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會說秦朝是在掠奪其他國家,所以強大,可是秦在攻打他國,兩國都耗國力,即使加上其他六國也沒有漢武帝的疆土大,在這個圈圈內因此可以看成是內亂,其他國家內亂然後統一平叛,國力也是一落千丈,唯獨秦朝平六國統一實力大增。為什麼呢?
10
回覆列表
  • 1 # 煮酒君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突然想到一個國家,那就是希特勒時期的德國。

    很多人不理解德國在得到蘇臺德地區之後,為什麼還要再發動對其他鄰國的進攻呢?除了希特勒自身的野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德國自身資源匱乏,只有透過戰爭不斷的獲取鄰國的資源來壯大自己。

    其實秦國的做法和德國的做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秦國透過兼併戰爭,從其他六國得到了土地、經濟的補充,所以秦國越打越強。那麼漢武帝為什麼不能夠越打越強呢?

    戰爭收益的差異

    秦國同六國一樣都屬於華夏文明,典型的農耕文明。這種文明有個好處就是生產力發達,所以每到秦國戰勝六國後,六國要麼割地、要麼賠錢。

    這樣就導致了秦國的戰爭是可持續的(也可以稱之為以戰養戰),反觀漢武帝攻打的物件匈奴,典型的草原文明,生產力落後。

    漢武帝每次攻打完匈奴之後,不僅得不到糧食,還發現匈奴的土地不能耕種。沒辦法以戰養戰,那就只能耗費國內的資源來支援對匈奴的作戰,長此以往國力自然受損。

    戰爭成本的差異

    不同於華夏文明那樣長期穩定生活在某一個地方,匈奴民族都是逐水而居,哪裡有水、草就去哪裡。這就導致了漢武帝每次發動戰爭都要花很多的時間、精力去尋找敵人。古代戰爭中,損耗最大的就是糧草,所謂兵馬未動凌晨先行。漢武帝每一次戰爭糧草耗費最多的往往不是耗費在雙方對峙的時候,而是耗費在尋找匈奴的時候。這樣一來漢武帝發動戰爭的成本就高了。反觀秦國,軍隊一拉到邊境很快就能找到敵人,不用把寶貴的糧草浪費在尋找敵人的這種事情上,自然而然戰爭成本就低了。

    對手的戰爭成本及利潤

    此外再看一下匈奴發動的戰爭成本,在漢武帝之前就有匈奴時常南侵。一般匈奴進攻速度都很快,只要搶到戰利品了,馬上就撤回草原,不與漢軍糾纏。

    這樣一來,匈奴發動戰爭的成本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獲得的利潤卻是十分豐厚的。反觀六國,六國雖然發動戰爭的成本也不會很高,但是這是相對漢武帝而言的,如果相對匈奴而言也算是高成本。然後利潤方面,因為六國敗多勝少,所以基本都是割地賠款的一方,不僅沒有利潤,反倒還虧錢了。

    一方面秦國發動戰爭成本低,收益又大,另一方面漢武帝發動戰爭成本高,收益又低。所以秦國是越打越富,漢武帝是越打越窮。

  • 2 # 沙塵的迷hcs

    匈奴是個逐草而居的奴隸制政權,沒有手工業,農業,雖有原始的是畜牧業,但跟很落後,一旦極易受到季節性惡劣天氣影響, 損失會很嚴重,例如強冷空氣的影響下,牛馬被大量凍死,夏季乾旱缺水,水草枯絕,牛馬也極可能餓死渴死。當時的草原地區又無法種植大米或者水稻之類的糧食作物。所以他們才會時不時地對漢朝發動戰爭,主要是為了搶奪中原地區的糧食以養活自己國內的百姓,至於那些茶葉,精美器具奢侈用品還是其次的。漢朝是個統一的王朝,數十年與匈奴戰爭頻頻,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即使獲勝,也無法從匈奴那裡奪得大量例如糧食物質性的彌補。匈奴雖然被打得衰弱下去並且西逃,但漢武帝時期的漢朝經過多年的戰爭,人口河糧食因戰爭而大大減少,農業生產處於停滯狀態,國力因此而不斷減弱。而秦國滅六國的戰爭就不一樣。秦以武力立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國力逐漸強大,由弱轉強,在與六國的戰爭中勝多敗少,勝了,可以從諸侯那裡得到補償,國力損耗可以迅速得到彌補,即使失敗了,依靠強大的國力,也可以慢慢恢復,尤其是秦國先後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和鄭國渠後,使得關中地區變為天府之國,糧食,牛馬等戰略性物資可以源源不斷的供應,人力方面,獎勵軍功制度可以國內民眾熱情地參與戰爭,在與六國的戰爭中,此消彼長,秦國佔據的優勢越來越大,國力不但沒有被削弱反而越打越強,最終滅六國統一天下。從本質上說,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可以看作消耗戰,國力隨著戰爭的開展和進行越來越弱而秦國滅六國可以看作是掠奪性戰爭,國力越打越強,直到秦統一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夜郎國在今天究竟是哪些地區?都城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