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生活的理髮師
-
2 # 歷史隆中對
皇帝賜給大臣的東西多種多樣,有賜封地的,賜金銀財寶的,還有賜妃子的。
這種賞賜更多的是表彰意味的,所以數額一般都不會很大,封地一般就是百戶,金銀財寶也多是小物件和二三十兩銀子。但是大臣絕對不能因為數額小就隨手變賣或花掉,必須放到宗廟供奉起來,作為黃恩浩蕩的象徵。
但這裡我想談一個特殊的賞賜物品:丹書鐵券。
前面說到的多是物質層面的,而丹書鐵券則具有法律效應和政治意義。
之所以叫丹書鐵券是因為它是一片瓦狀的銅片,上面會用丹砂寫上表彰的事蹟以及相關的特權。
丹書鐵券一開始只是作為單純表彰大臣的一個物品,類似於當代的勳章。漢高祖劉邦登位之後,大賞群臣,發放丹書鐵券以籠絡群臣。這時候的丹書鐵券還沒有免死免罪的作用。不過大臣這時候只能拿到半片鐵券,因為另一半要留在內宮,如果要核實,就跟虎符一樣合在一起,如果能嚴絲合縫就說明是真東西。
能夠免死的鐵券出現在唐朝,這時候鐵券已經不用丹砂記載,而是用金子灌注成字,故人稱“金書鐵券”。現存的吳越國王錢鏐的金書鐵券上就寫著“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也就是說錢鏐自己可以免死九次,子孫可以免去三次死刑,而且普通刑法不能施用於錢鏐家族。
到了明朝,金書鐵券就不能免去謀逆大罪,而且鐵券也分了幾等,不同的鐵券享有不同的待遇。清朝則廢除了鐵券制度。
古代皇帝賞賜給大臣的東西,不在於其本身的價值,而在於他的附加價值。也就是說,它值錢不在於它是鐵券,而是因為它是皇帝賞賜的鐵券。
-
3 # 魔方歷史觀
在古代王朝,不管是什麼東西,與皇帝之間有了牽扯,那意義不同,再普通的東西,冠上“御賜”的名頭,就代表著一種恩寵和榮幸。而對於大臣來說,皇帝賞賜的東西,都必須在家供奉起來嗎?
這個倒也不是,也不是所有的御賜物品都要供奉起來,主要還是分情況而定的。
不需要供奉的御賜物品皇帝賞賜了東西,對於大臣來說,那就是光宗耀祖的事,而有一些皇帝御賜的東西,大臣們都會在家裡供奉起來,但也有不用供奉的。
比如錢財,不管是在史書中還是我們現在的影視劇中,都出現了一種現象,就是古代皇帝有時候對於一些辦事合皇帝心意的或者立功的大臣,都會有“賞黃金X兩”之類的賞賜,這就相當於什麼呢,就跟發獎金差不多,而這個賞賜,自然是可以去消費的,不用把這些錢財放家供著,也沒必要。
還有就是食物,有時候皇帝會賜給大臣一些御賜菜品,這個吃的東西也不用去供奉,畢竟是食物,皇帝賜給大臣,是讓大臣吃的,不是供奉在那看的,但是,賜的食物,大臣是要吃掉的,不能倒了。
會供奉起來的御賜物品當然,皇帝御賜的東西代表的是皇帝的寵信,是大臣自己和家族的榮耀,把這種東西供奉起來,也是一種炫耀的資本。
比如在清朝時期,有一種御賜物品叫黃馬褂,這個東西不得了,黃色在清朝那是皇帝的專用色,除非皇上特許,否則私自使用這個顏色,是要被治罪的。而黃馬褂在清朝,就是一種代表極大恩賜的物品。一些大臣在得到黃馬褂這種御賜物品時,平時會選擇把這個黃馬褂在家供奉起來,只在重大場合穿上,以示恩寵。
-
4 # MY的視界
古代封建社會,講究天命皇權,皇權是天授予的,是天定的。所以皇帝也就叫天子。天子御賜的東西賜給大臣,大臣必須要明窗淨几,焚香燃燭的好生供奉起來。不光如此,還得好好儲存,不能使之落灰濛塵。如果失言或者把御賜之物弄髒了,就會犯了大不敬之罪,重者是會要下大獄的。
回覆列表
那是必須的。
皇帝古代被稱為天子,至高無上的,得了皇帝的恩賜,那得是多大的榮耀啊,必須是將所賜之物供奉起來,一為光宗耀祖,作為吹噓的資本,二為留給後世作為楷模,本地的豪強紳士,地方官員都得給點面子不是,多有用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