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耳朵158359479

    蔣夢麟字兆賢,號孟鄰,浙江餘姚人,曾任國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長、行政院秘書長,長期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在此期間,針對北大“大度包容,思想自由”這兩種著名“精神特點”所產生的“紀律弛,群治弛”兩個缺點,他致力於“整飭紀律,發展群治,以補本校之不足”。

    蔣夢麟自己說:“從民國19年到民國26年的7年內,我一直把握著北大之舵……一度曾是革命活動和學生運動漩渦的北大,已經逐漸變為學術中心了。”陳平原則感嘆:“幾年前,偶然得到若干30年代老北大的課程表及教學規劃,比照一番,令我輩後學汗顏不已。”

    去臺後,在某次北大週年紀念時,傅斯年在演講中稱:“孟鄰先生學問比不上孑民(蔡元培)先生,辦事卻比蔡先生高明。”而他自己學問比不上胡適,辦事卻比胡適高明。蔣夢麟聽後笑言:“這話對極了。所以他們兩位是北大的功臣,我們兩個人不過是北大的‘功狗’。”

    這位“功狗”執政北大,是如此辦事的:上任之初,他即叮囑文、法、理三學院的院長:“辭退舊人,我去做;選聘新人,你們去做……放手做去,向全國挑選教授與研究的人才。”願承擔辭退舊人這種得罪人的事,正應了蔣夢麟的自我評價,說自己平生做事全憑“三子”:以孔子做人,以老子處世,以鬼子辦事。所謂鬼子者,洋鬼子也,指以科學務實的精神辦事。所以胡適讚揚蔣夢麟是一位“有魄力、有擔當”的校長。

    近來有一部特別好的紀錄片《西南聯大》,個人感覺值得每一個學子賞析,感懷堅毅精神,剛毅堅卓是每個時代的必需品;感慨大師之大,建校元老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在學校管理上默契的合作,使得莘莘學子的求學得到滿足;感動學子們積極向上面貌與愛國情環,其中鐫刻著的嚴謹勤奮的治學精神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至今仍是每一位學子真切的嚮往啊,其教育之宏偉力量可見一斑。

    以下為《西南聯大觀後隨想感》:

    戰爭是殘酷的,日本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的侵害,對華人民的迫害,真可謂生靈塗炭,往前追溯,資本主義道路的延伸促使日本在短短的一個世紀內完成了跨越式的發展,質的飛躍,對勞動力以及原材料的需求,讓其加快了對外擴張的步伐,現代科技的發展可以說是由少部分的精英所推動的,而成千上萬的勞苦大眾也成為了科技成果的犧牲品,工業革命是時代更替的基石,清政府的閉關鎖國,以至到後來的懦弱無能是造成中華民族腥風血雨的首要關鍵,列強的打炮打破了中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質,華人民才開始覺醒,才有了前期各種政體的出現,才有了首先醒悟的階級代表登上歷史的舞臺,實踐是追求真理的唯一標準,照搬他國的政體只會邯鄲學步,成為笑話,多少仁人志士的艱苦探索才有了黑夜中曙光的一線希望,中國是東方的雄獅,是擊不垮的,捏不碎的,因為有了眾志成城,所以西南聯大在當時的學術界也是一流的,拋棄個人恩怨,利益,為一個民族的生存而鬥爭,經過火的洗禮,華人民才有了國家,民族這一概念,人們都說民國以後無大師,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鑄造了鋼鐵般的意志,在當時的惡劣環境下,幾千裡的長途奔波不僅僅是肉體的考驗,碩大的中國,盡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這是現實,也是打破思想道德束縛的衝擊波,還是太安逸,安逸使我們受外敵的侵略,使我們喪失了對基本事物認知的本領,那些年輕教授們是各個學科的奠基人,他們是楷模,是大後方的民主倡導者與精神文明的帶領者,不管是為抗戰獻出寶貴的莘莘學子,還是三尺講臺上的大師,你們的偉績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精神,思想,靈魂,永不磨滅,一個學校的變遷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在這裡會看到許多令人心痛的,哀婉的事件發生,但飛機大炮可以摧毀我們的教室,課桌,摧毀不了不屈的靈魂。往事如斯,逝者長存,心嚮往之,剛毅堅卓,內樹學術之自由,外揚民主之堡壘!一石激起千層浪,從此英才代代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創業沒有太多錢,代理什麼東西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