爾,他又成為第一位指揮外國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指揮。
平日裡很少能聽到韓老提起這些往事,每有報社來訪讓他說點什麼,都被他婉拒。掛在他嘴邊的卻是這樣一句口頭禪:我們這一代人要“做中國交響樂的奠基石”。情辭懇切,壯心不已。
據韓老回憶,他小的時候第一次現場看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的演出,就被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震撼了。從此立志以音樂為使命。很多中國音樂家少年時代都沒有受過專業學習,他們的成長之路走得極其困頓。作為家裡的長子長孫,最初家人多少流露出不願意他學音樂的想法。但1936年,高中尚未畢業的韓中傑還是考取了上海國立音專。
青年時代的韓中傑
青年時代的韓中傑
問到為什麼選擇長笛專業,他苦笑著說,那個年代的家境,買樂器是很貴的。長笛不是便宜嘛。甚至並不諱言自己對音樂的喜好是從口琴開始的。
畢業後的1944年,他在重慶青木關國立音專任教,同時參加了馬思聰等人建立的中華交響樂團。雖然“人齊武不齊”,但畢竟是第一個華人自己的交響樂團。轉年回上海後,成為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的長笛首席。要知道,當時在那個樂團裡絕大多數的成員都是外華人,華人不過五六個,而能坐到首席得有多出色。
五十年代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韓繼李德倫之後,1957年他也赴列寧格勒音樂學院指揮系深造,1961年畢業後任中央樂團常任指揮。
眾所周知,韓老演繹了許多中國作曲家的作品,人們往往津津樂道他指揮過多少次《春節序曲》,很少有人知道他對德奧作品和部分俄羅斯作品研習的那種熟稔和老道。這讓我記起一個事情。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在北京民族宮劇場,中央樂團上演貝多芬交響曲系列,這在當時就是創舉。韓中傑擔任指揮。一時吸引了飢渴多年的音樂愛好者,搶票之瘋狂難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