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吹牛叫上我
-
2 # 金古遺夢
古代軍事通訊技術最早應該就是使用“烽火狼煙”,而這個技術在最早的史書記載應該就是西周時期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典故,和武王時期相隔了近300年。
而最早提出軍事資訊重要性的書籍,或者說最早的兵書是春秋(東周)時期的《孫子兵法》。
所以按照現在有限的史料分析,只能說明那個年代沒有軍事通訊技術,或者說即便有也是非常落後的人工方式。
如果是人工方式,我們可以理解一下,武王會師(首先800諸侯這個數值就有待考證,就算真的有800諸侯,有些也只是湊數的)肯定會選擇一處安全並且隱秘的地方,這樣以那個時代的人工技術,可能發現不了這些。
-
3 # 野草的沉思
這件事只能這麼說,這麼大的舉動,紂王不可能一點訊息也不知道,只是他管不了罷了
據歷史記載,孟津會盟共有兩次。
第一次是在周文王死後第二年,周武王在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奭的輔佐下,準備討伐商紂,在孟津(河南孟津)地方,會合天下八百諸侯,舉行了"孟津之誓。當時並未立即發兵。
後來,商紂王殺了正直的王叔比干,囚禁了箕子,迫使微子出逃。一些大臣逃奔來周國。周武王見時機成熟,便發兵5萬,以姜太公為元帥,東渡黃河,在孟津地區舉行了第二次誓師大會,宣佈商紂的罪行,鼓動軍心。之後,向商都進軍。
紂王得訊,親率七十萬大軍於牧野(河南淇縣)迎戰。兩軍交戰,紂軍人數雖多,但大都是奴隸和俘虜,平時受盡壓迫和虐待,紛紛陣前倒戈,助周打紂。紂王大敗,逃回宮中,引火自焚了。
周朝從此建立。這是大約公元前十一世紀的故事。
-
4 # 三體看歷史
周經文王幾十年的治理,國力逐漸強大,到文王逝世時,天下三分已得其二。武王積極準備滅商,但勝算如何?並無十分把握。
於是,武王決定搞一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來試探天下諸侯的態度。結果各諸侯小國,聞訊紛紛帶兵助戰。 天下人心向背得到了檢驗,武王更堅定了滅商的決心。
商紂王晚期,由於國家連年征戰,國力大不如前,以周為代表的屬國紛紛崛起。更由於商紂王政治腐敗,昏庸暴虐,已成了孤家寡人。
可以說,孟津觀兵是武王滅商的一次預演。前來參加大會的諸侯和部落首領,舉行了誓師儀式,史稱孟津之誓,眾多諸侯聽從周的指揮,滅商已有了充分的把握。
在這種情況下,是沒有人把真實的情況告訴商紂王的。況且,孟津觀兵還有幾個諸侯大國沒有到場。紂王自大,以為不足為慮。這也是孟津距朝歌僅200公里,商紂王依然放鬆警惕的原因!
-
5 # 起個名字真是難難
謝謝邀請,現在先來說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真的有800諸侯在孟津會戰嗎,大約在公元前1068年前後,武王為了考驗各個諸侯對自己的忠誠度以及看看商朝的反應,隧在今天的河南洛陽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武王當場檢閱部隊,並要求攻打商朝,但認為實際尚未成熟,隨即取消了攻打的計劃,返回西安等待新的機會,如果真有800諸侯的話商朝不可能不知道,當地的政府也會反應,另一個方面武王也是在測試商朝的反應,所以商朝必定知道,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要知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孟津會盟800諸侯加上各自的軍隊實在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只在路上的耽擱的行程以及引人注目的數量,商朝就會引起警覺,除非是人數很少的情況下,不是800諸侯及軍隊,只有諸侯和幾個隨從.
在會盟鎮扣馬村,依然能見到八百諸侯會孟津的繪圖,十分顯眼。但是村口的老人卻笑談稱,若真是八百諸侯,再加上跟隨的衛兵,恐怕整個扣馬村也裝不下那麼,所謂的八百諸侯究竟是八百人嗎?如此浩大的會盟隊伍,武王是如何召集的呢原來,這其中的百不是量詞,而是八伯諸侯會於孟津中【伯】的諧音,這裡指的是爵位,所以,這句話是說,孟津觀兵去八個諸侯。
回覆列表
得罪貴族集團,失道寡助了,到後期沒有忠臣再願意為他效勞,特別挖比干心這件事,讓天下人覺得他已經失去理智。
加上大軍出征國外,擴充套件疆土,自身都城防務空虛,沒有察覺或是知道了也無力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