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話民國
-
2 # 微探世界
唐貞觀十四年(640),平高昌國,以其地置西昌州及高昌、柳中、交河、蒲昌、天山五縣,治高昌縣,取高昌國末字為名,隸涼州都督府。是年,改為西州,割隸安西都護府。
顯慶三年(658)復移安西都護府於龜茲城,西州置西州都督府。
武周長安四年(704)西州領縣一如貞觀十四年。
天寶元年(742),改為交河郡,以交河縣為名,隸交河郡都督府。十三載,交河領高昌、交河、柳中、蒲昌、天山五縣,治前庭縣。
至德元年,隸伊西北庭節度使。
乾元元年(758),復為西州。寶應元年,改高昌縣為前庭縣。
貞元六年(790),自北庭府移使治於此。七年,柳中、天山、交河、蒲昌四縣陷於吐蕃。八年,州城陷於吐蕃。
現在的交河已經變成了文化遺址和旅遊勝地了。在1961年中國將其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交河故城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交河遺址目前於吐魯番市以西約13公里的亞爾鄉,吐魯番市西郊10公里牙爾乃孜溝兩條河交匯處30米高的黃土臺上,長約1650米,兩端窄,中間最寬處約300米,呈柳葉形半島。
交河故城的歷史遺存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物質的,一是精神的,物質與精神相互映照,凝聚為交河故城獨特的歷史與文化。
物質方面就是交河故城遺址。迄今為止,交河故城是儲存最完整的公元前城市遺址,被譽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廢墟”。其歷史價值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
一是建城時間久遠,早在公元前2世紀至5世紀,車師人就建造了此城,作為“車師前國”的都城,曾是西域36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之一。
二是歷史地位重大,隋唐時期,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就設在交河故城,一直是大唐與西域諸國交往的紐帶和橋樑,也是防止和阻擋邊患的軍事要塞。
三是建築格局獨特,交河故城融西域風貌與中原特色於一城,全城沒有城牆,只有兩門,“減地留牆”,層層設防,城內多為唐代建築,五代以後逐漸堙滅於頻繁不止的戰火之中。
四是出土文物珍貴,經考古學家發掘,在交河故城發現了一座地下寺院和車師國貴族墓葬,出土了海珠,舍利子等一批珍貴文物,還有唐代蓮花瓦當、蓮花經卷等。
精神方面主要表現在隋唐詩人描寫交河故城的詩篇。交河是安西都護使所在地,大漠狼煙,金戈鐵馬,長河落日,鼓角爭鳴,一直是唐代詩人歌吟的重大主題。
早在隋朝,陳子良就在《贊德上越國公楊素》一詩中吟誦:"交河方飲馬,瀚海盛揚旌。拔劍倚天外,蒙犀輝日精。"大有氣吞山河之勢。李世民的《飲馬長城窟行》則描繪出一幅邊塞軍旅圖,"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
在唐代詩人中,岑參被譽為“邊塞詩人”,兩次從軍西域,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後在封常清安西北庭節度使幕府任判官。他寫交河的詩很多,如:"曾到交河城,風土斷人腸"。"交河城邊飛鳥絕,輪臺路上馬蹄滑"。"送君九月交河北,雪裡題詩淚滿衣。"都是膾炙人口的佳句。
此外,駱賓王的“陰山苦霧埋高壘,交河孤月照連營。"(《從軍中行路難》)王維的"瀚海經年到,交河出塞流。"(《送平澹然判官》)杜甫的"慼慼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前出塞一》)"腕促蹄高如踣鐵,交河幾蹴曾冰裂。"(《高都護驄馬行》)都是唐代邊塞詩的名篇佳作。
因其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價值,交河故城作為中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遺址點”,於201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