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社媒小王子

    影片給我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體化”,“希望”,“自由”。

    先談“體制化”,影片以一個監獄,折射出現代社會里,人與人之間的服從和馴化,還有巨大的商業壓力下,每個人無奈的制度化生活。 正如瑞德所說的“你看那灰暗的高牆。剛開始,你厭倦他,逃避他,後來漸漸習慣,最後便徹底依賴他,這就是被體制化了。”

    肖申克就如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那裡有最廣大的“遵紀守法”的市民,有橫行街市的霸,有濫用職權的當道者,有巧取豪奪的投機者,當然有潛伏伺機而發的智者。肖申克中生存體制又如當今社會體制,“痛改前非”的人一次次被重新投入黑暗之中,當權者幹著骯髒的勾當卻會在公眾面前宣講“拯救之道”,似乎只有當性格沒有稜角,思想失去火花,被“體制化”的人們習慣逆來順受的時候才可以平安生存。影片中當瑞得“因沒有報告而撒不出一滴尿”時,伴我的不是發笑而是顫慄:體制可怕啊!老布在光明到來時因無法承受Sunny的照耀而選擇死亡,那一幕,我看到的不是老布懸掛著的身軀,而是個性與思想的死亡。

    再者就是“希望”,記得影片中有一段精彩的對白:瑞德:忘記什麼?安迪:忘記在這世界上,還有這不用高牆柵欄圍起來的地方,還有你自己心裡的,他們拿不走、碰不到的東西,屬於你自己的希望。瑞德:希望?聽我說一句老朋友,希望是很危險的,它會讓你發瘋,在這種地方,千萬不要有這種念頭。

    瑞德所言莫不是智者之言,但安迪來到肖申克監獄不僅僅是作為一個囚犯來的,更多的是作為一個救贖者的身份來的,他不僅自己心懷希望,他要把這種希望帶給肖申克的每一人。 於是有了他堅持兩年給州政府寫信為肖申克監獄換來了一座圖書館,他冒著生命危險當著典獄長的面給大家放自由之歌。也因為心懷希望,安迪用了20年的時間挖出了一條通向自由的通道。

    電影讓我明白了:希望是關不住的,鎖不的,是有翅膀的鳥,是流動的空氣,是息息尚存的呼吸,是永遠無法遏制的,是任何黑暗都無法染指的。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有了希望就一切皆有可能。

    最後就是“自由”。 不僅僅是身體的自由,還包括精神上的自由。安迪為獄友們爭取來了冰鎮啤酒,自己卻不喝,只是躺在屋頂上沉思微笑。有人認為這段是安迪在自我實現,自我滿足,說得好像安迪在精神自慰,我認為這段表達的是安迪渴望精神的自由,雖然他是犯人他有許多行動上的限制,但是他拒絕心靈上的被監禁,他尋求一切可以釋放自己心靈的機會。當安迪不顧一切在監獄的喇叭裡放著《Le Nozze di Figaro》時,鏡頭緩緩劃過正在廣場上放風的犯人們和獄警們。他們叫人感動地靜立當地,拋卻所有憤懣,狠毒和怨怒,沐浴著我從未覺得如此自由的Sunny。莫扎特的樂聲鋪灑在這些人們身上,來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將他們都濯洗得純淨無比。那聲音飛揚,高遠入雲,超過任何在禁錮中的囚犯們所夢,彷彿一隻美麗的小鳥,飛入這灰色的鳥籠,讓那些圍牆消失,令鐵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尤其是瑞德看安迪的信和最後的敘述,那最後的排比,實在是太棒了,那麼自然平實,卻又那樣的鼓舞人心。突然,我感到擁有自由是多麼美好而幸福的事,我甚至不需要其他,只要給我一個揹包,一張單程車票,一個人踏上那未知的前途。我們是如此幸福,因為我們能自己行走,自己抉擇,自由的呼吸,自由的歌唱,自由的自由著。這樣的我們是不應該煩惱的,因為擁有人生最寶貴的東西,自由,路就在腳下,無論平坦還是崎嶇,只要我們願意,都可以向生活的目標前進。

    影片的結尾:湛藍的天空下是蔚藍的廣闊的大海,沙灘邊是一條小船,兩個老朋友終於在Sunny明媚的海濱相逢,彼此都很愉悅地相互微笑著。

    當我們在絕望的谷底,上帝在哪裡?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著生,有的忙著死。忙著追名逐利的你,忙著柴米油鹽的你,停下來想一秒:你的大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學生黨,只知道白T,白鞋,牛仔褲。怎樣提高自己的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