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顫動的丹田
-
2 # 楊營雙節棍
松和沉是太極拳練習的根本,而松即外緊內松或外鬆內緊,力與勁相結合,相互轉換,形成了松的本質,而沉是太極拳的根本,沉是將呼吸下走,松胯下沉,另一種是在做旋轉或是運作轉換、銜接時的一種過度,這種過度沒有固定的模式,也沒有固定的方向,而是隨身隨手,隨意而沉,體現的是運作過度的一種自然。
如平靜的水面下的激流,又如彎曲河流中水隨河道而行,在河流的轉變處形成的“漩渦”一樣,在轉彎處打一小轉,再將水下沉後再流走,這種地方看似平和,卻最無情。
“逢轉必沉”是太極拳前輩總結的太極拳運動的一條重要規律。所謂“轉”應該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步伐的轉換,二是虛實的轉換。學習太極拳要掌握太極拳的運動規律,熟練太極拳的松沉練法,常練太極拳能幫助你緩解疲勞。
在步伐轉換時,實腿一側先要“松胯下沉”,或者“旋轉下沉”,一是為了將身體重心穩固在實腿,虛腿則可輕靈;二是實腿一側“胯沉”,虛腿一側“胯升”,就達到了“以胯領腿”的目的。
動步之前只要做到了實腿的“下沉”,在步伐轉換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諸多弊端,就會自然消除,這是做到“邁步如貓行”的關鍵,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決了,“次要矛盾”即可迎刃而解。
太極拳的步伐移動應該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是實腿先“旋轉下沉”,穩固重心之後先將虛腳收回來;第二是透過實腿“旋轉下沉”,再將步子開出去,這一次的“旋轉下沉”既是為了穩固重心,也是為了開步時的身體平衡。
太極拳重視陰陽變化,練習太極步法要分清陰陽,步法清晰,在步法訓練中,做好松沉轉換。
開步的一般規律是,旋轉右胯,左腳開步;旋轉左胯,右腳開步;左右開步的“旋轉”幅度小,前後開步的“旋轉”幅度大。
在虛實轉換時,實腿一側“松胯下沉”,身體上肢的方向沒有發生變化,稱之為“胯走下弧”;如實腿一側“旋轉下沉”,身體上肢的方向發生了變化,則稱之為“胯走後下弧”,又稱之為“胯走立圓”或“胯走螺旋”。
這種“下沉”是通過鬆胯實現的,與身體上肢“下坐”有本質的不同。無論是“松胯下沉”還是“旋轉下沉”,身體上肢一定是一個整體,不可扭曲和變形。
在虛實轉換時,為什麼實腿一側首先要“松胯下沉”或者“旋轉下沉”?“下沉”一方面是為了“借地之力”,使腿蹬地不但能吃上勁,同時也能起到倍增器的作用,與小鳥起飛時身體先下伏是同一道理;另一方面是為“蓄勁”,“沉”即是“合”,合後即可擊發。
所謂“旋轉”,不僅可使虛實轉換圓活,也為以身帶手創造了條件。沒有虛實轉換時的“旋轉下沉”,就不可能產生出“螺旋勁”,從這個意義上說,太極拳就是“旋轉虛實”的運動。
在重心移動時,“旋轉下沉”是否做的到位,可用“坐腿掖胯”來檢驗。“坐腿掖胯”是實腿一側“旋轉下沉”後所產生的一種狀態,就是將實腿一側的胯合住,將重心坐在實腿上。由於身體上肢的“旋轉下沉”和“坐腿掖胯”,不但能夠感覺到腳掌對地面的反彈力,還應該有一種腳掌由裡向外搓地的感覺。
能否做到“坐腿掖胯”,扣住膝蓋是關鍵。如在實腿一側“旋轉下沉”時,實腿膝蓋產生晃動或向外翻擰,不僅有損膝蓋,應有的感覺也不會產生。如果實腿腳尖外擺成八字,同樣無法做到“掖胯”,重心也無法坐到實腿上。
“逢轉必沉”,既是先人們總結的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又是習練太極拳所必須遵循的拳理拳法,也是開啟太極大門的一把鑰匙。也許有一天我們會突然頓悟,練了這麼多年太極拳,原來練的就是“逢轉必沉”四個字。
回覆列表
大錯特錯,行拳至轉關處,重點在於藕斷絲連,招行完意需連,就是說與下一招式必須聯絡呼應,即便做到這一點都不容易,你一逢招式轉換,轉關就要沉,那不是人為切斷太極行雲流水、連綿不絕的拳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