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寒冬9300574292975
-
2 # 亦喻之
我始終認為,滿族人和蒙古族人一樣,他們開始並不是屬於當時的“華夏”族人的,他們分別建立的元朝和清朝,本身是對華夏的侵略。但是,當他們正式統治這片土地的時候,卻又自覺或不自覺的慢慢地被華夏文明同化,並最終成為現在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說這個問題的目的,就是為了說明,滿族人對華夏的統治,不管康熙,雍正、乾隆他們多麼“英明”,那都是被迫的。雖然,相對於明朝中後期的腐敗和戰亂,正處於上升時期的清朝康、乾時代要比較安定得多,但不能因此否定明朝而美化清朝的統治。
首先,這種安定來源於滿族人對於當時華夏民族的殘酷鎮壓。有人會說,明朝統治者對老百姓也是殘酷鎮壓的,但我可以告訴你,這在本質上是有天淵之別的,因為異族的統治往往伴隨著民族的歧視性,如蒙古人的人種劃分制度,清朝的八旗子弟制度等。但是,明朝沒有這種歧視性的制度,而只有階級制度;
其次,異族的統治還帶有信仰和文化方面的強迫性,如滿人的蓄髮辮等習俗強加給其他華夏民族的壓迫行為。
所以,從根本上來說,當時野蠻的滿人對相對文明的華夏民族的統治,無疑是文明的倒退;康熙、雍正、乾隆幾位帝王的“豐功偉績”也無疑是被美化和誇大了的。
-
3 # 北小窗
這不一定,綜合明朝和清朝的各樣歷史資料來看,明朝有明朝的明君,清朝也有清朝的明君,而作為記錄歷史的官員,當然要書寫當朝好的一面,這無可厚非。但從明清朝留下的文士與官員的文章來看,清朝似乎更佔據一些優勢。
明朝受詬病的主要是錦衣衛,東廠,西廠。這些機構全都由皇帝設立把持,搞的烏煙瘴氣。而且明朝,叫得出名的皇帝,很少,最有名的年號,是永樂,萬曆。
清朝前期,漢人很牴觸,康熙親自治理朝政幾十年,平定叛亂,治國安民,順應漢族文化,算得上是親力親為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漢族與滿族逐漸融合,至少不那麼牴觸隔閡了。雍正也是一位勤於政事的皇帝,乾隆不僅文采出眾,也很有抱負。這三位皇帝前後時間段,被稱為“康乾盛世”,也就是整個清朝最繁榮安定的時期。除了正史記載,一些野史,或者出土留下的各種文物與錢幣,都可以佐證康乾盛世的繁榮。
清朝的這三個皇帝聰明有智慧,懂得漢族文化,打造出“滿漢一家”,為民國及新中國建立後的“民族融合”作了一定的歷史貢獻。因為正是滿族走入了漢族文化圈,東北三省一帶,才有了更多漢文化。若是滿漢沒有融合,就會造成長期的民族隔閡,對於中國統一各民族極為不利,但漢文化就如黏合劑,將滿漢牢牢融和一起,讓滿族成為中華大家庭中的一員。
不管任何朝代,書寫好的政績當然可以,也不應該抹殺弊端。而且無論好的一面還是壞的一面,總有人記錄,官方嚴控,但廣大的民間卻有記錄,所以,很難抵賴。當然時間太久遠的歷史,就難說了。
……
筆者個人覺得看歷史看皇帝,要從整個中華歷史傳承的脈絡上面來看。單單從某個皇帝,某個朝代上看,有失偏頗。比如很多人說秦始皇是暴君,殺很多人,可他卻讓華人有了“大一統”的思想觀念。歐洲就是因為沒有大一統的觀念,才導致羅馬帝國之後,分裂為無數小國。至今都是如此。
有人又說隋煬帝荒淫無道,但隋朝卻修建大運河,造福千秋萬代,而且隋朝開啟的很多制度,唐宋都延用。
至於少數民族成為主宰中華的政權,比如元朝,清朝,從大一統的民族觀念來說,也有利。讓以中原為主的漢文化圈更加龐大,這才有了現在的五十幾個民族的和睦相處。
說到屠殺,一將成功白骨枯,任何朝代都是如此,中國與國外都是一樣的。有時候是國君政策很好,但下面的人搞壞,總之一切皆是歷史的命數,人們都只是歷史中的塵埃而已
回覆列表
明朝不強卻存活三百多年,清朝才二百多年後期多災多難。明朝抗擊倭寇很有成果,清朝甲午戰爭失敗割地賠款。讓歷史證明一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